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生活
放.新聞
生活

不畏懼先天條件嚴苛 台南市政府水利建設向前走

2018.12.10
10:15am
/ 放言編輯部 林育謙

經過台南市政府多年的努力,不敢說治水已經完成,因為這是一條需要不斷努力的路,而且治水工作需要馬不停蹄,所以仍有一大段路要走;但台南市政府水利局會不斷持續努力,力求給予台南市民們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讓台南市民們不需要再擔心只要天空落雨,就得準備捲起褲管收拾家當往高處跑;並同時著重治水工程與生態保護兼顧的理念,期望將台南文化古都營造為健康優美水環境的城市。

 

「我眼角已氾成水災,再高的牆都擋不起來」這首歌手Matzka的《水災》,唱的動人心弦,但卻也是很多台南市民過往的心聲,每當颱風豪雨來襲,市民們對於「水漲船高」的街道也見怪不怪,甚至還自嘲說來猜猜這次要花多久時間水才會淹起來。市民的心聲台南市政府早就了然於心,為了使市民早日脫離淹水的痛苦,一直持續積極爭取治水經費,從95年開始中央推動中央推動一系列淹水治理計畫、流域綜合治理計畫,讓中央及地方聯手解決台南水患困擾。

 



先天地勢低窪排水不易  市府運用綜合治水調適

 

台南市過去為古倒風內海及台江內海淤積而成地形,先天上就屬地勢低窪排水不易,所以易淹水面積為全國之冠,只要颱風豪雨一來,又碰到漲潮河川水位高漲,雨水就不容易排出,而導致積淹水的災情橫生。

 

而針對如此地勢之不利,再加上超過保護標準的強降雨已成常態,如此極端氣候導致治水不易,台南市府因此推出了綜合治水策略,將因地制宜,調整不同的治水方針。

 

台南市的綜合治水策略分為五大項:

  1. 高低地分離整治
  • 新闢分洪道
  • 排水護岸建設
  • 水道拓寬
    1. 二道防線保護
  • 海岸沙洲復育培厚
  • 道路、給水路加高
  • 防潮閘門興建
    1. 非工程措施
  • 推動自主防災社區
  • 廣設水位站、雨量站、影像站
    1. 自籌應急工程
  • 利用地形、地物優勢、搭配治理工程
    1. 內水降低積淹風險
  • 抽水站建設
  • 抽水機組更新改善
  • 雨水下水道建設
  •  

     

    台南市府持續在治水路上努力  一步一腳印改善看得見

     

    而在治水硬體的部分,台南市政府也持續新增各項水利建設,移動式抽水機從100年度的164台,至107年度也已新增至394台;水門數量也從100年度的610扇,107年度也已經大幅新增至3,212扇;另抽水站也從100年度的23座,107年度已新增至56座。而疏洪道的部分,107年度已較100年度新增了七座;滯洪池也同樣新增了12座;另外二道防線新增兩處;排水護岸的部分增加了259.7公里。

     

    而都會區雨水下水道建設的部分,共規劃長度960公里,至今(107)年度為止,已完成鋪設628.29公里。

     

     

    台南市治水方針一切依全國一致的治理標準:區域排水滿足10年重現期頻率洪水及25年重現期頻率不溢堤(24小時250mm-300mm的防護標準),一切的努力就是為了讓台南市民能夠在免於水患之苦,而這些付出再比較下列兩項台南的淹水事件時,即可看出治水明顯的成效。

     

    98年莫拉克淹水事件,24hr最大降雨量達594毫米,造成了台南市淹水面積達55,000公頃,最主要的淹水原因是因為「日降雨量過大,並適逢大潮,超過排水系統可容納量。」

     

    107年0823豪雨淹水事件,24hr最大降雨量達717.5毫米,雖然仍然造成台南市區淹水,但在如此超過保護標準的降雨量侵襲下,台南市淹水面積雖然仍有9,997公頃,但相較過去已經大幅減少水患肆虐的範圍。

     

     

    生態與治水兼顧  營造台南優美水環境

     

    台南市政府在施政上述的治水治理工程之前,都先經過慎密科學化水理規劃,並將生態共存的愛水理念於後續整治工程中逐步落實。就是希望可以在治水的同時,兼顧生態與施政,讓綠帶環境營造以及生態維護效益,可以與滯洪功能一起相輔相成。

     

    例如台南市政府成功將永康中華路CF幹線雨水下水道進化為都市森林:

     

    施建前為土堤且兩岸緊鄰民宅,該地區一旦遭遇大暴雨或豪雨時,常發生水流沖刷土堤危及民宅地基安全,造成民眾安全疑慮影響居民生活,水利局考量現地景觀及參考周遭民眾意見,積極協調私有地地主無償提供土地納入整體水域規劃營造,將原有雜亂不堪的土溝,搖身一變整治成可供民眾休憩、體驗生態教育及兼具防洪排水概念之雨水調節池。濕地遊憩體驗空間,除滯洪池原有防洪功能外,兼具生態及景觀遊憩空間。

     

    本生態雨水調節池設計理念除設計所需安全水力斷面,更納入溪流生態棲地元素(湍瀨、深流及深潭),採用天然溪石、土壤及草皮、大喬木,河岸採緩坡設計,將縱向、橫向及垂直向棲息地予以連結,以達接近自然生態,減少過多人工構造物造景方式,提供足夠生物所需棲息空間,以增加棲地與生物多樣性。施工方式不大挖大填,就地取材因地適宜,保留既有老樹,並選擇適合於河濱種原生種大喬木茄冬樹廣植於雨水池內外,形成小型永康都市之肺,營造安全、生態、親水之水域空間。

     

    經過台南市政府多年的努力,不敢說治水已經完成,因為這是一條需要不斷努力的路,而且治水工作需要馬不停蹄,所以仍有一大段路要走;但台南市政府水利局會不斷持續努力,力求給予台南市民們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讓台南市民們不需要再擔心只要天空落雨,就得準備捲起褲管收拾家當往高處跑;並同時著重治水工程與生態保護兼顧的理念,期望將台南文化古都營造為健康優美水環境的城市。

     

     

    圖片來源:台南市政府水利局

    台南市政府水利局廣告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