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豁然開朗
放.高論
豁然開朗

【豁然開朗】王滬寧眼中的「傅萁崐」,藍委在立院的統戰猴戲

2024.04.30
17:56pm
/ 溫朗東

90年代的中國還在快速成長階段,還沒有外顯的戰狼野心與暴發戶的傲慢。中國當時試圖找回傳統文化,以此建立民族自信,也以此搭建兩岸橋樑⋯⋯

 

王滬寧作為中共的四把手(政治局常委排名第四),在中國獲得廣大知名度,或許來自於1993年的一場國際華語大學生辯論會。1985年王滬寧成了全中國最年輕的副教授,那年他才30歲。1988年擔任復旦辯論隊教練,隔年擔任復旦大學國政系主任。1993年的辯論會,王滬寧以顧問身分出席,實則地位依然是總教練。冠亞賽由台灣大學對戰復旦大學,題目是「人性本善/人性本惡」,由復旦大學獲勝。



這場賽事我學生時反覆觀看,記憶深刻。我們現在很難想像,當年的辯論賽事在中國掀起了多大的浪潮,說是奧運、世界杯足球的矚目程度也不為過。1989年之後,中國急欲擺脫天安門政治屠殺的陰影,又無法真正給予青年人言論自由的空間,辯論賽事的框架提供了一種文化上的想像,在辯題的框架裡,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透過辯詞展現反應與思考深度,為90年代的中國帶來經濟與文化崛起的希望。

 

1993年的國際華語大學生辯論會,復旦幾乎是傾全校之力鍛鍊六位經過重重篩選、身經百戰的與賽選手(實際上場四人),給予五個月的時間,從選手到教練放下學校課業,學分照給,派出數十名教授補充經典名作知識(名言錦句),十名博士生陪練,一路從校內練習賽打到決戰新加坡,評審有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及作家金庸。

 

90年代的中國還在快速成長階段,還沒有外顯的戰狼野心與暴發戶的傲慢。中國當時試圖找回傳統文化,以此建立民族自信,也以此搭建兩岸橋樑。台灣知識青年當時對中國來說有文化上的神祕感,甚至中國人對台灣文化表現出一定的敬畏。畢竟在那個年代,中國是否會像蘇聯一樣解體,誰也說不準。在國際城市新加坡,在哲學題目的中文辯論,中國高教青年打敗了台灣頂尖學子,那對中國人來說,意味著中國在槍桿子的基底上、文革的倒退中、六四的血淚後,吸取了資本主義的法則,端出了「改革開放」的成熟果實。

 

王滬寧念錯名字不是口誤

 

在王滬寧的帶隊下,復旦大學擊敗了台灣大學,這對台灣學子來說或許僅是求學過程中,社團活動的一段插曲,卻讓中國人產生了集體自信,王滬寧的知名度與社會聲望因而水漲船高。三十年過去,王滬寧從新銳學者、辯論教練,一路跟隨著胡錦濤再到習近平,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國師」,王擅長的是如何透過理論來建構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結合的合理性,並且為執政者(胡錦濤、習近平)的權力集中在語言上擦脂抹粉。換句話說,王滬寧不僅僅是個文宣、文膽,他更是直接參與了中共統治的「理論核心程式碼」。

 

這樣一個學者出生的中共四把手,看到只會灑錢、自吹自擂、不學無術的花蓮王傅崐萁,心裡當然是看不起的。王滬寧不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對哲學、社會學、政治學更是信手捻來,傅崐萁對王來說,只是個打手保鑣的角色。沒想到傅崐萁打著紅領帶(共產黨的代表色),神清氣爽的以「中共自己人」的樣貌出現,難怪王滬寧要出手讓自鳴得意的傅崐萁認清現實。

 

王滬寧當然不可能口誤念錯傅崐萁的名字,傅萁崐,傅萁崐,這是要讓傅知道,你的名字根本不重要,你只是個打手、小角色,你的名字不配被我記得。

 

王滬寧這種老派文人的陰狠心思,傅崐萁未必了解。傅對中共懂的太少,習近平要的,是要把國安五法、反滲透法及所有阻擋「中國收買部分台灣人,再透過部分台灣人欺騙全部台灣人,並且竊取軍事及科技機密」的法律通通廢除。中國釋出的利多少得可憐:旅遊只開放福建到馬祖,用不到的組合屋以及文旦解禁,這是給國民黨「催進度」,要他們在親中賣台的法案中快點拿出成績。

 

國民黨當然不是為了台灣才對中國陽奉陰違,國民黨是知道主流民意是維持不被中國併吞的現況,一旦藍營在立院踏出「紅線」,馬上會有排山倒海的民意反撲。國民黨是在等待民意鬆懈、出現親中修法的時機,但習近平已經快沒耐心了。這種兩岸會面,唯一的意義是證明中國迫不及待要併吞台灣的統戰野心。

 

 

圖片來源:放言視覺設計部

 

最新新聞
溫朗東
曾任《udn鳴人堂》專欄作者、《udn相對論》執行編輯、自由台灣黨政策部主任。現為自由評論工作者,臉書發表時事評論常於各新媒體平台轉載引用。關心公共論辯、民主發展與弱勢權益。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