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擂台 / 放擂台
放.擂台

讀者投書|論韓國瑜的言語行為

2019.12.12
13:40pm
/ 林穎昕

蓄意的反社會行為,由於他們缺乏內在的情感,因此喪失了重要的自我良知約束能力。但他們可以模仿正常人的情緒,甚至用欺騙融入團體。不羞愧而衝動地說出了許多不合適宜的話語,就算被糾正他們也不會悔改或自責,即便態度惡劣造成聲名狼藉也恬不知耻的毫不在乎。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動物不需要語言只需簡單的聲音或賀爾蒙激素等,便能達到溝通及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但人類擁有語言又有甚麼好處呢?我們可以記錄歷史,說出對未來的承諾、說笑話帶來娛樂效果、語出驚人博取版面、說些話打昨天自己的嘴巴,更可以用來騙取他人的信任。

 



麻將女人毫無病識感掛嘴邊心理狀態究竟何如

 

從語言說到人格特性這之間的文獻可以堆得跟苗栗縣的債務一樣多。但事實上,我們很自然的無時無刻通過這些的語言特徵解碼他人的個性或人品。但我十分好奇的是,一個每天把痔瘡、麻將、女人、屁股等字詞充滿他語言的人,他的心理狀況到底會是什麼?而他又為何毫無病識感地將這些言詞整天掛嘴邊?他的人格到底適不適合成為台灣的總統呢?而如果這樣人個特徵的人選上總統,那選民的心態又是如何呢?  

 

要回答上述的問題,我們提供一個既視感的例子,迪士尼、摩天輪、賽馬場、賽車場族繁不及備載;屁眼、抱女人、幾根毛,我們真的眼花撩亂。你用謊言欺騙89萬高雄人把票投給你,然後你溜之大吉,你怎麼好意思還能洋洋得意?

 

濫用台灣信任不是社會毒瘤嗎

 

大家總是記得過去一些駭人的新聞,如隨機殺人或刻意縱火等等,社會上常常想去標籤到底是哪種人可能會是社會隱形的危機。但是我們卻常常忽略,那些濫用台灣人民的信任,滿口謊言被揭穿後卻絲毫沒有悔改,這難道就不是社會的毒瘤嗎?

 

「反社會人格障礙」我們對這個詞彙或許不陌生,但我們真的了解反社會人格是什麼嗎?我們知道有更多無法被發現的反社會人格其實隱藏在人群之中嗎?依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DSM-5)的定義,你就會發現有些特徵與日常遇到的人事物意外的相似,只要在十五歲以後七項要素中的至少符合三項或以上的特徵,可能被診斷為反社會人格。

 

  1. 不能符合社會一般規範對守法的要求,侵犯法律或社會規範的行為。
  2. 狡詐虛偽,表現於說謊,或為自己的利益或娛樂而詐欺、欺騙、哄騙愚弄他人。
  3. 做事衝動而無法事先計畫。
  4. 易怒且有時表現出攻擊性,與他人發生肢體衝突。
  5. 行事魯莽,不在意自己及他人安危。
  6. 無責任感,無法維持長久的工作或遵守自己的承諾。
  7. 缺乏悔恨,羞恥和內疚感,對自己造成他人傷害或利益損失無動於衷或將其合理化。

 

人格障礙高功能者能模仿正常情緒更駭人

 

不是要論述疾病,「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及「反社會行為」是不同的,「反社會行為」,通常為蓄意的傷害他人,他們更不會去考慮他人的安危,這不是只有暴力或攻擊等外顯行為,還包含欺騙或違反社會規範及法律等。反社會行為有許多成因,不單是精神疾病導致,也有像是當面對巨大的誘惑時、或面臨極大的壓力、也有可能受酒精或毒品影響等,有此行為不能完全說是反社會人格障礙。

 

而「人格障礙」是指我們的人格特質出現了病態,並影響到身心健康。我們的人格特質通常是成長中不同階段的環境建構而來,當人格特質偏離社會期待,甚至在人際關係、工作職業等能力缺失時就被稱為人格障礙,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是其中的一種人格障礙。

 

其中還有低功能或高功能的差異,前者是較為符合大眾對反社會人格的認知;但高功能者則是比起前者更為駭人,蓄意的反社會行為,由於他們缺乏內在的情感,因此喪失了重要的自我良知約束能力。但他們可以模仿正常人的情緒,甚至用欺騙融入團體。不羞愧而衝動地說出了許多不合適宜的話語,就算被糾正他們也不會悔改或自責,即便態度惡劣造成聲名狼藉也恬不知耻的毫不在乎。

 

其他人他完全不關心,只考慮自己得得失不管他人死活,他敢於拍胸脯保證,但只要一跟他的利益相互比較就會全部都會跳票。對他來說,一切關係的建立可能都是出於利益交換。他們可能友善的參加公益活動,或是參加事先淨灘好的淨灘活動,都是為了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實質利益。

 

台灣是民主自由的國家,我因為工作及研究的關係,常常與孩子處在一起,常常看到家長們對孩子的言行舉止充滿著各種的不解、困惑與憤怒來求助於心理醫生。但我真的覺得台灣社會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不然,怎麼有辦法忍受像韓國瑜這樣的總統後選人整天語無倫次?

 

我是不敢下診斷,但總是希望台灣能越來越好,誠摯呼籲韓國瑜先生,如果在人格障礙方面想要去多了解或尋求適當的治療幫助,真心建議透過專業的精神科醫師給予藥物治療及專業心理師的心理治療下,是有機會改善的。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最新新聞
林穎昕
兒童心理諮商研究生。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