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反萊豬是「自毀信譽」的公投...陳正祺:等同向世界宣示「在台灣政黨對決能把對外承諾推翻」!

2021.12.16
11:07am
/ 放言編輯部 吳栢妤

「這是一個改變現狀、摧毀信譽的公投。我們從陳前總統加入WTO以來,到馬前總統開放萊牛,到蔡總統開放萊豬,這些是台灣逐步在符合國際規範、走了20年的路,也是我們好不容易堆起來國際信譽的堡壘,然後我們要一夕間把它摧毀。」

 

從經濟部次長陳正祺的言談間,可以充分感受到,他對「反萊豬公投」可能衝擊台灣信譽、國際貿易發展空間的擔憂。

 



四大公投倒數兩天,在經濟部任職超過30年,擁有豐富駐外、國際貿易談判經歷的陳正祺,在經濟部接受《放言》採訪,談起「反萊豬」公投若過關可能對台灣經貿發展造成的影響,他直言:「以台灣的國際地位,我們對貿易依存度這麼高,單單把我們晾在一邊,這就是對我們經濟很大的傷害。」

 

「美豬牛」一直是台美貿易障礙

 

事實上,是否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等乙型受體素的肉品進口,一直是台美經貿上的一道障礙。陳正祺回顧,2007年台灣向WTO預告,將訂定萊克多巴胺的安全容許量,但後來因為國內民意反彈,政府沒有執行,從那時候開始,本來每年要開的美國台灣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就停開,美國在每年的「對台貿易障礙報告」中也都提及「台灣沒有遵守國際規範」。

 

「一直到2012年馬總統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牛肉的安全容許量,TIFA才又復開,但每年還是提醒『豬肉沒有開放』。不過,2016開完以後,蔡總統任內就沒有再開了。一直到2020年蔡總統宣布,制定豬肉萊克多巴胺安全容許量,今年6月TIFA才又復談。」

 

蔡政府打破障礙 美國回饋「一片正面」

 

談到美國對於台灣開放美牛、美豬的態度,陳正祺直白的說,「美國的態度非常非常明顯」,當台灣沒有遵守國際規範的時候,美國就是在經貿上停滯;當台灣開始往遵守國際規範的方向推動的時候,美方給我們的回饋也非常立即而且迅速;最明顯的是,去年蔡總統把最後一哩路「豬」的問題解決後,美國從白宮、國務院、商務部、國會、智庫到產業公協會等,大家發表言論「一片正面」,都肯定這項政策非常重要。

 

有一句話是不管白宮、商務院等各單位都有提到的,就是蔡政府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安全容許值,「為深化台美經貿打開一扇門」,陳正祺特別強調,蔡政府做完決策後,馬上有參議員聯合致函要求為「台美簽署FTA」做準備。不過,他也坦白的告訴《放言》記者,美國要不要簽FTA最主要是內政的考量,再來才是夥伴的選擇,現在是卡在美方國內的內政;但單就夥伴選擇來說,台灣已經變成可以共事的夥伴,「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

 

攸關「台灣是否遵守國際規範」的公投

 

「這是公投案提案主文的問題,它不斷的講成萊豬,但經濟部或者政府的立場,這是遵守國際規範、履行國際承諾。如果把公投主文改成,『台灣是不是要遵守國際規範、履行國際承諾』,那公投的情況不會像是萊豬這樣子。」

 

中國國民黨、公投提案正方,將公投訴諸「反萊豬、護食安」,但陳正祺直言,這是一個台灣是不是要遵守國際規範、履行國際承諾的公投;更進一步去討論,其實「開放萊豬就是開放美豬」,因為現在台灣開放的豬肉主要進口國中,就只有美國有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作為飼料添加劑,即使使用率不高,但如果禁止的話,受影響的就是美國。

 

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20年美國豬肉出口總量為330萬2327公噸,出口前3名的國家分別為中國94萬996公噸、墨西哥71萬485公噸以及日本54萬4189公噸;相較之下美國僅出口2萬5917公噸(不含萊劑)的豬肉到台灣。

 

實際上美國出口到台灣的豬肉佔比不到1%,因此,美國在意的並不是「市場」的問題,而是「國際規範被任意毀棄」的問題。陳正祺說,美國豬農在乎的是國際規範,如果一個遵循科學證據的國際規範可以任意被毀棄,那勢必影響貿易的公平性;所以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開放與否純粹是「台灣是否要遵守加入WTO時所做出的承諾」。

 

 

反萊豬公投過關等於「自毀信譽」

 

「這個公投主文,從政府來看為什麼對我們的影響這麼嚴重,這是因為事關我們對外的商譽、信譽。」陳正祺解釋,若公投過關了,等於是告訴國際「台灣有一個制度,是可以把對外的承諾推翻掉,即便面對的是世界強權也都勇於推翻;而且我不在乎我的經濟發展、產業出路、下一代的空間,我只是為了表示我們有非常強勁的民主機制,在政黨對決之下,我們不得已損壞約定。」

 

反萊豬公投吵得沸沸揚揚,但實際上打開衛福部設立的「豬肉儀表板」,從今年1月到12月15日以來,總計進口131批共1779噸的美國豬肉,而逐批檢驗的結果「萊劑檢出量都是0」。

 

談及這個現象,陳正祺表示,「開放是規範,進口是市場秩序,要不要買是消費者行為」,這是三個非常明顯不同層次的問題,政府處理的只有第一個開放規範;至於要不要進口是市場機制,台灣的進口商了解到消費者行為之後決定不進口,政府不會干涉。

 

政府要做的就是「維護國際信譽」,因此只會涉及第一個層次「開放」的問題,陳正祺說,很少有國家會介入市場機制,規定不能進口、損害國際規範及信譽,除非有其他的政治目的。

 

 

 「公投若過關」台灣會付出什麼代價?

 

台灣已自今年元旦正式開放安全容許量內的萊豬進口,因此要談「反萊豬」公投若過關可能帶來的衝擊,必須先從「去年宣布開放至今帶來的正面影響」談起。

 

陳正祺說,美國對於台灣開放萊豬進口的回饋「非常迅速而且非常明顯」,當蔡總統宣布政策後,美國國會到民間都發表正式的聲明,這些聲明不只代表美國的立場,也會影響各國政府、企業對台灣的看法,畢竟美國還是世界領導強權。

 

至於台美關係有什麼具體的提升?去年9月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訪台,創下1979台美斷交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不只如此,陳正祺去年11月率團回訪美國時,雙方簽訂「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機制的MOU,更重要的是內容涉及「供應鏈合作議題」。

 

「那正好是全球供應鏈最激烈衝突的時候,而美國是最重要供應鏈的頭,也是最主要的市場,美國願意把這個供應鏈的議題放到跟我們的繁榮夥伴對話裡面,這非常重要。」從陳正祺的語氣中,明顯可以感覺到振奮、喜悅的心情。他說,今年6月TIFA討論的議題也包括供應鏈問題,這表示美國又把台灣放到「可以對話的夥伴的平台」中;11月開完EPPD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後,本月7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又與王美花視訊通話。

 

會這麼振奮並不是沒有原因的,陳正祺坦言,因為國際政治的現實,過去我國要與美國高階官員有直接對話並不容易,而這次美國商務部長不僅跟我們通電,還談到要成立「科技貿易投資合作機制」,在此機制下討論產官的合作,讓雙方產業可以對接發展。

 

全球半導體正值典範轉移的過程,陳正祺表示,AI、5G、雲端世代、元宇宙的龍頭都在美國,能與美國「對接」對產業非常非常重要,是台灣產業超前部署、找到未來發展空間的關鍵;但這些對話進展都是建立在「台灣政府有屢行政治承諾、遵守國際貿易規範的決心」,才讓美國政府有非常正面的反應。

 

然而,國民黨所提起的「反萊豬公投」是一個「改變現狀的公投」,一個向國際表明「我們可以透過民主制度把對外貿易承諾推翻」的公投。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日前受訪也提醒,12月18日的公投,台灣民眾要投票決定的不是「應不應該對美國產的萊豬開放市場」,而是「去年已決定打開的市場要不要關閉」;對某國的特定產品關閉市場,在國際關係的術語上叫經濟制裁」,一旦公投過關,必然引起美國的不滿,甚至可能觸發台美貿易大戰。

 

陳正祺說,就算美國沒有對台發動貿易報復,若只是單單把台灣晾在一邊,以台灣的國際地位、對貿易的依存度來說,就是對台灣經濟「很大的傷害」了,「這也是政府苦口婆心宣導,重視反萊豬公投的原因!」

 

 

圖片來源:經濟部提供、取自衛福部豬肉儀表板;記者吳栢妤/攝影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