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直評 / 言所欲言
放.直評

【放・國際】中國房地產的「最後晚餐」?

2018.07.30
17:36pm
/ 汪浩

當前,中國人均住房面積超過35平方米,已達發達國家水平,但人均 GDP 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居民收入並未與房價比翼齊飛,「六個錢包」買房子,掏空了祖孫三代的口袋,透支了未來二三十年的收入。

 

一年多來,中國有110多個城市出台了270多個房地產調控政策,可是,2018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在嚴厲的調控大潮中,不僅沒有降溫,反而更加火爆。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價格,同比上漲城市62個,只有8個城市下跌。房價上漲最高達15%,下跌最大的為2.2%。房價漲幅排名前10的城市中,除西安外,其餘均是三四線城市。二手房價每平方米過萬元的城市近70個,其中新增房價超萬元的城市全部來自三四線。可見,中國房價仍在普遍上漲,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

 



 

房地產相關稅收增幅可觀 土地財政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出讓土地使用權收入達26,941億元,同比增長43%,增長主要來自三四線城市。除了土地出讓金,房地產相關稅收增幅也頗為可觀,契稅2,974億元,同比增長16%;土地增值稅3,231億元,同比增長10.7%;房產稅1,484億元,同比增長6.9%,加上其它相關各種稅收,合計9,799億元,再加上土地出讓金就是36,470億元。而地方政府其他收入是44,642億元。數據面前,土地財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政府是土地一級市場上唯一的賣家,而前往三四線城市捧場的買家是誰呢?2017年,全國50家代表房企在三四線城市拿地面積同比增長145%,樓面價同比增長53.9%。恆大長期堅守三四線城市,全國各地都能找到許老闆用同一張設計圖造出來的房子。保利地產2017年新進入的24個城市中,超過90%是三四線城市。碧桂園曾號稱要三四五六線城市「全覆蓋」,下沈至人口在1萬人以上的所有城鎮。就這樣,越調控,蓋的房子越多,上半年商品房施工面積達71億平方米,是銷售面積近10倍;三四線城市住房嚴重過剩是普遍現象。很多地方的房子,賣出了,居住的人卻非常少,空置率極高,鬼城隨處可見。

 

 

買房透支中國人祖孫三代口袋,收入未與房價並駕齊驅

 

目前中國居民資產近85%在房地產上,居民槓桿率已超過GDP的 50%,居民負債佔居民收入的比重超過90%。2017年全國新增居民貸款創下了7.13萬億元的新高,佔當年銀行全部貸款比例高達52.7%。2015年以來,居民購買新房的金額近40萬億人民幣(2017年末中國GDP 82 萬億人民幣)。當前,中國人均住房面積超過35平方米,已達發達國家水平,但人均 GDP 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居民投資房產的資金成本是5%到6%,租金回報率是2%到3%,回不了本。特別是,三四線城市近幾年人口增長緩慢,居民收入並未與房價比翼齊飛,「六個錢包」買房子,掏空了祖孫三代的口袋,透支了未來二三十年的收入。

 

最近,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表示,房地產具有1/3的實體經濟屬性、2/3的虛擬經濟屬性。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取決於國土資源部,也不取決於住建部,只取決於人民銀行發多少錢。」潘石屹認為,央行發的錢多房價自然就上漲。可是,習近平不是在大力推動金融去槓桿嗎?國家不是在嚴格調控房地產市場嗎?

 

 

事實勝於中國政府詭辯:去槓桿成效不彰房地產綁架金融資源

 

2018年上半年,中國社會融資規模9.1萬億元,同比下降17.9%,再創歷史新低,實體經濟融資感到絲絲寒意。表面上看,金融去槓桿取得成效,實質成果卻疑點重重,房地產仍然綁架太多金融資源。今年上半年,房地產貸款仍是新增貸款的最重要部分,佔新增貸款39.2%。從銀行信貸來看(不包括表外理財),人民幣貸款餘額年增12.7%,但房地產貸款餘額年增20.04%,個人住房按揭同比增長18.6%。房產開發貸款和地產開發貸款同比分別增長27.7%和7.1%,增速分別較年初提高6個和15.1個百分點。尤其是,上半年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餘額4.08萬億元,同比增長37.4%,增速明顯。棚改貨幣化為三四線城市大量注水,截至2017年末,國開行累計發放棚戶區改造貸款3.4萬億元,今年前5月,棚改貸款4,369億元,6月底,國開行收緊棚改貸款的消息讓房地產市場一陣驚魂,所有這些事實勝於中國政府的詭辯。

 

中國房企瘋狂買地時,恆大淨資產負債率2017年末已達183.7%,萬科的總負債超過1萬億元。今年一季度,130家房地產上市企業整體負債率達到79.42%,房企槓桿率處於歷史高位,遠超國際公認的企業債務安全線。可是,今年截止到7月中,中國房企發行的海外債券達86只,發行總額為720.07億元,比2017年同期金額增長247%;房企在境內發行債券達566只,發行金額為4,560億元,較2017年同期金額上漲146.23%,完全不受中國債市的熊市影響。

 

據說,在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中國央行鼓勵差別信貸政策,設想銀行會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實體經濟。實際的情況恰恰相反,即使銀行的資金少了,首先貸款的還是房地產,而不是實體經濟中的中小微企業。難怪有官員說,央行再放水也不會流入實體經濟。最近,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直言,中國房地產市場「在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卻後的準備是國家、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狂歡了十幾年,這場瘋狂的盛宴一定會結束。「最後晚餐」之後的情況,中國政府和資本市場準備了嗎?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鄭羽彤

 

最新新聞
汪浩
自由撰稿人,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著作《意外的國父》、《冷戰中的兩面派》。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