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直評 / 言所欲言
放.直評

【放・國際】為什麼中國的銀行不值錢?

2018.07.26
22:47pm
/ 汪浩

中國的所謂積極財政政策,就是政府從銀行手裡要錢,借新還舊。央行水放出去了,壞帳就留在銀行裡,由小股東買單。近年來,台灣許多理財顧問/網紅/名嘴大力推動民眾去投資中國股市。可是,2015年7月以來,中國股市下跌近35%,其表現遠遠差於台灣本地股市!台灣民眾如果聽了那些人的話去投資,就真的做了「冤大頭」。

 

文/汪浩

 

根據《2018 年財富世界 500 強排行榜》,中國銀行業利用壟斷地位獲取超額利潤的問題仍然未變。美國上榜的 8 家銀行平均利潤 96 億美元,而中國 10 家銀行平均利潤高達 179 億美元,遠遠高於全部入榜中國公司的平均利潤水準31 億美元。這10家銀行的總利潤更是佔了 111 家中國上榜公司總利潤的 50.7%;做為對比,美國8 家銀行總利潤僅佔 126 家美國入榜公司的 11.7%。在世界500強利潤榜上,前10名中有4家中國公司進榜,全部來自銀行業,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及中國銀行。這些國營銀行這麼賺錢,可是中國股民卻不領情,其股票價格長期交易在資產淨值之下,也就是巿賬率低於1 (Price/Book Ratio < 1),為什麼呢?

 



 

最近,被股民稱為國營銀行親媽的「央媽」,與所有國企爸爸的「財爹」,在媒體上公開吵起來了。中國人民銀行與財政部積怨已久,這次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引爆雙方矛盾。他打臉「財爹」時,不小心披露了國營銀行不值錢的原因!

 

 

財政部空手套白狼 國營銀行資本虛到不行

 

首先,在金融去槓桿背景下,國營銀行資本不足的問題凸顯。徐忠指出,中國金融亂象反映的是整個體制的問題,銀行的槓桿是被動加起來的,是地方政府和國企規模擴張、槓桿率攀升的結果。但是,「國有金融企業的國有資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真實的,有的是自己為自己注資,有的注資早已消耗殆盡。之前的歷次注資,財政並沒有真正掏錢,『特別國債』實際是在央行的幫助下財政發債銀行買、銀行自己為自己注資,沒有真正增強銀行吸收損失的能力。」徐忠的意思,就是國營銀行資本虛的不行!財政部根本沒有掏錢,純粹空手套白狼,通過發行「特別國債」注資,玩金融遊戲,考驗股民智商。銀行資本不足,順周期時矇混過關,經濟危機時騙得了誰?

 

其次,財政部整頓地方政府性債務一推了之。高槓桿是中國經濟當前風險的集中體現,而地方政府的加槓桿行為是風險的源頭。如果考慮隱性債務,中國政府槓桿率為62.2%,已經超過歐盟警戒線標準。徐忠認為,財政部「在沒有理清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財政與金融的邊界之前,將一些隱性債務劃到政府債務之外,一推了之,這對化解風險本身沒有幫助。這種做法可能引發地方政府的道德風險,償債意願降低,將財政風險轉嫁金融部門,勢必增加金融機構出現壞賬的風險,甚至引發系統性風險。」地方政府債務損失要依靠銀行的資本來衝銷,嚴重弱化銀行小股東的地位和權益。

 

 

中國的「積極」財政政策,就是政府從銀行手裡要錢、借新還舊

 

再次,「金融機構管不住地方政府的違規融資行為」。徐忠說,與地方政府相比,銀行相對弱勢,很難實質性審查政府融資平台的資本金來源。地方政府也不公佈政府資產負債表,財務信息不透明,又沒有破產制度,銀行容易對政府背景的投融資項目產生剛性兌付的幻覺,金融市場的定價規則和風險溢價完全被扭曲。另外,地方政府對利率成本不敏感,央行難以用利率調節地方政府的融資行為。其實,中國引入市場機制幾十年,市場運作最重要的資金成本約束卻還無法發揮作用。

 

中國的所謂積極財政政策,就是政府從銀行手裡要錢,借新還舊,變成貨幣擴張,本質是印鈔而不是財政刺激。地方政府的多數負債沒有直接記在財政上,政府的資產都對應銀行的貸款。央行水放出去了,壞帳就留在銀行裡,由小股東買單。這實際上是變貸為稅,政府無約束的從銀行拿錢,就是向股東抽稅,股民遭殃。

 

最後,國營銀行董事會治理水平低、缺乏專業性。徐忠指責財政部「光是派人、給國有金融機構當『婆婆』,不能改善公司治理。」可是,徐忠忘了,中共不是在所有企業中加強黨委領導嗎?黨委臨駕於董事會之上,國營銀行如何改善治理呢?

 

中國股民也不全是「冤大頭」,銀行股價長期交易在資產淨值之下,就是因為股民知道它們是無底洞。過去15年來,銀行貸款餘額從10萬億增加到近150萬億,是同期中國GDP增長的兩倍。這些貸款中,有近30%與房地產相關,2016~17年,全國銀行新增貸款的50%是房地產。銀行無節制放貸的結果是劣幣驅逐良幣,房地產綁架太多金融資源,央行再放水也不會流入實體經濟,難怪股民不愛銀行股,不相信其利潤的真實性。

 

近年來,台灣許多理財顧問/網紅/名嘴大力推動民眾去投資中國股市。可是,2015年7月以來,中國股市下跌近35%,其表現遠遠差於台灣本地股市!台灣民眾如果聽了那些人的話去投資,就真的做了「冤大頭」。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蘇佳恬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汪浩
自由撰稿人,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著作《意外的國父》、《冷戰中的兩面派》。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