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情吃 / 食力專區
放.情吃

在地元素如何轉化為品牌特色?探究林聰明沙鍋魚頭、春一枝及禾發堂的成功心法!

2023.07.23
10:00am
/ 食力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隨著疫情回溫,飲食產業開始思考如何做出新的樣貌,除了線上和線下的整合外,發展品牌力、留住顧客也成了同等重要的一件事情,一起來看春一枝、禾發堂、林聰明沙鍋魚頭和CYBERBIZ的分享,看他們如何轉換在地元素為品牌特色。

 

撰文=白璨瑀

 



飲食產業因疫情被推動著要快速前進,隨著疫情回溫,飲食產業也要開始思考如何做出新的樣貌,零售電商平台CYBERBIZ業務總監顏健裕就提到,「疫情讓電商已經開始從選擇題變成必選題,我們也發現,『流量』現在已經不是流通的『流』,而是留住的『留』,如何經營會員在疫情後顯的特別重要。」

 

此外,飲食產業除了線上和線下的整合外,發展品牌力也成了同等重要的一件事情,一起來看國際知名冰棒品牌「春一枝」、台灣地酒第一代理商「禾發堂」、嘉義必吃排隊名店「林聰明沙鍋魚頭」如何將在地元素轉化為品牌特色的的創業攻略!

 

「春一枝」從熟果開始 轉化為千萬商機的溝通秘訣

 

「春一枝所有的事情都從我台東家門口的一堆水果開始。」春一枝創辦人李銘煌爽朗地說,每當自己從外縣市回到台東的時候,門口總是會出現隔壁鄰居贈與的水果,有時候是百香果,有時候是釋迦、鳳梨。

 

「鳳梨沒辦法人工採收,採收時一定會有2~3%就是熟果,過熟的水果無法進到果菜市場,只能在路邊賤價賣出,賣不掉的時候就會變成堆肥。」李銘煌表示,春一枝創辦的起源就是為了解決在地過量熟果的問題,尤其是像芒果、鳳梨和釋迦等後熟處理的水果,由於量真的很多、吃不完,李銘煌後來就想到可以用冷凍的方式處理,並接著開始研發如何做成冰棒。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完全不知道通路在哪裡,只能去參加小農市集,但那些都是歐巴桑,不是我的客人也不是對的人。」李銘煌笑說,自己後來決定賭一把去報名2008年的簡單生活節,開始在文創圈打出了知名度,透過年輕人對永續理念的支持,讓春一枝這個品牌散播出去。

 

李銘煌也分享,「春一枝希望扮演著帶給大家歡樂的角色,我們也喜歡創造有趣事物。」他們這幾年陸續與不同的品牌合作,持續帶給消費者多元的合作刺激,像是和「臺東設計中心」合作推出「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限定聯名禮盒」,還特別做成熱氣球造型,食材則是運用鹿野紅烏龍、夏雪芒果等在地新鮮農特產。

 

春一枝創辦人李銘煌說,「冰棒棍上有我們的網址和電話,那就是春一枝的名片。」(童伯祥攝)

 

「禾發堂」挖掘台灣珍釀成為在地好酒 尋找台灣風土風味

 

而同樣在推廣台灣在地農特產的還有禾發堂,「禾發堂會開始原因就是希望展現台灣豐富的農產,尤其是米,所以我們才會選用了『禾』這個字。」禾發堂執行長董又華說道。

 

「台灣的米和水果都很好,但都面臨到一個困境,保存期很短,所以我們就想到用酒來保存。」董又華表示,禾發堂和春一枝會開始的起源類似,都是有感於台灣剩果問題,「台灣有高山到熱帶的各式水果,可是一旦遇到颱風,農作物會受傷,碰到豐收,產量又太多了。」

 

董又華也分享了自己選擇從設計行業轉做地酒的故事,「在幾年的一場大病之後,我就一直在找一件可以體現自我價值的事情,而我是一個熱愛台灣土地的人,所以我決定開始做台灣地酒。」

 

「禾發堂」從霧峰農會酒莊開始了第一個台灣地酒的代理權。(圖片來源:張偉明攝)

 

董又華也呼籲想要飲食創業的人,「創業最重要的就是一再去嘗試,禾發堂在創業初期時參加了十幾場的展覽,通過和消費者的對話,讓我們更了解真實的消費需求。」而禾發堂又是如何打造台灣地酒最大通路的關鍵要素呢?董又華說,「因為台灣人力成本高、土地小,地酒本來就會比較貴,我還是會等大家都認同地酒的價值之後,再來去鋪貨一般的零售通路。」

 

禾發堂執行長董又華表示,「創業的關鍵因素第一個就是商品品質,有好的商品,後面的一切都會水到渠成。」(童伯祥攝)

 

「林聰明沙鍋魚頭」如何讓在地小吃成為年收破億的當紅名店?

 

另一個深耕在地的品牌就是林聰明沙鍋魚頭,「越在地越國際!林聰明沙鍋魚頭跨向國際化的第一步,就是幫每個員工取英文名字。」林聰明沙鍋魚頭的執行長林佳慧笑說,身為家族企業的第三代,接手掌杓18年,她也說道,「我在5年前才開始思考什麼是品牌,總結下來,品牌就是人所活出來的味道。」

 

林聰明沙鍋魚頭在林佳慧這一代開始「從馬路賣到網路」,「2019年我實驗了另外一種店面型態『mini smart』,雖然後來因為疫情沒辦法經營,但這間廚房也奠定了我們之後轉做線上的基礎。」除了冷凍調理包,他們現在也嘗試了許多與異業結盟的常溫商品,林佳慧表示,「雖然我是傳承者,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也要當個創造者。」

 

林佳慧也強調最重要的還是用嘉義在地的風味出發,像是他們推出的「聰明醬」,原料都是選自嘉義的特色農產,像是西螺醬油、新港麻油、東石花生等在地滋味。

 

嘉義經典小吃林聰明沙鍋魚頭與7-11合作開發聯名商品,將「聰明醬」從零售推入商務通路,銷售量以「噸」為單位翻倍成長。(圖片來源:統一超商提供)

 

除了選用在地食材,林聰明沙鍋魚頭還在永續、地方創生上做了許多努力,林佳慧說,「我們的桌椅都是使用嘉義在地廢棄木材改造的,現在也都改為採用蒸氣鍋爐取代瓦斯,在節能減碳上做了很大的改變。」她也說,自己身為嘉義市母語文化教育學會的理事長,也很盡力在推廣台語菜單,在2019年Netflix來嘉義拍攝美食紀錄片《世界小吃》時,他們就是全程用台語,並用羅馬拼音寫菜單。

 

林聰明沙鍋魚頭執行長林佳慧分享,「做出品牌不是換字、logo就好,而是需要很多的醞釀和溝通。」(童伯祥攝)

 

線上和線下被賦予了不同任務 品牌如何留住現有顧客?

 

顏健裕也分享說,「疫情之後,食品在數位轉型上進展特別迅速,很多原本在線下經營的品牌都開始經營線上的副商品。」然而數據也顯示,爭取一個新客戶所要花費的成本是留住一個老客戶的5倍。未來飲食產業如何在新品開發、聯名、異業結盟3點之間找尋自己的品牌力,將會成為品牌發展中很重要的方向。

 

2023年7月19日由飲食專業媒體《食力》、飲食群募平台《拾光》主辦,《CYBERBIZ電商新零售》協辦的「創業食刻」講座交流在地品牌如何變身國際品牌的創業攻略,發掘如何將在地元素轉化為品牌特色的的創業攻略!(童伯祥攝)

 

(封面圖片來源:春一枝官網)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解決農產過剩的初心 造就無添加的台灣水果冰棒代表「春一枝」
▶賦予地酒風味的靈魂推手!台灣釀酒原料關鍵大解析
▶服務如何保留人情味?林聰明沙鍋魚頭×阮劇團跨界開課 員工從認識自己開始建立自信

 

本文經食力(foodNEXT)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最新新聞
食力
食事求實、與食俱進!最具產業權威的飲食傳媒。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