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感慨是,一個人擁有的多少,真的不代表他會害怕失去的有多少。你擁有的多,代表你能拿來守護家園的籌碼也更多。是否要傾盡自己的所有來捍衛愛的人事物,差別都只在一念之間。
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家人政治立場和我不同,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日常爭辯
很久以前我和一個親戚在爭論台灣是否要跟中國有經貿、文化交流的時候,我們當時講了好久,從中國的經濟發展、台灣依賴,到我們自己的國族認同。
這樣的爭辯總是很難有結論,畢竟我們都認為對方的資訊錯誤、解讀錯誤,誰也不服誰。但當時,他說了一句話讓我有點受傷,也在意了很久。
他說,你跟老公都是醫生,家庭資源比較多,出了什麼事你們屁股一拍就出國了,當然可以輕易地這麼說!
他的指控我無法反駁,但還是認為自己的政治立場並沒有自私的成份。爾後過了兩年,烏俄戰爭爆發,我輾轉從醫師前輩認識了一位在烏克蘭前線的醫療部隊,到台灣短期學習重建手術的醫師。
為什麼要到台灣學習重建手術?因為烏克蘭戰亂導致手、腳被炸斷的人很多,醫療人員要學習重建才能讓自己的同胞繼續重返生活。
我一知道他要來台灣的訊息,馬上和他約了會面,因為我非常非常想要知道,他身為一個醫師,是怎麼看待這一切的?
他也有能力拍拍屁股離開一切紛擾,但他為什麼選擇加入前線的醫療部隊?
深談了一個上午,他和我分享他本來也是一個急診醫師,戰爭發生前想著多值點班賺錢,買房、買車,對政治沒那麼關心。
守護家園的決心
「但戰爭發生後你只會想著如何守護自己家園」,他說。
我的感慨是,一個人擁有的多少,真的不代表他會害怕失去的有多少。你擁有的多,代表你能拿來守護家園的籌碼也更多。是否要傾盡自己的所有來捍衛愛的人事物,差別都只在一念之間。
現在,我和這位醫師一直都有保持互動。前幾天看到他要號召自己以前在醫學系的朋友,一起籌組一個醫療團來幫戰傷同袍執行重建計畫。
我和他分享,我在基進接了台北黨部的主委,今年也要選立法委員了。希望能夠推動更多抗中法案進入我們的國會,也讓更多人意識到中國侵略的可怕不在於戰爭,而是像當初俄羅斯一樣軟硬兼施,用認知作戰、文化統戰來削弱我們的心防,但戰爭從來都離我們很近。
無論在什麼位置,為了所愛願意戰鬥的心是不變的。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