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財經
放.新聞
財經

美中貿易害「鴻海」市值被超車!? 聯發科、立訊來襲!

2020.08.04
12:41pm
/ 放言編輯部 張馨予

相較於聯發科受益,「鴻海是美中貿易戰的最大受害者」,國際政治金融專家汪浩去年曾在臉書發文表示,鴻海絕大多數組裝線在中國,營收中蘋果、華為分別佔近50%和10%,其現金流若遭遇蘋果、華為壓價或抽單,會很不穩定。

 

鴻海市值被聯發科超車!今年7月27日聯發科(2454)股價創18年來新高,收每股728元,市值衝到1.16兆元,躍居台股第二。不僅聯發科讓鴻海備受威脅,受美中貿易戰影響,蘋果今年將部分台廠代工產線移到印度,再加上緯創資通日前公布入股中國立訊,鴻海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聯發科市值超越鴻海

 

聯發科市值超越鴻海後大漲,有消息指出,聯發科從今年3月中低點強彈,累計到7月31日狂飆156%至701元,7月股價就大漲21%。聯發科近日股價皆在700元上下,外界相當看好。

 

據報導分析,聯發科受惠於5G手機晶片及華為轉單,現階段4G晶片熱銷,5G晶片滲透率也逐漸攀升,在5G晶片部分,聯發科定價策略具優勢,產品涵蓋高階至中低階,可爭取眾多手機品牌訂單,今年下半年股價可望再衝高。

 

相較於聯發科受益,「鴻海是美中貿易戰的最大受害者」,國際政治金融專家汪浩去年曾在臉書發文表示,鴻海絕大多數組裝線在中國,營收中蘋果、華為分別佔近50%和10%,其現金流若遭遇蘋果、華為壓價或抽單,會很不穩定。

 

鴻海近日股價處於低檔,自7月23日除息4.2元之後,陷入貼息走勢,昨(3)日收77元。除了市值被聯發科超越,另一大挑戰是大客戶蘋果今年針對美中貿易戰的供應鏈布局,今年5月中旬蘋果有意將20%產能移至印度,日前印度官方證實一項消息,鴻海、緯創、和碩等22家業者已申請印度政府「PLI專案獎勵計劃」,加碼在印度建立新廠。

 

中國立訊崛起

 

鴻海加碼印度生產引關注,但蘋果不可能放棄中國市場,消息指出蘋果正在扶植「紅色供應鏈」。今年7月22日緯創資通以30億人民幣入股中國立訊精密,讓外界擔憂台廠在中國供應鏈將逐漸被分食,緯創與立訊合作同時,鴻海將備受立訊崛起威脅。

 

據了解,立訊董事長王來春1988年曾在富士康擔任產線作業員,離開後於2004年成立立訊精密,生產連接器產品,到2010年在深圳掛牌上市,2011年併購聯滔電子後打入蘋果供應鏈,2017年蘋果執行長庫克還特地拜訪立訊工廠,去年初股價從12.8漲到61.12人民幣,市值最高達2512億人民幣,約1.06兆台幣,直逼鴻海市值。

 

根據《遠見》報導,美中貿易戰以來,為了分散風險,對蘋果最有利的布局就是讓中國廠商繼續供應內需,台廠負責中國以外的市場,即便台廠技術較有優勢,中國則具有低成本的土地、出口優惠,立訊未來將與鴻海持續競爭蘋果訂單。

 

 

顯圖取自生活智慧王臉書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