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華語歌曲
放.文創

華語經典專輯回顧~第一張從台東原住民在地觀點出發的作品,陳建年《海洋》打敗眾台港天王獲獎

2020.07.30
11:45am
/ 放言編輯部 資深編輯 廖明潔

《海洋》專輯獲得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1999年度十大專輯」,數年後更被選為《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1993~2005的最佳專輯第一名,對之後興起的原住民音樂風潮有著非常大的催化作用

 

「台東警察打敗台港歌手!」,2000年4月29日的報紙影劇版頭條,用這樣的標題描述在前一晚第11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中,出乎大家意料拿到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的陳建年。能夠在張學友、庾澄慶、陶喆、王力宏的環伺之下拿獎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若這樣說陳建年是「爆冷門」就太小看他了,因為他奪獎的這張《海洋》專輯的確是一張扛得下如此頭銜份量的作品。

 



1999年發行的《海洋》是當年已經33歲的陳建年的首張創作專輯,但是這並非是那種「一心追逐音樂夢想終於成功」的典型故事,身為台東卑南族原住民的他,雖然從小就喜歡繪畫和音樂,國三自學吉他,18歲開始創作,寫的歌在東海岸各個部落傳唱已久,但他沒有想過可以成為歌手,他只是一個基層的警察,過著工作之餘就是釣魚、畫畫、唱歌的生活,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角頭音樂的老闆張四十三和音樂製作人鄭捷任,他們一直鼓勵覺得自己作品不夠好的陳建年,才終於有了這個發片的計畫。這兩位非常明暸陳建年作品的重點和價值就在於他對故鄉及民族的感情和聯繫,於是不照一般的模式把歌手拉進台北的錄音室錄音,而是把錄音器材搬去台東,除了錄製唱歌的部分,還跑遍台東的山谷溪流、部落和海岸採擷聲音,把最有台東特色的聲響搭配在歌曲中。

 

作品得獎催化原住民音樂風潮

 

 

專輯以有著海浪聲、孩子戲水嬉鬧聲穿插在吉他、排笛演奏中的〈序曲〉展開,在專輯裡的介紹小冊中寫著「海浪潮聲來源/台東都蘭灣杉原海邊,午後三點四十三分,楊氏25度,東南風,天晴,綠島在遠方很清楚」,立刻把台東湛藍的天空和大海景象帶到了聽者的面前。緊接著的〈海洋〉是專輯中大家最熟悉的歌曲,配器只有簡單的吉他和口琴,卻能在陳建年樸實誠摯的聲音中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陳建年是卑南族歌謠大師陸森寶的外孫,傳承卑南歌謠文化的心意表現在〈鄉愁〉、〈長老的叮嚀〉、〈走活傳統〉等歌曲中,尤其是〈鄉愁〉裡他唱著:「鄉愁,不是在別後才湧起的嗎?而我依舊踏在故鄉的土地上,心緒,為何無端的翻騰,只因為父親曾對我說,這片土地原本是我們的啊」,加上大提琴的編曲及合聲唱著族歌〈美麗的稻穗〉,正陷在一遍濃濃的哀愁感裡時,下一首卻馬上轉變成輕快的〈我們是同胞〉,直白地唱著:「山地人也好,平地人也好,我們都是這裡的人民。先住民也好,後住民也好,我們都是這裡的住民」。〈也曾感覺〉唱的是愛情,可是經由畫龍點睛的R&B風格合聲演唱,彷彿成了更為大愛的福音歌曲;〈雨與你〉則有著藍調的風格。講述思慕家鄉的〈故鄉puyuma〉在不久後也被他的外甥女紀曉君翻唱收錄在個人首張專輯中,這首歌儼然成了台東南王部落的代表作。

 

這整張專輯全部以陳建年擅長的吉他做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樂器,讓他清亮嗓音中的純樸情感更為突顯,而因為有著對土地、海洋、部落豐沛的溫暖感情在其中,聽來完全不會覺得單薄,反而有著紮實豐富的感覺;細微的環境聲響營造出的空間感,更是讓遼闊的東海岸和微風徐徐的卑南山谷歷歷在目。這張專輯一個更大意義在於,這可以說是第一張從台東原住民在地觀點出發的作品,歌曲的創作在台東成形、錄音在台東、講述的生活和討論的議題也都與當地息息相關。專輯發行後,獲得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1999年度十大專輯」,數年後更被選為《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1993~2005的最佳專輯第一名。2000年的第11屆金曲獎中,陳建年除了獲得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還以創作給紀曉君演唱的〈神話〉獲得最佳作曲獎,除了讓大眾注意到這群台東出身的音樂人之外,更是對之後興起的原住民音樂風潮有著非常大的催化作用。

 

 (成名的陳建年繼續當警察但也仍致力音樂創作)

 

得了獎之後的陳建年還是繼續當他的警察,甚至請調到更偏遠的蘭嶼去服務,據說還曾經有民眾交通違規被他開了罰單,不但沒有抱怨,反而很開心獲得了他的簽名。工作之外的時間,仍是繼續創作和參與電影配樂;2017年9月,他以蘭嶼分駐所副所長的職位退休,放下將近31年的警察身份,終於可以專心投入音樂創作及表演,也讓樂迷期待之後可以聽到更多他的作品。

 

 

圖片來源:陳建年 Paudull臉書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