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財經
放.新聞
財經

搶救內需市場 學者建議紓困聚焦三重點

2020.03.28
11:48am
/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蔡芃敏台北28日電)肺炎疫情來襲,重創台灣餐飲、觀光等內需產業,學者建議,政府推動各式振興與紓困方案,可考慮聚焦三重點,包括為補助特定行業、將整體紓困經費提升至5000億元與善用勞工財政貨幣等政策。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持續蔓延,民眾人人自危,百貨公司、各大商圈不見逛街人潮,內需產業成為疫情重災戶,經濟部表示,以內需為主餐飲、零售業衝擊持續擴大,3月的零售、餐飲業營收恐將損失新台幣434億多元。


對於內需市場展望,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相對悲觀。他說,各界評估疫情過後,經濟將產生遞延效應,不過,內需消費服務業反彈恐不如製造業訂單明顯。即便下半年疫情和緩,也恐無法馬上挽回業績。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政府應「料敵從寬、禦敵從嚴」,防疫成功只是贏了上半場,下半場重點是企業紓困融資,讓經濟回歸常軌。


他建議,政府可以著重於三大重點,分別為補助特定行業、提升預算、善用勞工財政貨幣等政策。疫情對航空、旅宿、觀光業產生劇烈衝擊,業者已經暫停營運、實施無薪假,也有人祭出高層減薪自救。「政府可以加強對特定產業紓困,大量輸血,避免疫情過後,業者已經倒一片。」


王健全指出,多數國家紓困方案約影響GDP(國內生產毛額)3%至5%,以此推估,建議政府提升紓困經費至4000億元至5000億元間。此外,政府推可以延期或分期繳納稅金、補貼企業部分減班休息薪水等,未來也可鬆綁勞工政策,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王健全說,即時紓困是事半功倍,若等到企業掀起倒閉潮,引發大量勞工失業,進一步導致消費市場萎縮,造成更大社會成本,恐怕就來不及。


除了政府提供紓困振興方案,邱達生說,業者也可以透過拓展數位經濟,跟上新消費型態,像是部分商圈與外送業者合作,彌補部分業績損失。或是趁此時加強員工訓練,提升員工技能、共同渡過非常時期。(編輯:林孟汝)1090328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