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放文創
放.文創

創全球罕見美術館與學校共用建物先例!台灣首座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用藝術活化台北舊城區

2022.04.21
16:59pm
/ 放言編輯部 李惟境

日據時期的西洋歷史式樣、紅磚折衷風格建築,在現代參差的灰白建物中獨立,散發歷史韻味、綻放現代光彩。

 

走在商業大樓錯落、燈火闌珊的中山商圈,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群落中,歐式磚瓦與南洋植栽營造出的異域氛圍,畫出截然不同的風光。兩層樓的紅磚樓建築,刷白油漆的窗框,頂層覆上黑色屋瓦,中央綴著裝飾性的別緻鐘樓,大王椰子與蘇鐵種在大門前庭。這座典雅對稱的西洋式建物,是日據時期所留下的校舍,是為台北市的市定三級古蹟,歷經了學校與市政府的角色功能,自千禧年起,轉為藝術館用途,正式更名成為「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的館舍建築,落成於1921年,原為日治時期專供日本人子弟受教育的「建成小學校」。1945年至1994年,原校舍被轉用為台北市政府辦公廳舍。1996年,登錄為市定古蹟,後續基於古蹟再利用的政策,原建物之正面廳舍被整建為「台北當代藝術館」專用,兩翼部分建築則規劃為建成國中古蹟教室使用。

 

台北當代藝術館為台灣第一座以「當代藝術」定位的美術館,其與建成國中新校的結合,更創造了全球罕見——美術館與學校共用建物的先例。當代藝術館的設立被視為台北孔廟到保安宮這條歷史文化軸線的延伸,象徵著復甦歷史悠久的舊城區,是促成大同區再發展的新能量。

 

2001年5月26日正式開幕後,前七年由市政府委託民間企業家組成的「當代藝術基金會」統籌營運,陸續辦理大大小小精采絕倫的當代藝術展覽,致力推動台灣與國際藝壇的對話之餘,也用心推廣美學教育,讓民眾的日常充斥藝術,提升美感品味及開拓文化視野,從此當代藝術館成為台北文化地圖上的新興地標。 2008年起,結束「公辦民營」,轉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營運。新的團隊延續原先的經營理念和方向,進一步聚攏海內外的關注,結合官方資源與民間贊助,媒合多元文化和跨界創意。

 

當代館設置初期為結合「藝術、古蹟、科技」三者,邀請國際知名日本科技藝術家山口勝弘教授負責設計製作公共藝術品,表達「小空間中的大世界」、「短時間內的長歷史」、「無所不能、無遠弗屆」資訊傳播媒體之力量為主幹,設計出「龍」——這件結合燈光、聲音與影像,塗裝紅、黃、藍、綠、橙、紫六種明亮色彩,直徑30公分的玻璃纖維管,至入口處延伸,於一樓大廳天花板下蜿蜒呈現,末端分別裝設液晶螢幕、照明系統及音響裝置,用以展演電腦動畫或影像媒體藝術史節目。此公共藝術作品表現出台灣首座當代、媒體藝術美術館的意象,直至今日仍是館內唯一的典藏作品。

 

 

作為以當代藝術為導向的專業美術館,除了要能掌握時代的趨向跟上世界的腳步,也需要在創作生產的此端和藝術欣賞的彼端之間,鋪設更多通道及橋樑,規劃各種有利於活絡藝術靈感、訊息傳播、教育學習、休閒娛樂、社區認同、文化建構……整合機制。正如當代藝術本身是個現代進行式一般,整合機制本身需保有一種「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有機性格,不但能隨時自我補充加強,也能夠海納百川,接受多元聲音,追求更多的可能,共創臺灣藝術文化的無限美景。

 

館內展覽方面,每年以五檔主題大展為策畫核心,MOCA Studio、MOCA Viedo和MOCA Cube的實驗展覽空間,則提供多樣的小型展區,是除了核心大主題展外的彈性展覽,可使得展館服務達到全年不打烊。館方會不定期地配合展覽,推出各類專題講座及導賞服務;館內還設置「好玩藝教室」及「U12小玩藝教室」,另外提供大眾新鮮有趣的美術創作課程。藝文教育推廣方面,以活絡社區氛圍、拉進大眾與當代藝術的距離為宗旨,搭配每檔展覽或特殊節慶,設計出特別的主題活動,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民眾藉由參與實際活動,親身接觸當代藝術並從中xu領會其引人入勝之處。

 

展館地址|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  10:00-18:00

詳細資訊|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

 

 

圖片來源:台北當代藝術館官網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