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直評 / 言所欲言
放.直評

【放・國際】大馬政權「翻轉」的真相:第一手現場觀察,超勁爆⋯

2018.05.14
19:15pm
/ 洪耀南

這場選戰翻轉只是選舉操作,目的只是拉下納吉,馬哈迪內心巫統依舊沒有改變,只是換個名稱而已。

馬來西亞2018年大選備受矚目,93歲馬哈迪再度出任首相,而安華立刻被特赦,過程都非常戲劇化,高潮迭起。馬哈迪是與柴契爾夫人、李光耀等同期,因為活著過久,看到自己過去政策或人事安排的錯誤,馬哈迪公開道歉,他要糾正這個錯誤,猶如周處處三害。這次政黨輪替是馬來西亞民主的進步?還是選戰的操作?會不會只是換了另一個『國陣』而已?


華人反風到馬來人反風


2013年大選,被視爲是一場華人海嘯,就是一場以華人點燃的反風,熱情推高期望,最後在野的人民聯盟以51%選票,但席次只有89席功虧一簣,卻沒有能翻轉政治,令很多人失望,甚至消極,加上人民聯盟因伊斯蘭黨與民主行動黨因為伊斯蘭刑法爭議,讓聯盟之間矛盾加深,最後導致人民聯盟瓦解,團結都不能推倒高牆,更何況分裂的在野各黨。契機是2016年馬哈迪以90歲高齡籌組新政黨『土著團結黨』,該黨要與所有在野政黨合作,籌組新的反對聯盟,『希望聯盟』,這過程中馬哈迪需要爭取過去的敵人,首先是被他拔掉且被他鬥敗入獄的政敵安華,其次是民主過程中被迫害的華人,所以馬哈迪公開跟安華道歉,並承諾特赦安華與二年後由安華接任首相。這一個接班人繞一圈又回到二十年的規劃。如果沒有經過二十年的變化,當年安華也順利在高牆內接班,恐怕至今還沒有機會推倒高牆。並跟華人道歉,馬哈迪說提拔納吉是他一生中犯下最大錯誤,他要糾正這個錯誤,唯一沒有整合成功就是伊斯蘭黨,伊黨成為第三勢力,馬哈迪深入馬來人社區,這是過去連安華都無法辦到的,這次勝選馬來人棄巫統成為最關鍵的改變。
 




(圖片1:希望聯盟是換位置還是換腦袋?)


基層點火翻轉為高層煽風
 

2013年的大選,社會組織與基層都走上檯面,推動推翻『國民陣線』,除了造勢場合人山人海以外,街上車輛插上旗幟與貼上標籤。而2018年的大選,社會出現詭異的冷靜,街上過往車輛已減少激情,社會政治氛圍更加深沈。媒體聚焦在93歲馬哈迪的一言一行,加上馬哈迪善用臉書直播科技,打破國陣的媒體封鎖。但很多人對馬哈迪抱著懷疑的態度,畢竟過去鐵腕打壓的形象烙印太深,尤其是華人社會,但再拉下貪腐納吉的前提下,還是支持馬哈迪所領導的希望聯盟的候選人,這種情緒與選擇成為詭異與深沈氛圍的由來。不容否認上次的大選是基層激發的熱情,而這次的全靠馬哈迪所煽動的風向。
 


(圖片2:禁止非選區候選人出現在看板,選委會採取剪頭)


經濟反轉政治的一場大選

 

大量中國資金進入馬來西亞投資,在選戰中成為政治議題甚至民族主義的議題,而經濟議題衝擊最大應該是消費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與取消燃料補貼,這次政黨輪替最大動力應該首推消費稅,納吉在2013年連任之後,2015年推動民生消費品需要課6%消費稅,並取消燃料補貼,為財源窘困的政府增加收入,消費稅卻推高物價,人民感受最深,庶民小吃幾乎都漲幅一倍,當然引發民怨。所以選戰中希望聯盟主張取消消費稅與恢復燃料補貼,成為最有感的政策。

馬來人集中的選區俗稱巫統的鐵票區,如何瓦解巫統基本盤,成為勝敗的關鍵,馬哈迪領導希望聯盟,選戰中有三大議題,政治改革反貪腐、中資議題、民生議題中消費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政治改革及反貪腐直指納吉集團,中資話題是選戰激化民族主義的議題,消費稅是讓馬來人最有感的切身之痛。三大議題加上馬哈迪當藥引成功瓦解巫統的基本盤,也是大馬政治翻轉的關鍵。
 


(圖片3:新任馬來西亞財政部長--林冠英)


選後政治重組,東馬一些地方性政黨,過去加入國民陣線,現在紛紛退出,自組結團聯盟,馬哈迪更歡迎國陣成員,只要不是納吉黨羽及沒有官司都歡迎加入希望聯盟。這場選戰翻轉只是選舉操作,目的只是拉下納吉,馬哈迪內心巫統依舊沒有改變,只是換個名稱而已。



圖片來源:洪耀南

 

最新新聞
洪耀南
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TANFREL)理事長。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