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台獨論」非民進黨指使! 傅榆:發言非一時激動,後果願意承擔

2018.11.19
13:06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陳依旻

傅榆指出,《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拍攝對象本身就是政治,並非一句『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就可迴避,雖然日後可能無法再和許多中國電影工作者交流很遺憾,但「願意承擔,且並不後悔」,她強調「政治不應該總是投射期待在某個個人身上,而是靠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

 

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日前在一片掌聲、感動下落幕,榮獲本屆金馬最佳紀錄片導演傅榆,卻因一席「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頒獎感言惹來中國網友鋪天蓋地的謾罵,更有網友直指傅榆遭受政治教唆。對此,傅榆也以千字勇敢回擊「中國與台灣累積的仇恨是事實」,強調「發言並非一時激動,也非受到民進黨政府的指使。」至於後續結果「願意承擔,並不後悔」。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仇視性言論,傅榆毫無畏懼,更於昨(18)日於臉書刊文,以不慍不火的文字強調,「頒獎典禮上的發言,並不是『一時激動』,更不像部分中國網友所說的『受到民進黨政府的指使』。這是我自己一直以來就很想為這部作品所說的話。」傅榆說明其作品《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不單單僅以「太陽花學運」為單一主軸述說318運動,更在探究台灣與中國、香港之間對國族、政治立場秉持不同想法的年輕世代,是否能透過對話理解彼此的立場與差異,進而共同合作。傅榆認為,中國與台灣兩者公民社會累積大量誤解與仇恨是不爭的事實,她的創作就是想解決這些問題,演變成如今場面,不見得是結果,但或許能是另一場對話的開始,另外,針對頒獎典禮,部分中國領獎、頒獎者接連講出「中國台灣」、「兩岸一家親」等言論,傅榆表示「尊重,但當然不能同意」。

 

傅榆指出,《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拍攝對象本身就是政治,並非一句『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就可迴避,雖然日後可能無法再和許多中國電影工作者交流很遺憾,但「願意承擔,且並不後悔」,她強調「政治不應該總是投射期待在某個個人身上,而是靠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她尊重社會各界對於金馬獎有不同的想像,感念金馬奬評審們讓這部作品得獎,但作為導演,必須為作品說話,來回應他們的勇氣,至於金馬獎的未來該走向何方,傅榆說,需要電影界的各位朋友繼續來共同討論。

 

兩岸電影人「國家認同」差異讓華人期盼的電影盛事「金馬獎」頒獎典禮擦出些許火藥味,不僅上屆金馬影帝涂們提及「中國台灣」等說法引發國人反彈,以拍攝2014年台灣「太陽花學運」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勇奪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項的36歲導演傅榆,領獎時因一段「台獨論」引發中國劇烈反應,紛紛留言怒斥「從此之後妳不用混了,更不用想踏足中國電影界」、「講話要看場合!妳個人的自私毀了金馬獎多年來的經營,以後中國政府不可能再讓中國電影踏足金馬」。

 

 

(照片取自傅榆臉書)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