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直評 / 言所欲言
放.直評

白色神殿與白色之神柯文哲?

2018.08.08
00:50am
/ 林泰瑋

不可諱言,柯文哲的確擁有個人魅力,但我始終認為柯文哲只是剛好站上浪頭,他從來就不是這波白色民意的催生原因,而是白色民意造成的結果。

 

「這座高聳入天際的白色神殿,正矗立於台北盆地,大堂供奉著不可質疑的白色之神,而年輕信徒藉由每日的參拜儀式,感受到生命獲得了全新意義。」

 



 

這個過程正在台北真實上演,當你走入任何一家商業書店,你會發現柯文哲的最新自傳就擺在顯眼位置,而且還附贈柯語錄以及DVD,就宛如搖滾巨星一般。柯文哲的民調也從一開始被「台灣價值」打得左支右絀,到基本盤隨即鞏固並呈現穩定趨勢。他的網路聲量更是大得嚇人,而且有一群義勇軍大力替他辯護:「只要柯做的就是對」,例如近來的公共住宅,這其實是許多縣市長皆在進行的建設,但透過與網紅合作Youtube開箱影片、公共住宅興建工程戰情中心的上線,公宅建設在柯家義勇軍口中就變成了獨一無二的政績。

 

柯文哲不過是剛好搭上「厭惡藍綠浪潮」的跟風者

 

不可諱言,他的確擁有個人魅力,且幕僚團隊的宣傳作業十分到位,但我始終認為柯文哲只是剛好站上浪頭,他從來就不是這波白色民意的催生原因,而是白色民意造成的結果。像美麗島電子報最近的數次民調,都清楚顯示其支持者的最主要特徵就是年輕,他在20歲-30歲的群體中甚至席捲七成的超高支持度,這更在在顯示他是個剛好搭上「厭惡藍綠浪潮」的跟風者。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年輕人正是對傳統政治最感到反感的群體。根據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第六輪的最新資料,針對33個國家(包含台灣在內)的跨國調查顯示,除了印度之外,其他國家的30歲以下青年投票率皆低於較年長群體,且青年群體成為政黨積極黨員的比例也較低。也就是在政治參與的選擇上,青年對傳統政治感到疏離,而且這不只發生在台灣,更是個全球性現象。

 

疏離傳統政黨的民意浪潮  造就政治素人崛起

 

另外在對於民主體制的態度認知上,相關調查也透露了一些線索。前述的世界價值觀調查,也有針對大眾的民主支持度做測量,題組會詢問「對於國家的運作來說,民主體制是不是一個好的運行方式?」、「你認為是否有必要居住在民主體制的國家中?」,而在歐洲地區和美國的調查,結果是越年輕的群體其回答會越負面。而在我國長年進行的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也有類似的題組,而年輕群體選擇「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的比例也較其他年長群體來得高。

 

可以說,和十年前的政治環境相比較,我們這一代的青年對於民主體制產生了懷疑,更對傳統政黨感到疏離,而這樣的民意浪潮,也間接的造就了許多素人或極端政治人物的崛起,像是法國馬克宏、荷蘭自由黨、義大利五星聯盟、美國川普,柯文哲竄起的部份原因,和以上這些政治勢力的崛起有著相似之處。儘管有論者認為藍綠候選人應該屏棄「佛系戰法」,採取積極的議題進攻,但藍綠兩黨不管怎麼攻擊柯文哲,以年輕人為主體的白色支持板塊好像都沒有急速萎縮,原因可能是這群人其實不是真正喜歡柯文哲,潛藏在他們心底的真正感受是對兩大政黨與既有制度的排斥感,他們是採取「負面表列」的方式在進行支持抉擇。

 

週而復始的造神運動  是代議民主的運作邏輯 

 

總之,柯文哲在對的時間站了出來,變成「厭惡藍綠浪潮」的代言人,由於對傳統政治的不滿需要出口,所以支持者發洩的過程自然是充滿情緒性,但俗話說的好,「海水退潮後就知道誰沒穿褲子」,就讓我們靜待下一波民意浪潮的來襲吧。代議民主的其中一種運作邏輯,是週而復始的造神運動,而它和威權政體的最大差別在於,就算是政治明星跌落凡間,體制也絕不會隨之崩潰,因為它擁有著自我修復能力,眾信徒會再次湧入並快速地扶起另一尊神像。

 

「宗教的發揚過程,必定是伴隨不可質疑的神聖性與權威感,但隨著神佛從宇宙一腳踏入骯髒的塵世,必定會逐漸失去賦予其神秘感的黑幕,當年輕信徒展開對既有神佛的反叛之時,下一尊新神像也會快速的被建立,繼續安座在白色神殿的大堂上。」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蘇佳恬

 

最新新聞
林泰瑋
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生,曾任民代助理。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