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寧冒台獨之險堅拒被中共統一 汪浩解讀蔣經國為何反「一國兩制」

2019.01.07
14:15p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黨一馨

汪浩認為,鄧小平的弦外之音是只要國民黨願歸順中共,中共可以保障國民黨在臺利益不受侵犯。在此前提下,整個1980年代,蔣經國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來對抗,寧冒台獨之險,也不要統一於中共。

 

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2日拋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究竟一國兩制可不可行、過往台灣總統如何看待因應?國際問題專家汪浩撰文〈蔣經國為什麼反對「一國兩制」?〉指出,從前總統蔣經國的角度,「一國兩制」有三個本質缺陷:一,邏輯矛盾:若「一國」很好為何要「兩制」;二,時間過渡:終將趨向於「一國一制」;實行上壓制性:主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制」並不對等。

 



鄧小平許諾:台灣特別行政區可實行與大陸不同制度

 

汪浩文中指出,1982年1月10日,鄧小平首次明確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說法:「在實現國家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說臺灣不能 「完全自治」:「『完全自治』就是 『兩個中國』,而不是一個中國。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鄧小平許諾:「祖國統一後,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臺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大陸不派人駐臺,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臺灣的黨、政、軍等系統,都由臺灣自己來管。」

 

蔣經國:「一國兩制」簡直是幻想屈服妥協將毀滅

 

對於鄧小平的主張,當時台灣總統的心態和想法為何,汪浩文中指出,蔣經國當年始終非常懷疑,堅決反對,1982年10月,蔣經國就對美國《新聞週刊》記者表示,中共不允許大陸人民有自由,卻允許臺灣人民有自由,這種想法太天真;大陸人民不能隨時向中共建議改革,卻允許臺灣人民將來隨時提出改革建議,簡直是幻想;1984年5月20日,蔣經國告訴雷根總統特使劉易士:「我們對中共的政策是不屈服,不妥協,因為屈服與妥協,將造成我們的毀滅。」

 

汪浩進而分析指出,從蔣經國的角度,「一國兩制」有三個本質缺陷:

 

一,邏輯上矛盾性:如果「一國」很好,為何要「兩制」?「一國」和「兩制」在本質上存有衝突及不調和,「一國」總是優先於「兩制」。

 

二,時間上過渡性:不是永恆的。終將趨向於「一國一制」,即中共一黨專政下的社會主義制度。

 

三,實行上壓制性:「兩制」並不對等。主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目的是把臺灣、香港、澳門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在「一個中國」的大原則下,臺灣才能享有「高度自治」。

 

汪浩:一國兩制弦外之音是保障國民黨在台不受侵犯

 

汪浩指出,鄧小平的「一國兩制」不是給臺灣人民的優惠,鄧小平曾多次呼籲國共兩黨會談,表示:「如果國共兩黨能共同完成這件事,蔣氏父子他們的歷史都會寫得好一些。」汪浩認為,鄧小平的弦外之音便是:只要國民黨願意歸順中共,放棄中華民國的招牌,中共可以保障國民黨在臺利益不受侵犯。反過來,如果國民黨拒絕「一國兩制」,那麼臺灣本土力量就會起來,到頭來國民黨既保不住中華民國的牌位,又保不住自己的特權。

 

於此前提下,整個1980年代,蔣經國仍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來對抗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因此汪浩文中指出,雖他認為蔣經國做外交謹小慎微主動出擊不足,但如果蔣經國當時貪圖一黨之私,完全可以在「民族大義」的幌子下接受「一國兩制」,實現國共第三次合作。然而,蔣經國沒有接受鄧小平的統戰,堅決拒絕「一國兩制」。雖然蔣經國既反對「一國兩制」,又反對台獨,但他寧冒台獨之險,也不要統一於中共。

 

汪浩文中指出,1985年12月9日,蔣經國與「美國在臺協會」理事長丁大衛談話,提到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蔣經國說:「他在北平與鄧小平談到鄧與我以前在莫斯科同學的事,鄧問李要到臺北去否?如到臺北代他向我問好。我對此事沒有任何反應。我們不同中共接觸的政策是不變的。我們根據中國歷史與中共來往的經驗,決不會與它談。先總統蔣公曾經告訴我說:與中共談判就是自殺,所以無論中共如何威迫利誘,我們都不會變的。」

 

汪浩文中提到,李登輝亦曾指出:1986年中國國民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蔣經國就已正式終結反攻大陸的大中國路線,確立臺灣為主體的革新保臺路線。反觀三十年後的今日,吳敦義領導的國民黨,如果要繼續「經國路線」,就應該堅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明確反對「一國兩制」。

 

 

圖片來源:汪浩臉書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