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放文創
放.文創

現實中的童話奶油屋!熟悉的臺北故事館——圓山別莊的興衰與蛻變

2022.04.25
15:10pm
/ 放言編輯部 李惟境

尖塔、銅瓦與塔樓,壁面的裝飾木條相互對稱、彎直相依,如藤枝悠然展延的古樸木色,襯著底部奶油般的暖黃色,再搭配塔樓上綻放著綠、黃、紅三色的彩繪玻璃,綺麗如童話故事中的奶油木屋。

 

一架架飛機劃過天際,引擎聲呼嘯,拖出長長的白色尾巴。建築物的限高,讓圓山的天空看上去比市中心的更加遼闊。自高處眺望,低矮的建築群落中,斜斜的銅瓦屋頂,覆蓋在棕紅色樹枝狀紋飾的黃底木壁上,底層由出挑的紅色磚牆支撐著,這棟如童話故事中別緻精巧的木屋,緊鄰臺北市立美術館,名為圓山別莊,也是大家所熟悉的臺北故事館。

 



圓山別莊,一樓為紅磚結構,二樓為木結構,為英國所謂都鐸(Tudor)式建築常用之特色,日據時期大稻埕茶商陳朝駿所建,始建於大正2年(1913年),翌年竣工。當時受到商業文化的影響,聘請日本建築師建造為私人招待所與休閒度假的別墅。陳朝駿過世後,家族內部分崩離析,加上正逢全球性經濟危機等關係,致使企業倒閉、陳氏沒落,圓山別莊也易手王姓人家所有。日據末期,配合道路拓寬計畫,莊園縮減腹地範圍,縮小花園、拆除車庫。戰亂時,此地曾被日本憲兵隊徵用,別莊北側留下的地窖遺跡,至今仍可看見。

 

別莊主建築外觀融合了英國都鐸式屋架和十九世紀末新古典主義,呈現出磚造與原木結合而成的雙層洋式樓房。英國都鐸王朝時的建築特點包括,高聳的雙面斜頂、凸出交錯的山牆、高而窄的窗戶及門窗上的小型方格玻璃;十九世紀末新古典主義特色則顯現在,大門入口氣派的愛奧尼克式門柱(Ionic Order)及半圓形的門廊設計,兩種風格交織出浪漫、夢幻的英式莊園氛圍。圓山別莊的尖塔、銅瓦與塔樓,壁面的裝飾木條相互對稱,彎、直相依,如藤枝悠然展延的古樸木色,襯著底部奶油般的暖黃色,再搭配塔樓上綻放著綠、黃、紅三色的彩繪玻璃,像極了歐洲童話中常見的建築設定,「童話奶油屋」因此得名。

 

民國時期,建築因先前戰爭而荒廢,直至1950年代,暫作前立法院副院長黃舒國居所用途。之後別莊南側增建兩幢建築,由原先的花架改為鋼筋混泥土形式,別莊外的涼亭及英式後花園被拆除、挪用,成為舊圓山動物園的一部分,圓山別莊也短暫成為藝品展館。至1979年,臺北市政府暫管,在此建立美術館,1987年成立美術家聯誼中心,作為藝文界活動場所,是圓山別莊再造的起始。隔年,1998年被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指定為市定古蹟。

 

1990年,政府開始著手於建築物以及周圍環境的整修,2003年由律師陳國慈女士個人認養贊助,更名臺北故事館,別莊成為一處以推廣臺灣生活文化和古蹟再利用理念為宗旨的迷你型博物館,提供民眾進入參觀古蹟內部陳設。2015年起改由郭木生文教基金會正式接手經營臺北故事館,直到去(2021)年,ACME(生活風格暨餐飲品牌)接手經營,現為「MAISON ACME|圓山別邸」,作為藝文活動空間使用(展覽、市集、空間租借) 並結合咖啡廳與販售生活品味選物的小店,營造出一個日常化的藝文空間,讓繁忙的都市人喘口氣, 停下休息並享受生活。圓山別莊在臺北這塊寸土寸金的都會區屹立百年,不論時空背景如何變幻更替,其繽紛、巧緻的建築設計,都在基隆河岸畔熠熠生輝,是臺灣本土彌足珍貴的文化產物。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1

時間|MAISON ACME 周二至周日 11:00-17:00 (周一公休)

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maison.acme

 

 

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