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人物
放.新聞
人物

《放・獨家》專訪:李前總統一生對台灣的影響

2020.07.30
20:36pm
/ 放言編輯部

李登輝是台灣歷史上首位出生於台灣的總統,也是台灣第一任民選總統,《放言》專訪資深政治評論家,表達他們對李總统的看法。

 

前總統李登輝於台灣日治時期1923年1月15日出生於台北州淡水郡,1940年台灣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李登輝因而改名「岩里政男」,他曾說,自己在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前都屬日本籍,李登輝獨特的成長背景與「親日史觀」也一直備受政壇討論。

 



李登輝1984年由時任總統蔣經國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經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七次會議選舉,當選第七任副總統;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李登輝以副總統身份繼任總統,並在1月27日接任代理黨主席,同年7月正式出任黨主席,成為首位台籍國民黨主席,也是中華民國史上首位出生於台灣的總統。

 

李登輝總統任內致力憲法改革,推動「萬年國會改選」以及「總統直選」兩項重要變革,並於1996年代表中國國民黨當選台灣歷史上第一位「民選總統」,是落實台灣民主的重要領袖,被美國《時代雜誌》(TIME)譽為「民主先生」。李登輝2000年卸任總統後仍持續影響台灣政界發展,被視為深化台灣本土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

 

《放言》專訪資深政治評論家,表達他們對李總统的看法:

 

陳東豪:「由人民做主」變成台灣的文化

 

資深媒體人陳東豪表示,印象最深刻是推動總統直選與發表兩國論,這兩件事情對於台灣最重要,總統直選讓台灣民主制度開始完善,當時國民黨還是在領導台灣政治,那個年代像國民黨,基本上當時還是要透過一個代表直接選舉,後來才被李登輝翻掉,對台灣重要的是,在體制上台灣才有辦法一步一步的前進,總統民選後投票習慣、選舉才得以建立,並造成一個不可逆的文化,也讓大家熟悉國家最高領導人是由人民做主選出,這個概念也變成了台灣的文化。

 

陳東豪指出,台灣發表兩國論,兩國論打破了中共的禁忌,以前國民黨膽子很小,現在的國民黨則是與對岸靠近,但這些都建立在李登輝兩國論,台灣意識也是在那時大幅的成長,因自己沒跟李登輝近距離接觸,所以是透過一個旁觀者來觀察,很多事情的好壞,未來也是看台灣人民如何領悟這兩件事情。

 

若以一句話形容李登輝?陳東豪說,他就是民主之父,無庸質疑,所有一切都是建立在這基礎上。

 

尚毅夫:有親民的一面

 

資深媒體人尚毅夫指出,某次李登輝走在總統府時,遇到員工,向他們問早,結果對方都沒有回應,還有點嚇到。李登輝當下覺得很奇怪,回辦公室後問副秘書長,「難道還有人不認識我嗎?」副秘書長才向他解釋,總統府有個規定,如果總統在你面前經過的話,就要「迴避」。

 

當時的狀況,由於員工在聊天,沒注意到李登輝突然出現,一時要迴避卻來不及,也因此嚇到,所以當李登輝向他們問早時,員工也都沒有任何動作。李登輝得知有這個規定後,就即刻宣布撤銷,不要有這個規定。未來總統若經過,就打招呼問好,也顯見李登輝親民的一面。

 

陳敏鳳:跟中共交際的手腕「目前從台灣人來看是最好的」

 

資深媒體人陳敏鳳回憶李登輝總統,最深刻的印象是推動台灣民主化。我覺得他在跟中共交際的手腕,目前從台灣人來看是最好的;身為國家領導人,李登輝總的布局非常完整,一方面在台灣內部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國統會),一方面又訪美進行康乃爾大學之行,強化台灣的知名度與主權化,所以就把中共氣得跳腳。現在中共講到台灣政治人物,講到李登輝還是仇恨第一名,李登輝在政策上是有運籌帷幄,不會只有單方面的應對,會多方面的準備,能力非常好。

 

徐嶔煌:李登輝年代「是經濟起飛的時代」

 

「他當時的年代是經濟起飛的年代」,資深媒體人徐嶔煌表示,前總統李登輝執政時處於台灣轉變的時代,能看到經濟上台灣的變化,「所有轉型期發生的怪事,他都要做處理。」

 

徐欽煌舉例,當時為了要解決高房價的問題,李登輝指示蓋幾萬塊的國去平抑房價,因為當時房價如果直接打下去,一堆無殼蝸牛會受到衝擊。他提到,雖然國宅的品質不佳,但李登輝的策略在經濟面有發揮作用,能讓建商知道「如果房價一直漲,政府會蓋很多國宅,你的房價就會受到國宅價格影響。」

此外,還要面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問題。「李登輝算是比較懂財經,他的幕僚群像徐遠東、央行總裁等,這些都是良材,因此亞洲金融風暴時,李登輝比較清楚要處理那些狀況。」比如:關閉遠期外匯交易、讓外資另找管道;另一方面希望先救產業,怕產業在這一波外資的進出裡面,東西價格被拱高,然後泡沫化倒掉了。

 

徐欽煌指出,李登輝當時台灣經歷的產業年代是這個樣子,都是後面兩任比較不會碰到的狀況,「比如當年開始有很多企業跑到中國去,所以李前總統才提出戒急用忍,怕台灣的企業把錢帶走,又把技術帶給中共。」

 

王時齊:嚴厲來自於勤讀不倦

 

資深媒體人王時齊形容李登輝總統給人的印象是比較嚴厲,因為臉部表情嚴肅,在政壇中被形容成鬥爭高手,早期在形象上是可怕的,可是,後來跑新聞後才覺得,李的嚴厲是來自於他的勤讀不倦。

 

王時齊認為,李登輝的底子很厚實,看事情時會研究深刻,嚴厲感也因此出現。野百合學運時,李登輝同意在總統府接見學生,當時被視為李登輝頗為開放,後來大家才明白他要援引學生的力量作政治改革,這也是促成台灣民主化的重要關鍵。接下來是一些政爭,他也成為箇中好手,有其高明之處,而這些高明之處是奠基他對台灣主體性、台灣民主化的中心思想;政治鬥爭是其手段,他的政治目標與戰術手段李登輝分得很清楚。王時齊指出,李登輝退休後創辦基金會,仍然勤讀不倦,不過外界跟他的互動開始轉變,開始有了「阿公的親切感」。

 

王時齊說,有一次,穿著破牛仔褲的女記者去採訪他,李登輝關心記者的褲子怎麼都破了,對方回應這是流行,雙方以台語可愛互動,令人印象深刻,跟過去政治鬥爭高手、深藏不漏的形象差異很大。「特別是講到孫女的時候,李登輝總統的表情是相當驕傲的」,王時齊表示,李總統後來時常出入醫院,醫師、護士、老婆等地勸說都不聽,孫女一來,「說一他就不敢二」,還滿可愛的。他是民主化最重要的推手,也是台灣國際化的推手,國際認識民主化的台灣,李登輝是關鍵。

 

黃創夏:他對自己的生活收放自如

 

資深媒體人黃創夏表示,李登輝的「自信」會讓你感到非常意外。

 

微軟總裁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多次訪台,那時候台灣很重要,李登輝也因此見過比爾蓋茲很多次。在2個小時的會談中,比爾蓋茲只講了10分鐘,剩下110分鐘都是李登輝告訴比爾蓋茲,電腦可以為人類做什麼。李登輝充滿自信,他告訴比爾蓋茲,他在美國的時候,開始知道有電腦這項發明,也關心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改變。 

 

黃創夏分享,握過這麼多政治人物的手,李登輝的手是最有力的,有一次李登輝突然轉過來,手伸出來,伸很長哦,然後每個人的手握過去,還上下拉,拉到你手會痛,顯見他的熱情與自信。

 

「李登輝對自己的生活收放自如。」黃創夏分享,李登輝的個性是,會讓自己有「思考」空間。李登輝不會一個行程完畢後,就馬上接下一個行程,不像有些政治人物排得滿滿的,李登輝在會談後都會多加思索。

總統府以前9時50分時會放音樂,大家會去舒展身體,李登輝也會一起去做體操。李登輝的風格,對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非常清楚,也能從中了解他對生活上的感受。

 

黃麒儒:台灣永遠的後盾

 

經濟學博士黃麒儒表示,最李總統印象最深是1996年的總統直選和1995年的台海危機。當時正就讀高中,班上都在討論,其實在此之前對政治都沒有感覺;他認為,現在40歲以上的人對政治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都是因為李總統,因為李當時訪美,引發中共不滿等後續的政治影響,對高中生來說很衝擊,甚至都會與同學討論中共會不會打來,那時候開始,打從心底佩服李登輝總統,也覺得我們的國家是很堅強的,很多人也開始不怕中國,李登輝時代給當時的年輕人很多鼓勵,總統直選更是把權力給真正的台灣人,「他是台灣永遠的後盾」。

 

溫朗東:李登輝2011年的演講「完全預測中國對全世界的作法」

 

時事評論員溫朗東出生於1983年,成長環境中對政治比較不關心,對李總統的認識是透過日本漫畫家小林善紀《台灣論:新傲骨精神宣言》,當時是在高中時候看的,最有印象的是內容描述李總統有受到日本精神影響,冬天洗冷水之類,是意志非常堅定的人。「裡面呈現是比較日本右派的思考,我也沒有照單全收,但是因為他跟當時親中媒體的觀點不同」,讓溫朗東重新思考不同觀點與立場。

 

隨著年紀增長開始關心政治,溫朗東認為,這十幾年來李登輝的演講內容,基本上是預言了整個未來國際局勢和台灣的定位,在這個意義上面真的是扮演了先知的腳色,例如,2007年的演講中,就已經提到美中貿易不平衡的問題,美國國會會對中國發動經濟攻擊,這波經濟攻擊在2006年已經顯現,2007年更加激烈;甚至李總統當時也說,中國當局不會把希望都押寶在國民黨候選人身上,對於民進黨內部進行策反攻勢來降低中國風險,「李登輝這樣預言,基本上我認為在柯文哲身上也成真了,柯文哲有達到一些分化綠營的效果」;還有2011年3月28號時,李總統也在演講中提到九二共識是假造的,馬英九要用假造的九二共識作兩岸協商的基礎,李總統當時提出,「台灣的首要任務是領導人要去標示台灣的地位跟方向,不要把中國視為唯一的交易對象,中國對台灣的優惠政策是有其政治企圖,會使得台灣體質弱化,經濟競爭力喪失,就算要跟中國交流,也要強化防諜,提高警覺」。

 

這是李登輝2011年的演講,溫朗冬強調,完全預測了中國對全世界的作法。當時還沒有一帶一路,李總統就已經看到中國的企圖。此外,溫朗東覺得目前蔡英文總統的政治路線,基本來說是在李登輝的預言下,落實台灣逐漸本土化的立場。

 

最後,他感慨,藍營現在對李登輝還有許多仇恨的情緒,這些情緒可以反映出國民黨放棄了本土化改革的路線,因為就算李登輝過去從國民黨政黨利益來看,對國民黨產生一些政黨利益影響,可是當李總統重病後,平心而論,去看待李總統對台灣貢獻,絕對是利大於弊。

 

蔡英文跟賴清德跟蘇貞昌也都有去探望李總統,代表民進黨現在有參考李總統所宣示的一些中華民國台灣、本土化路線。當國民黨要繼續仇視李總統的話,與台灣目前主流民意是背離。

 

林楚茵:我的台語是被他訓練出來的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從1999年開始跑新聞的,剛入行5、6年,看到這一路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以及本土意識的深化過程中,政治氛圍慢慢地改變,「政治人物敢大聲講出『以台灣本體為優先』,李登輝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憶及開始跑政治新聞時,林楚茵說,剛好是政黨輪替後的陳水扁時代;當時對李登輝的感覺,是一個非常嚴肅又有威嚴的領導者,畢竟他是國民黨的總統,所以感覺採訪他時「很遙遠、有距離」。真正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他是2003年他自己出來組了台聯,帶領一群台聯的黨員去選立委。

 

「有一次參加台聯的餐會,我被安排坐在李登輝的旁邊,採訪過程中覺得,他跟以前感覺到的形象不一樣!」林楚茵說,本來覺得他是一個威權的強人,但他在台聯餐會的台上演講時,會感受到他特別熱愛這片土地,是以台灣的本土價值去做領導人 ,「就是因為那次台聯的聚會坐他旁邊,才發現他是一個很熱愛台灣的老爺爺。」

 

現在對很多人來講,「台灣主體意識、台灣本土」對年輕人來說覺得很正常,如果被問是哪裡人?一定會講說是台灣人;可是在那個時候不是這樣的。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李登輝創立台聯的時候,當時如果做街訪,問說是哪裡人?「他會遲疑,會說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

 

「我的台語是被他訓練出來的。」林楚茵雖然是台南人,但是小學以後就在台北長大的台南人,所以不常用台語,平常跟爸媽溝通、家裡也是講國語,不過跟李登輝講話就會被迫要講閩南語。林楚茵強調:「台語不好,真的很難採訪他!」

 

後來在採訪李登輝的過程中,因為都要用台語問他,所以林楚茵和同事們都是推派當中台語最好的人去訪問,不然李登輝會不回答問題,或者是採訪者會聽不懂回答;如果自己很想要提問,就要想辦法把題目變成台語,「會去思考,這段話台語怎麼說?這個字台語怎麼說?」

 

范世平:善於政治攻防

 

台師大政研所教授范世平表示,對李登輝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當然就是他在1988年接下總統職位後,面對國民黨內的保守派,善用他的政治手腕,「能屈能伸」,將李煥、郝柏村等國民黨內的保守勢力,趕出國民黨外,最後掌握大權,「是我覺得他最厲害的地方」。

談及對李登輝的印象,范世平說,他就是一個非常善於「政治攻防」的政治人物,如果從「權力鬥爭」這塊來講,他非常、非常厲害,有很高的謀略。當李登輝相對還沒有實力的時候,他很低調而且相當克制自己。李登輝的過往也相對複雜一點,因為他經歷過日本統治,還有台灣回歸中華民國時期,也經歷過國民黨的白色恐怖、228事件。

范世平說,李登輝的經歷,讓他在政治這塊,相當有謀略,也就是在權力的競逐上,他有相當厲害的地方。

 

鍾年晃:懂得戰略

 

資深媒體人鍾年晃指出:李登輝是非常懂得戰略的總統,他知道利用當時在野黨的力量,達到讓台灣民主化的目標。我對他印象很深的是李總統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很敬佩;2012年時,鍾年晃曾到翠山莊拜訪李總統,聊了一整個下午,他笑稱,「讓我很佩服老人家的是,他整個下午沒有上廁所,膀胱很有力」。

 

鍾年晃也在過程中發現茶几上有本法文版的《羅丹與卡蜜兒》,他好奇問了李總統現在在研究這本書嗎?李登輝很客氣地回應,沒有啦,就有空時就翻來看看;鍾年晃又問,總統也懂法文嗎?李回應,就慢慢學阿。鍾年晃回憶,李總統當時已經超過90歲了,那次還聽總統分享「IoT」(物聯網),「那是我第一次聽到IoT這個詞,那時候就覺得,一個90歲的老人家,竟然在研究IoT,甚至主動請教專家」,這件事讓他印象很深刻。

 

鍾年晃也以圍棋界名譽天元林海峰的「二枚腰」形容李登輝。李就像林海峰一樣從逆境轉勝、耐力很好;不管是從國民黨時代崛起,到後來當總統後在國民黨內的權力鬥爭,取得黨權、實權,怎麼與郝柏村對抗,如何與在野黨合作,真的韌性十足,是「二枚腰」的政治家。

 

吳明杰:李登輝對「國軍現代化、本土化」有很大貢獻

 

談起李登輝主政下的軍事變革,軍事專家吳明杰說,最重要的就是讓過去國民黨政權底下的「黨政軍三位一體」,慢慢走向「國家軍隊」,儘管整個國軍中立化是到後來陳水扁時期才完善,但李登輝扮演的是「開頭、起源」的角色。

 

吳明杰指出,李登輝接掌執政權前後,郝柏村先後擔任參謀總長及國防長近9年的時間,他對於李登輝「以本省籍身份出任總統」難免有芥蒂,在軍事上有一定程度的阻礙,因此,郝柏村任內重大決策,如向法國採購拉法葉艦案都是軍方主導,李登輝一直無法扮演重要角色。後來,李登輝把郝柏村調任為行政院長,總統「三軍統帥」的角色方能完全發揮。

 

李登輝任內另一個對台灣影響至深的國防政策,即是將台灣國防戰略從「反攻大陸」調整為「防衛固守」,吳明杰表示,過去兩蔣時代國防主軸都是反攻大陸,而李登輝將國防策略是「以台灣安全為優先」,不再著重反攻大陸;他也順勢進行「精實案」,裁減過去高達50萬兵源的陸軍,進一步強化海軍與空軍,在其任內採購了F-16戰機及幻象戰機,空軍實力大幅提升。

 

吳明杰說,1995年及1996年間爆發兩次台海危機,解放軍接連進行七波對台軍演、導彈試射,那時是李登輝帶領台灣走過台海安全最重要的一刻。此外,李登輝任內還修了國防法與國防組織法,開啟軍政軍令走向「一元化」的契機,否則過去軍令全集中在參謀總長手上,國防部長成了虛位角色,只掌管軍政,但實際作戰的命令均由參謀總長在執行。

 

李登輝對「國軍現代化」有很顯著的貢獻,特別是他著重本土化,不吝於任命台籍將領,對台灣整個國防軍事發展有「劃時代的意義」。

 

王瑞德:其實李登輝一生最大的錯誤是拔擢連戰

 

「李登輝很會藏自己的鋒芒,不動聲色!」資深媒體人王瑞德指出,李登輝當總統,郝柏村就給他下馬威,在金門安排一個實彈操演,由丁渝洲負責,以總統是三軍統帥就要到前線安撫軍心,要他到金門參觀實彈射擊,機關槍、戰車、砲兵、真槍實彈一起演練,那很危險,一不小心就出人命,在李登輝面前直接開砲。

 

但李登輝也相對負責,把丁渝洲一路升官,升到國安會秘書長。 

 

王瑞德指出,李登輝最精彩的一幕,是曾在公開場合拉起他的手疾呼「肝膽相照」,會變成民主先生也跟這有關,「跟我一樣是魔羯座,深謀遠慮」,媒體爭相拍照,一步一步把郝柏村明升暗降,從軍人身份換到行政院長,拔軍權,後來郝伯村就被李登輝除掉了。

 

王瑞德透露,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當時很清楚,李登輝沒有完全支持阿扁,「其實李登輝一生最大的錯誤是拔擢連戰,最不該罵他的人是連戰。」

 

顯圖取自李登輝臉書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