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科技
放.新聞
科技

世紀鋼引領工業新革命 台北港水下基礎結合AI管理效率再提升

2019.07.01
14:38pm
/ 放言編輯部 吳竺君

世紀風電李總經理接受《放言》採訪時坦言,鋼結構在台灣市場裡傳統效益非常低,因此未來還是要走向水下基礎,且至少要達到10%以上的效益,才能繼續傳承這個行業。

2018年底,一張要價165億的離岸風電水下基礎合約創下台灣風電史上最大單,同時宣告世人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來臨。

 



離岸風電產業近幾年來備受關注,尤其因台灣海峽的天然聚風效應,佔據了全球20大優良離岸風場中的16個,初期機組零件需求更高達兩萬餘件,帶動的產業包含製造業、物流業、保險業、安全維護、教育訓練、海洋關係等,甚至透過產業聚落的形成還可進一步帶動觀光人潮,因此被視為「第二個汽車產業」,整體預期產值可望突破台幣兆元。

 

鋼鐵業轉型綠能永續

 

為把握這波商機,落實「2025年非核家園」計劃,世紀鋼構早在2013年開始布局成為離岸風電水下基礎結構製造供應商,2014年即與福海風力發電公司簽署離岸風機機組製造合約,跨入離岸風電產業,2015年更完成了可以長時間蒐集風速、風向、氣壓、氣溫、濕度、雨量及太陽日射量等氣象數據的「海氣象觀測塔」,是作為未來架設海上風機的重要參考資料。

 

是什麼因素讓世紀鋼這麼早就投入離岸風電?除了響應政府的推動外,主要還是因為台灣近年來的公共工程、都更已趨於飽和狀態,建築鋼鐵業逐漸走向夕陽產業,這一切的警訊都讓世紀鋼董事長賴文祥決定尋求轉型出路,希望可以藉由產業更深一層的競爭,將台灣的工業帶向另一個新層次。

 

世紀風電李總經理接受《放言》採訪時坦言,鋼結構在台灣市場裡,目前以中鋼為最大宗,傳統效益非常低,因此未來還是要走向水下基礎,且至少要達到10%以上的效益,才能繼續傳承這個行業。

 

成立職能訓練中心 提升就業機會

 

而台灣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風場,但因地理位置介於歐亞板塊及菲律賓板塊之間,颱風、地震頻繁,加上海床土壤液化問題,都成了離岸風電建置所要面臨的艱險挑戰。李總經理表示,就以水下基礎來說,它與傳統鋼結構不同,銲接難度也更高,雖有成立銲接訓練中心,但每一期的訓練長達6-9個月,目前專業技術人員僅達所需的一成,因此希望政府也能成立相關職能訓練中心來培育技術人員、檢測人員等,以提高就業機會。

 

李總經理直言,離岸風電發展的前五年會先專注於水下基礎,整體將能帶動1000-1200人的就業機會,未來也可能隨著產業發展,提高人力需求。

 

去年(2018)10月,世紀鋼與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集團簽下165億元的水下基礎供應合約,不但成為台灣離岸風電史上單筆金額最高的合約,初期就業機會也可創達300個。

 

AI智慧管理 效率再升級

 

進一步追蹤這筆訂單的後續執行狀況,第一期規劃在台北港建設的16公頃水下基礎廠區,將於今年(2019)9月底階段性完工,最晚12月即可安裝機具設備,並於明年1、2月投產,與當初規劃時間接近,以及約為同樣面積存放水下基礎結構的儲存區將於明年起接續整備完成。

 

另外,對於現下物聯網與AI智慧的進步,是否有可能在風場的管理上結合這兩者?李總經理表示目前是由一系列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來協助整個水下基礎管理,不會牽涉到物聯網,但在製造的過程有導入AI系統,將傳統的人力管理取代為電腦管理,品質不但更精準,效率也增加至少2-3倍。

 

舉例來說,一般專案的水下基礎都是圓管,傳統銲接速度長達三天三夜,而AI智慧技術則是先把驗證過的銲接參數輸入電腦裡,電腦再依照系統自動執行,這樣更是降低了生產時間並增加工作效率,未來若有更先進的技術,也不排斥更進一步以智慧取代人工。但除在水下基礎製造外,風場的運維管理確實已有導入AI的技術。

 

重建環境 邁向國際

 

至於離岸風電的建設會不會影響海底環境?李總經理表示:「之後反而會增加魚的棲息地」如同投入礁石在海中央,海中生物有了可以住的地方,自然就會越來越多,更直接的修復環境。

 

面對綠能的崛起,已有許多企業紛紛利用自己的專業去結合、投入,希望可以為環境盡一份心,中鋼公司更是為此扮演起捅箍角色,在去年集結國內績優的機電零組件供應商,成立「離岸風電零組件產業聯盟Wind-Team」期望能推動「產業在地化」,發揮台灣「平價高質」優勢,整合國內外及產官學研資源,逐步建構風力機零組件產業鏈,進而切入國際供應鏈體系。

 

未來,我們希望能在蔚藍的海岸線上,看見一支支白色風車隨風轉動,映著漸漸清澈的藍天,那將會是我們永續的家園。

 

 

圖片來源:新北市經發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