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生活
放.新聞
生活

光與水的邂逅 「月津港燈節」帶你隨光呼吸

2019.03.01
12:30pm
/ 放言編輯部 吳竺君

「月津港燈節」邁入第九年,結合時令、人文與自然脈絡的相連,展現出的浪漫,讓一個只有2萬人的小鎮活動,逐漸拓展至60萬人潮前來朝聖,去年(2018)還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展場設計組獎,也是台灣眾多燈會當中,首度得到這個獎項殊榮的燈節品牌。

 

古老的小鎮,一條源遠流長的「母親之河」-月津港,百年守候著鹽水的人文與故事。2019年春天開始婆娑起舞,這條河也在光影中流轉歲月。



漫天亂竄的蜂炮光點是鹽水印象,每年開春,百座炮城齊發景色好不熱鬧。近年來「月津港燈節」也成為台南鹽水地區必訪的打卡指標。

 

不同於「鹽水蜂炮」的宗教震撼,也不像「台灣燈會」的多變、熱鬧,「月津港燈節」邁入第九年,結合時令、人文與自然脈絡的相連,展現出的浪漫,卻也讓一個只有2萬人的小鎮活動,逐漸拓展至60萬人潮前來朝聖,去年(2018)還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展場設計組獎,也是台灣眾多燈會當中,首度得到這個獎項殊榮的燈節品牌。

 

 

三種月亮、三種場景、三種意境 帶你「隨光呼吸」

 

今年月津港燈節繼續邀請了國、內外擅長新媒體與科技藝術的當代藝術家在鹽水現場打造燈光裝置藝術。以「隨光呼吸」為主題,表達人、光與河流交錯、互擁的旅程,從河海環抱、白日與夜晚臨界的場域開始。用以燈光裝置藝術作品,共同詮釋了三種月亮、三種場景、三種意境。在蜿蜒的河域中,分別以「環境的呼喚」、「時間的旅行」、「我與你的風景」,將展場略分為三大區域。讓訪客無論從何起步,皆能追隨那道光,開始這場冒險旅遊,感受到三種不同手法創作的「月亮」所表現的不同氛圍。

 

 

浪漫的月津港燈節從「行星計畫」開始,將大大小小的燈籠吊掛在河面上,夜晚時配合燈光投射、倒影映照,彷彿是一座水底宇宙,夢幻的畫面是吸引大批民眾拍照打卡必訪之地。

 

 

「致,更好」致敬華朗機工

 

水面中吸睛的大型裝置藝術,由台灣藝術團隊禹禹藝術工作室用竹材創作的「致,更好」,是為了向去年過世的華朗機工成員張耿豪致敬。這件作品若以空拍角度,會看到中間有一顆眼睛看像天空,創作人表示「更好」是生命活動中的追求與成長,以及延續演化的挑戰與想像,也是「致,那些曾經出現在我們生命中所有的人事物。」

 

身體與自然的共生共構

 

不僅是河域的燈光作品,隱身在巷弄中的燈光裝置藝術,也經常不經意的會在某處帶給旅客驚喜。呼應人文、自然的作品「衣加衣,共生連結創造計畫」安靜佇立在木棧道的一端,由一件件收集來的舊衣服,透過色系垂掛,層層包覆狀態,表現群體共融、相互依附、互擁的概念,讓舊衣藉由藝術創作被賦予新生命,也讓居民與觀者之間產生多元、自我與群體多樣且不期而遇的會面之間等等多重感受來重新詮釋城市價值。

 

 

 

為了反抗當代生活中被幾何光學主宰的生活,藝術家透過散點式的裝置,企圖讓作品規模從光源本身擴大成一處可供觀眾參與、穿越或暫留的場域,創造出「草原座標」,也讓遊客們可以將身體感官沉浸在一片由人造光與自然物共構的空間之中。

 

 

雖然鹽水蜂炮慶典已結束,「月津港燈節」卻持續到3月3日,民眾不妨趁著228假期,規劃一趟人文輕旅行,漫步古鎮,體驗藝術台南。

 

 

圖片來源:月津港燈節官網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