綠營好像在等一場風,卻很少人去擔任並召集「造風者」。
中二補選結束不久,我再次收到台中地檢署的傳票,是選前顏寬恒濫用司法興訟,偵查庭等到選後才開。那天下著毛毛細雨,天氣微涼,我在台北坐高鐵到台中,再轉車到地檢署。我坐在法庭外的塑膠座椅上等候開庭,一名年過半百的大哥跟我打招呼,我一時還有點緊繃,原來是沙鹿耆老陳奇勳大哥的友人來給我加油打氣。我獨自開庭,也預計獨自離去,不料會有客來訪,不禁倍感溫暖。
我們去年底所揭露的顏家惡言惡行,確實引發社會迴響。當我感到疲累的時候,時常在路上會遇到年紀較長的本土派民眾為我加油,這種溫度是我畢生罕見。這些民眾有些是台中鄉親,有些根本不在台中生活,只是單純看不下去。這種來自基層的素樸正義感,一直是支撐台灣民主運動的基石。本土政黨執政至今,是否還記得他們的面孔?是否還記得追求公義、愛鄉土的初衷?
半年過去,105號碼頭、捷運藍線沒消沒息,交通部徒有行政權力,卻對顯而易見的弊案遲遲未能查明真相,不禁讓人困惑:如果不是熱血的媒體人與民代攜手接力,挖掘出一個又一個的顏盧疑案,交通部是否還在掩耳盜鈴?顏清標4月24日再度擔任鎮瀾宮董事長,違反鎮瀾宮章程、不是大甲人的他為何可以掌控鎮瀾宮二十年?盧市府逃避市議會對鎮瀾宮的監督,台中民政局替顏清標擦脂抹粉,主管機關內政部在哪裡?內政部為何縱容顏清標把媒體鎖在外頭,躲在地下室穩住他的寶座?為何不根據《財團法人法》調查鎮瀾宮的財產,追究顏清標違反捐助章程的法律責任?
從熱血到心冷
長期支持本土派的民眾,看到這種局面,難免心灰意冷。蔡其昌的解釋是,換市長,可以解決護航包庇。這說法只對了一半,民眾不忍說出口的另一半是:你現在就是立法院副院長,你現在不鐵血監督交通部、內政部,換你當市長又能解決甚麼?
蔡其昌的另一個說法是,地方勢力盤根錯節,改變不是一天兩天。這說法乍聽有理,細想從2016年總統大選至今,中央執政6年;從2014到2018還有林佳龍市長的4年。改變確實不是一天兩天,但也早就過了好幾年。改到2021年10月23日,發生陳柏惟被惡意罷免的悲劇。台中改變了嗎?台灣改變了嗎?
綠營政治人物最了解自己的死忠支持者,他們喜歡直接的語言,追求公義,不畏強權,無懼挑戰。如今許多綠營人士卻偏離了死忠客群,往他們想像中的,喜歡曖昧、溫吞、優雅卻鄉愿的「中間選民」靠攏。他們的理解是「中間選民不喜歡太兇的問政方式」,這種理解可以說是毫無實證基礎。
2013年有洪仲秋事件,2014年有318衝立法院、324衝行政院,2015年有反課綱、反馬習會,2019年有反送中、Wecare罷韓大遊行。這些運動事件都很「兇」,跟溫吞優雅鄉愿距離甚遠,結果是2014、2016、2020的勝選。更別說中二補選的媒體攻防,兩個多月扛著顏家的壓力的接連血戰,連有些一開始袖手旁觀甚至冷言冷語的民意代表,最後關頭看到風向來了,也是在造勢場合罵的聲嘶力竭。如果軟爛真的有用,何不軟爛到最後?
堅持正義,才能帶來勝利
這是個警訊:執政久了,對手弱了,心態鬆懈了。衝鋒陷陣的問政,可能會失誤,會被圍攻,會被訴訟騷擾,留給其他人去做。好逸惡勞,趨吉避凶,「趁勢」打順風球的人多,「造勢」扛逆風局的人少。死忠的票不太會跑掉,不如轉頭去微笑耍寶,迎合搖擺的選民。
勝利的基本要素是:一、更先進而強大的武器。在政治上就是揭弊與建立論述、打造形象的能力;二、集體面對風險的團結與士氣;三、掌握既有的優勢。很顯然的,面對11月26日的地方選舉,上述幾點都嚴重缺乏。本土派轉移注意力到烏俄戰爭上,在烏克蘭的英勇戰鬥中獲得情感投射與滿足,但這並不足以直接影響台灣的選舉結果。
綠營好像在等一場風,卻很少人去擔任並召集「造風者」。幾個月前的公投與補選都順利過關,但差距並不算大。我腦中經常會浮現幾個熱誠的面孔,他們熱愛這塊土地,渴求一份單純的正義。對本土陣營來說,最好的選舉策略,一直是擇善固執的勇氣,以具體有力的行動感動人心。
(顯圖取自鎮瀾宮臉書、內政部提供;蔡英文、蘇貞昌、徐國永、顏寬恆臉書;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