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直評 / 言所欲言
放.直評

郭柯王同框,吃陌生人給的東西合理嗎?

2019.08.23
16:50pm
/ 黃麒儒

柯陣營急著營造結盟氣氛;王金平院長直接打臉跟柯目前沒有什麼好談的,不用再見;而郭陣營說結盟這兩個字是多餘的,見面也不需要敲鑼打鼓,在憂心台灣的前提下可以攜手合作。這是一個同框各自表述。

 

台灣臉書知名粉專「廣告裁判」前幾天放了一個泰國好廣告,內容用迪士尼經典故事為主軸,其中一部分是演白雪公主的橋段,白雪公主拒絕吃巫婆給的蘋果,並說出「吃陌生人給的東西合理嗎?」當然廣告是要強調女性自主性,不過這個為了寫童話故事而被忽略的常識漏洞,現在拿來看郭台銘、王金平與柯文哲會面的議題也相當有意思。



 

823砲戰紀念音樂會:郭王柯同框卻「一框各表」

 

今天最受政壇矚目的事情就是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前立法院長王金平,以及台北市長柯文哲的「非政治活動」了。台北市政府舉辦紀念八二三砲戰音樂會,首度請到郭台銘與王金平共同參加,並特意安排三個人排排坐,且事前放出消息,引起各家媒體大陣仗爭相拍照,甚至讓活動延遲一下子才開始。

 

整場活動除了郭王柯的照相儀式之外,其實有互動的只有郭台銘與王金平,他們在座位上咬耳朵,而柯文哲則像亂入一樣在旁邊兩眼直瞪著前方;為了表示對八二三砲戰紀念的尊重,郭台銘與王金平都穿西裝打領帶,只有柯文哲穿著短袖白襯衫就入鏡,整個音樂會中郭王柯三人的畫面看起來,柯文哲猶如外人想融入卻無法融入,相當有喜感。

 

會後,雖然事前就說好三個人不會接受記者聯訪,但柯文哲市長馬上在他的Line粉專發表三人的照片,並打上一段文字「我們有不同的過去,但有共同的現在,應該要思考如何走向共同的未來」,這段文字充滿曖昧,一時間好像郭王柯聯盟成形,準備大幹一場。有趣的是,王金平院長會後有單獨接受記者訪問,由於郭王柯沒有談話的機會,記者問王金平會不會再跟郭台銘見面,王回答「要約隨時可以約」,但問到再見柯文哲時,則回答「目前也沒什麼事,所以不必再約」,記者再追問是不是也是隨時可以約,王院長再回「應該是吧,但目前沒有什麼事,所以不必再約」,並暗指目前還沒有討論合作的可能。

 

郭台銘董事長並沒有接受媒體訪問,但他的幕僚,永齡基金會副執行長蔡沁瑜則有回答記者問題。大意是,對郭王柯結盟,蔡沁瑜說在他們的思考中沒有「結盟」這兩個字,大家都是好朋友,好朋友見面「不用敲鑼打鼓」,三人的共通點是「憂心台灣」,「在這個前提下可以攜手」。另外一個訪問重點是,外傳郭董在等「換瑜」以及向國民黨「報備參選」,蔡沁瑜回答「這是國民黨的家務事」,「他們沒有主動權」。

 

柯陣營急著營造結盟氣氛;王金平院長直接打臉跟柯目前沒有什麼好談的,不用再見;而郭陣營說結盟這兩個字是多餘的,見面也不需要敲鑼打鼓,在憂心台灣的前提下可以攜手合作。這是一個同框各自表述,說白了,郭陣營依然表現出沒有說死的態度,但對炒作結盟不太滿意,繼續吊柯陣營的胃口,皇帝不急急死太監。而王金平更不用說了,比上次「高鐵誤點」的回答還直白,叫柯陣營不用再約了。可見,整場郭王柯大結盟會面,就是柯陣營的一廂情願。

 

郭不見韓,王不見柯,知道蘋果有毒你怎麼會吃?

 

郭台銘董事長不見韓國瑜市長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而屢次見了柯文哲市長卻總是不說要合作什麼,這個對比下來就知道,郭台銘完全不信任韓國瑜,至於原因為何?應該是他跟韓國瑜說要參加初選,但郭在宣佈參加之後,韓國瑜原本說要以高雄為主的基調,最後又變卦有關。還記得韓國瑜被拱參選時說的「老鼠偷拖鞋,大的在後頭」嗎?

 

王金平院長對柯文哲市長的伎倆當然「看出出」,畢竟是「老狐狸」。王今天沒有跟柯說話,今天活動結束後,王要上座車前,柯文哲上前攀談說人太多很抱歉,但王仍然不開金口,只是揮手致意,可以看出王的敏感度。這一幕,暴露柯陣營事前約王金平來參加八二三活動,應該承諾不「敲鑼打鼓」,這呼應蔡沁瑜的話,而會中郭台銘坐在三人中間,卻只有跟王咬耳朵互相請安,其實也呼應這件事。所以說,王才會直白說出不必再約,王對柯文哲的信任度從上一次桃園到今天二個事件,已經完全降到零。

 

政治人物合作,因為在成熟前不能曝光,通常都要保密,甚至是口頭密約,這樣有人反悔也查無對證。但最讓政治人物害怕的是因為無對證,所以若有人亂講,到處招搖撞騙,那就很麻煩。所以,政治高層之間的信任度非常重要的,沒有信任度,那就像一籃蘋果裡藏著一顆有毒的,吃一口就會死,所以即便機率再小也不會有人嘗試,這是政治的基本ABC。

 

王金平院長兩次對柯文哲市長表達強烈的不信任,這表示,這場三人結盟的大戲已經結束,甚至自始自終都沒有成形過,在試探的過程中柯營的政治幼稚症就殺死進一步合作的可能,現在只剩彼此利用來撐住媒體聲量而已。

 

 

(照片由本報記者翁子竣攝影)

 

最新新聞
黃麒儒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國立東華大學經濟學博士、立法委員國會辦公室法案助理、國立臺灣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