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國際
放.新聞
國際

不只競爭還偷竊!《紐時》:中國成了21世紀的生存威脅

2019.02.19
18:46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陳雅菱

「中國政府正試圖奪取新科技經濟的控制中心」。作者認為,如果中國能夠為5G通信設定標準,主導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那麼它將能以我們無法企及的方式書寫規則,滲透到社會和生活中的各方面。

 

中國對美國和世界,在各方面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這一點越來越明顯了。《紐約時報》日前刊出專欄文章「當中國變成了21世紀的生存威脅」,作者戴維·布魯克斯(David Brooks)指出,中國爆炸式增長經濟,降低了大家的生活成本,擴大了全球的繁榮,不過中國政府非但沒有實行自由化,反而變得更具侵略性和壓制性。

 



「如果意識到我們正面臨一個危險的外國敵人,美國人就會團結起來。看吶,現在我們有了一個敵人:中國」。文章說明,在每日政治的電視喧囂之下,美國人開始聯合起來。作者舉例,美國副總統彭斯,或聯邦參議員在談到中國的經濟政策時,聽上去雷同;美國眾議院議長和共和黨人在談論中國侵犯人權問題時,相似度也極高;還有保守派和自由派的政策思想家,討論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時,聽上去還是驚人地相似。

 

在過去幾十年裡,中國在世界事務中似乎總體上是一股積極的力量。當然,北京違反了貿易協定,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但中國經濟的爆炸式增長,降低了我們的生活成本,擴大了全球的繁榮。

 

獨裁經濟崛起 透過經濟衝擊民主

 

「不過現在有些事情已經改變了」。文中點名中國政府非但沒有實行自由化,反而變得更具侵略性和壓制性,且中國人已經改變了經濟重心,以便讓他們的經濟可以直接取代我們的。中國政府的「中國製造2025」政策,正往「製造強國」目標邁進,旨在向價值鏈上游發展,主導航空、機器人和生物技術等高科技行業。

 

根據美國參議院,小企業與創業委員會主席馬爾科·盧比奧發布的報告說明,中國的人工智慧行業,過去一年增長了67%,產生的專利數量超過了美國同行。據估計,中國投資於量子計算的資金比美國多30倍。作者的同事湯馬斯·L·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指出,中國擁有世界上排名第一和第三的無人駕駛飛機製造商,它在臉部和語音識別等技術方面也領先我們(美國)。

 

「如果中國只是在競爭,這一切都沒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它在偷竊」。由退役海軍上將丹尼斯·布萊爾,和前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帶領的一個委員會,在2017年估計,中國知識產權盜竊造成美國每年經濟損失在2250億至6000億美元之間。

 

作者解釋,有些盜竊是通過駭客活動進行的,還有一些是通過空殼公司祕密收購科技公司來獲取技術。更有部分是直截了當的「間諜和暴徒行為」。有時,中國提出用技術來換取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但在中國消化了這些知識之後,就關閉了進入中國市場的大門。點明「這不是競爭。這是替代」。

 

中國技術進步 滲透威脅擴大

 

「中國政府正試圖奪取新科技經濟的控制中心」。作者認為,如果中國能夠為5G通信設定標準,主導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那麼它將能以我們無法企及的方式書寫規則,滲透到社會和生活中的各方面。

 

文中指出,中國構成的挑戰不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也是道德和知識的問題。這是兩種價值體系的衝突。全球現在有許多人認為,北京的價值觀更好。

 

「我們曾經以為中國會民主化,錯。我們曾經以為它的政權會自由化,錯。我們曾經以為中國人民會站起來,加入自由民主的世界,錯。」

 

作者舉例,唐文方在《美國事務》上發表的文章會讓那些理所當然地認為美國的制度更優越的人感到慚愧。「中國人比美國人更信任自己的政府」,在2008年的一項研究中,78%的中國人表示,政府會對他們的需求做出回應,而只有33%的日本人和21%的韓國人會這樣認為。唐文方指出,中國的社會信任度高居世界第二,比美國社會有更多的信任和社會資本,只僅次於荷蘭。

 

「如果我們不學會捍衛我們的制度,如果我們不讓我們的制度變得更好,世界各地的很多人都會說:我願意接受他們的制度。」

 

如何因應中國威脅

 

作者認為最大的爭議是該如何回應?他舉例盧比奧的報告《中國製造2025和美國工業的未來》,認為這份報告的核心結論就是美國無法避免有關的產業政策決定。

 

「中國的威脅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所有人的想法」。作者表示,最大的變化可能是美國人的身份認同。正如賴安·薩拉姆在《大西洋月刊》上所問,如果中國是我們定義自己的「他者」,那麼「我們」又是誰呢?

 

文末,作者拋出如果中國對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構成生存威脅,我們是否有能力改善我們的制度,使其能夠面對挑戰,我們是否能對人力資本投資、改革我們的制度、修復社會結構,並使我們的政治體制再次發揮作用?

 

 

圖片來源:時事-辯論微博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