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允執厥中
放.高論
允執厥中

【允執厥中】民進黨,就這樣被戴上「恐怖主義」大帽

2018.05.31
02:32am
/ 楊偉中

今年3、4月,江宜樺前往中國參訪,也見了劉結一,他在清華大學批判轉型正義是「用民主手段在打內戰,只是沒有用槍炮」,也批評了蔡政府在搞「去中國化」。過去國民黨内比較有政治智慧的領導人,即使在台灣反台獨,也不會在中國共產黨面前開罵,江宜樺如今這樣做,真的適當嗎?又真的有助於國民黨與本土社會的連結與和解嗎?

文/楊偉中

 

最近風向對民進黨不利,斷交風波、教長下台、柯粉反噬,難免影響一時的民調,這時候的國民黨、尤其是某些政治領袖、檯面人物,可能覺得一掃陰霾,心情大好。


 
前朝的官員,在任的公職,越罵越起勁,用詞頻加碼。在野黨罵執政黨,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作為公民,我們還是得分辨一下,罵的有沒有道理,又為什麼這樣罵?

 

就從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的嗆辣發言談起吧。

 

台布斷交之後,陸委會第一時間表示「即日起將針對中國大陸各級政府官員及相關人士來台嚴格審查」,這個宣示,當然引起在野黨質疑。根據聯合新聞網的報導,江宜樺在5月27日表示「這種風聲鶴唳的,彷彿是把每一個人都當成是要來顛覆台灣政權匪諜的心態,就油然而生,這是一種恐怖主義的作法。」

 

江宜樺批「嚴審」恐怖主義 陸委會:針對官員

 

他還說,採取這種比較嚴苛、威權的手段,來對付所有到台灣的大陸人士,不分青紅皂白都將他們當作是「壞人」來對待,將會激起大陸民間的不滿,甚至引起大陸進一步的反制作為。

 

關於江宜樺的發言,聯合新聞網下了個比較聳動的標題:「嚴審陸人來台 江宜樺批:這是恐怖主義的作法」。

 

事實上,陸委會講了幾次,這個強化國安控管機制的作法,是針對大陸政府官員,在回答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詢時,陸委會更強調:「對一般常態陸客、陸生,或是正常進行學術文化商務交流,都維持現行機制,沒有緊縮」。

 

不管陸委會怎說,對江前院長來說,民進黨政府就是在針對「每一個人」、針對「所有來到台的大陸人士」,然後這竟然是「恐怖主義」。

 

其實,現行《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本就規定「現擔任大陸地區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構)、團體之職務或為成員」「得不予許可」進入台灣。這個法規,從藍到綠執政,都是這樣明定的。當然,實際上有無認真審查、執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馬英九執政曾要求嚴審來台陸官 江宜樺不了解?

 

早在2008年8月,馬英九剛剛執政、兩岸開始全面交流時,內政部就「發現許多具中國黨政軍身分人士來台從事專業活動時,有未據實申報或故意漏報黨政軍身分的情形」,其職務「甚至有現任人大、政協、政協副主委等高官」,「這類人士多年來累計來台人次達數萬計,違規情形嚴重」。當時的行政院長劉兆玄主持治安會報時,就對此表現「高度重視」,要相關部會「特別注意」。


    
10年過去了,問題只有越來越嚴重,如今,陸委會嚴審「中國大陸各級政府官員及相關人士來台」,也不過是依照目前兩岸關係現行法規辦理,不過是把過去「隱瞞身份」、「申報不實」、「申報不全」的現象,照章辦事,亡羊補牢而已,何來「恐怖主義」之有?

 

問題來了,江宜樺不是一般人,他擔任過行政院長,難道對法規不清楚、對現實不了解嗎?他又為什要這樣說?

 

「台灣江宜樺先生」 在中國發言難道毫無爭議?

 

仔細看了一下新聞,這段「恐怖主義」發言是在中國昆山說的,原來他是前往當地參加「兩岸(昆山)產業合作論壇」。昆山是台商的聚集區,更是中國所謂「惠台政策」的樣板區,這陣子,為了「促進兩岸技術與人才交流」、「促進兩岸青年創業交流」,中國方面搞了一連串的活動:兩岸技能大賽、兩岸馬拉松、青創園揭牌、產業合作研究中心成立等等,統戰意味十足,好不熱鬧。江宜樺在中國參加這樣的活動時,做出如此發言,真的毫無爭議嗎?

 

今年3、4月,江宜樺前往中國參訪,也見了劉結一,他在清華大學批判轉型正義是「用民主手段在打內戰,只是沒有用槍炮」,也批評了蔡政府在搞「去中國化」。過去國民黨内比較有政治智慧的領導人,即使在台灣反台獨,也不會在中國共產黨面前開罵,江宜樺如今這樣做,真的適當嗎?又真的有助於國民黨與本土社會的連結與和解嗎?

 

江宜樺雖然拋出了恐怖主義的帽子,我卻無意抹紅。對於中國的外交打壓,他有批評這是「傷害台灣人民感情」,他反對武力統一,是中華民國派,想走民族文化認同的「第三條路」。只不過,中國之所以常常「傷害台灣人民感情」,核心原因就在於大中國民族主義、在於越來越極權的體制,如果對此不能、不敢批評,「第三條路」只會被認為是某種中共的側翼,完全會淪為「此路不通」。

 

江宜樺在北京大學參訪時,校方發布的消息中,中方人士都寫明了頭銜,他本人卻是位不能掛職稱、經歷的「台灣江宜樺先生」,中國官方的這種處理方式,清楚說明了「第三條路」的下場。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蘇佳恬)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