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擂台 / 放擂台
放.擂台

讀者投書|服食「排外春藥」的,可不只川普

2019.07.24
11:40am
/ 雁默

對政客而言,選民的排外偏見極為好用,成本低、效果高、見效快。邱吉爾名言 —— 對民主的最佳反駁,就是和一個選民談話5分鐘 —— 暗示在這5分鐘內,你會聽到各種偏見所顯示的無知,而在他的時代,最好用的工具就是民族主義排外。

 

人,就是自帶偏見的動物,所以只要是討論「人」的歷史,絕無可能客觀,現代普選民主制度所產生的國家領導人,往往也都是某一種或多種偏見的勝利者。要論在政治裡無往不利的偏見,「排外偏見」恐怕就是吸票冠軍,在野者以仇恨動員排外的方式奪權,執政者以同一種方式鞏固權力,例子多不勝數。當下的國際政治,在權力嬗替的當口鮮少不排外的。美國的川普,正在將種族主義當作特效藥,回春他的支持度。日本的安倍,才對韓國發動科技戰展現民族自信與對外強硬形象,並成功地為所屬政黨獲得勝選。韓國的文在寅,當然也以相同的排外手段回應日本,以累積下一次選舉得能量。台灣的蔡英文,毫無懸念地用各種方式,煽動選民的排外偏見拚連任。香港的林鄭月娥,正在排外情緒高漲的民粹浪潮中掙扎求生。

 



上述地區,不過是全球排外風潮的一部份。

 

對政客而言,選民的排外偏見極為好用,成本低、效果高、見效快。邱吉爾名言 —— 對民主的最佳反駁,就是和一個選民談話5分鐘 —— 暗示在這5分鐘內,你會聽到各種偏見所顯示的無知,而在他的時代,最好用的工具就是民族主義排外。

 

我們身處的時代,不只是貿易保護主義大行其道,在這個表層下,排外偏見是滋生各種保護主義土壤。種族保護主義、科技保護主義、政體保護主義、思想保護主義、居民保護主義、環境保護主義,內裡都有程度不一的排外成分,究其實,也都是偏見。

 

他們在攻擊我們、弱化我們、侵蝕我們、統戰我們、傷害我們、排擠我們、偷竊我們,他們不是我們。大抵,這就是排外政見的基本論調與說服文本。此類說帖,可不需要悖離事實,只需要強調部份事實即可。

 

川普與「有色四人幫」

 

在美國本土以外的排外戰爭裡,川普上次選前的政見宏圖,並沒有得到足堪連任的成效,尤其在規模最大的中國戰場上遭遇挫敗,而朝鮮問題、伊朗問題亦皆無戰利品可供炫耀。印度戰場、東盟戰場,也沒馴服了哪個國家,接下來的歐洲戰場、日韓戰場,恐怕也很難取得壓倒性勝利,頂多維持「體面退兵」。這個時候的川普,支持度已被民主黨競爭對手超越,他別無選擇,只能回防自己最熟悉的本土戰場。在美國戰場裡,川普再度祭出種族主義,痛擊民主黨的弱點 —— 年輕好戰卻無謀略的「有色四人幫」,並快速取得成效。

 

川普的說詞可風靡了不少傳統美國人 —— 有色人種就是「外人」,搞「平權民粹」的外人,搞「社會主義」的外人,他們偷竊了美國價值,他們只想佔白人便宜,他們寄生在偉大的美國傳統下破壞美國傳統,他們不高興,隨時可以離開。

 

事實上,找「有色四人幫」下手,川普算得精準,因為對傳統美國人來說,這些自由左派的「幼仔」,根本不知天高地厚,理想主義衝腦,在自由派的保護下自由過頭,甚至敢在美國本土以社會主義挑戰自由主義,連民主黨資深政要都頭痛不已。

 

「他們得了便宜還賣乖」,這就是積蓄在保守美國選民心理已久的排外情緒。許多中下階的白人,在民主黨主政下的各種平權運動裡不但喪失了社會優勢,連種族自尊都不保,川普是唯一能抗擊這股「自由妖風」的政治領袖。如果對外掀戰是重振「美國偉大」的「自信之戰」,那麼重振白人自信的種族戰場就是聖戰。

 

川普在海外沒得到的勝利,必須在本土戰場補足。民主黨則不得不全黨保護「有色四人幫」,被迫陷入川普設定的優勢戰場。

 

科技焦慮下的安倍與「韓國魂」

 

經濟問題雖然是日本歷次選舉的重心,但日本的外貿建立在高端技術,鄰居韓國的科技崛起則一再挑戰日本的「技術自信」,科技焦慮感很容易形成民族情緒。

 

對安倍政權而言,川普的「排外戰爭」是一種啟發,也是一種掩護,日本可以選擇在自由貿易的理念下自立自強,也可以選擇以貿易保護的手段壓抑韓國崛起,安倍在選舉時刻選了後者,因為美國已經幹過同樣的事,追隨者相對就不突兀,美國也沒有說教的正當性。

 

再者,對於文在寅一再以民族主義跟日本過不去,並在朝鮮問題上排擠日本參與,戰略焦慮感也可激發民族情緒,安倍以「反孤立」的概念強調外交與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平衡日本民眾對經濟問題的過度在意。

 

現代日本人的民族情緒與政治熱情,遠不能與韓國比擬,安倍使用比美國更細膩的手法往韓國的痛點招呼,意在將科技、國安、外交、經濟四把火合而為一,點燃韓國民族情緒,以刺激日本民眾的民族主義與參政熱情。

 

作為右翼,安倍圖的是在選舉中一舉達到2/3修憲席次,不過,選舉結果執政黨雖然順利過半,卻沒有跨過修憲門檻。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日本年輕選民的政治冷感,以及文在寅的相對自制。同樣都懂選舉,文在寅顯然不想在此時刻為安倍的排外戰術加分,刺激投票率,而會等到自己(政黨)面臨選舉時,才會揮出排外重拳,增強民族主義能量以吸票。

 

由於經濟政策沒有獲得成功,影響了文在寅的支持度,因此2020年的國會選舉執政的共同民主黨選情吃緊。文在寅增強兩韓問題參與感的表現,使得共同民主黨在2018年地方選舉中大勝,卻也是弱化日本參與感的主因。因此安倍這次出重手,對文在寅而言未必是利空,而可能讓他得以將經濟問題轉移到「日本打壓」,或是訴諸科技民族主義,加碼歷史仇日情結,大玩「排外牌」回補支持度。

 

「韓國魂」必然是2020年4月選舉的議題主軸。

 

就像日本不能沒有「朝鮮威脅」以操弄地緣政治「出口轉內銷」,韓國也不能沒有「日本威脅」玩同樣的把戲。與(某)鄰居維持一定程度的緊張關係,是普選民主國家不能說的秘密,卻也是公開的秘密。只要選民不關心政治,並保有排外偏見,這張牌就永遠有效。

 

蔡英文與她的「中華民國台灣」

台灣政客玩「排外牌」已經將近30年,「外來政權」,「省籍情結」,「一邊一國」,「親中賣台」,都是自詡為「本土政權」或「台灣派」政客過去無往不利的選舉法門,直到去年「九合一」選舉,「老台派」陳菊還在高呼「台灣女兒被欺負」吸票,卻慘遭滑鐵盧。

 

選民的「排外偏見」毫無可能消失,但只要懂得轉移民眾的注意力,排外主張也會遭到淡化,甚至出現反效果。韓國去年的地方選舉就呈現與台灣類似的狀況,長期「親美抗朝」的保守政黨被選民認為無能於解決實質問題,而遭到拋棄。

 

不過,也不能低估排外手段的有效性,畢竟轉移選民注意力可不容易。由於排外概念非常簡單而「便利」,倘若轉移注意的議題不夠簡單,成本不夠低,要避開排外偏見非常困難。一般迴避排外花招的議題是經濟訴求,但解釋經濟議題永遠比排外號召更複雜困難,除非它確實貼近庶民真實生活感受,否則失敗率不低。

 

現下,蔡英文正拉著美國在台灣內部樹立各種「排外指標」,許多西方媒體也蹭起「反中熱」與「反送中熱」介入台灣選舉,務求將民眾的排外偏見最大化。但是,過往綠營的「排外牌」已出現鈍化,因此「台派」蔡英文企圖染指「中華民國派」,以擴大排外思想隊伍,打造出一個「中華民國台灣」新工具,概念就是「台獨、華獨一家親」。

 

由於在野的國民黨始終在「中國」與「中華民國」間迷航,又擺脫不了親美的基因,所以沒有正面對抗綠營「排外牌」的能力,只能想辦法避開。在沒有找到迴避之法前,亦只能躲在近期新一波的「中華民國熱」裡懷舊取暖。但這招牌靠不住,一遇上香港事件,就只能蹭進排外風潮裡,作勢自己也排外。

 

美國、韓國、台灣都將於2020年選舉,排外風也將進入高潮,在勾引選民偏見的說帖上雖大為不同,但手法是一致的 —— 反正都是別人的錯。

 

這是無法根除的普選民主弊病,因為人就是自帶偏見的動物,在基於情感的選舉活動上,要對抗「排外偏見」,也只能是另一種偏見,而非客觀理性。政治人物想若找到另外一種堪稱強大的偏見,邱吉爾已經指出答案了:

 

找一些選民談上5分鐘,答案就會浮現。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鄭羽彤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雁默
自由撰稿人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