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放・專題》網溪泛月「新中正橋」與丰采重現「川端橋」交織相映,台灣世曦打造琴瑟和鳴橋梁美學

2023.09.26
11:38am
/ 放言編輯部 丁瑄

新中正橋改建計畫復原舊橋昔日樣貌、橋樑建築創造曼妙城市光景、活化重慶南路使用空間,建構第一座台灣橋梁古董寶盒意象,讓新橋之美能與雅緻舊橋相互映照,將城市文化資產融入市民生活中。

 

橋梁不僅構築安全交通要道,為地方發展注入繁榮量能,其美學意象之標誌更再造都市卓然風貌。

 



連結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與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銜接往台北市水源快速道路及新北市環河快速道路匝道、橫越新店溪的「中正橋」,乘載每日龐大車流,是通勤族極度仰賴的重要通道。歷經二次拓建,年代悠久的原中正橋,因耐震與耐洪能力不足,且舊式行駛路線已不合時宜,整體交通與橋樑建築都須重新評估規劃。而下游側「川端橋」為「中正橋」最早橋體,興建於日治時期(民國26年),在104年9月1日臺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公告登錄,為臺北市具歷史保存價值歷史建築。

 

新中正橋改建工程,經台北市政府idea Taipei創意提案評選會議評定,以「恢復舊橋原貌」及「原址旁建新橋」兩大方向做規劃設計,涵括「重慶南路高架拆除及平面道路舖設」、「高架段的跨新店溪河中橋梁改建」及「現有中正橋之川端橋保存再利用」等三大主要工項,施工期間設置交通便橋、分階段進行工程,避免交通中斷,維持現有用路需求。透過更新老舊橋樑結構、重塑川端橋往昔風采,建構第一座台灣橋梁古董寶盒意象,讓新橋之美能與雅緻舊橋相互映照,將城市文化資產融入市民生活中。

 

橋端重慶南路平面化 重塑都市寬闊簡潔景觀

 

曾經熙攘人潮不再,「重慶南路高架橋」下方的自強市場,多數空間已棄置荒廢、環境髒亂,有礙區域發展。將高架橋體拆除、回復成平面道路都市空間,打開原先被阻隔的天際線,重現都市簡潔樣貌、塑造流暢交通要道,帶動當地的商業發展。

 

為使車道滿足多元運輸效益,夷平後留設寬約3.5m或4m之空間,可提供給行人及自行車使用,並將原兩側之公共設施移設於此,人行道於各路口處依規定設置無障礙坡道,打造人本道路。景觀規劃上,於汀州路北側之中央分隔島規劃1.4m寬綠帶,種植光蠟樹、杜鵑花、蔓花生及矮仙丹等植物,妝點城市自然意象。鋪面施作則採透水混凝土基底與透水磚,提高雨水滲入量、填補地下水層,符合台北市海綿城市願景。

 

 

典雅川端橋重返風華 遊賞悠景洗滌身心

 

無論是皎潔月光或溫潤晚霞,日治時期矗立的川端橋丰采萬千,是昔日遊客慕名而來的知名景點,座落兩旁的高級餐館絡繹不絕,盛夏時節乘船消暑、品嚐珍饌,夜幕降臨時走覽溪畔,感受靜謐之美。現今川端橋下因河川作用形成高灘地,水中生態豐富多樣,每逢秋冬時節有多達120種的候鳥來訪,成為「台北市野雁保護區」之一。

 

為重現川端橋昔往風華,保留日據時期興建之橋墩,將鋼梁抬升以符合防洪需求,採立面仿古設計,重現舊時優雅風貌;並設置行人徒步道與自行車牽引道,設計迂迴動線、中間段鋪設高架木地板,提供行人更遼闊的視野,連結中正新橋與雙北河濱公園休閒廊道。民眾可漫步於川端橋休憩平台,藉由解說設施了解橋墩歷史風貌,徜徉建築古玩間,揣想舊時遊賞溪流與夕陽之怡情,觀覽山巒環抱壯麗、眺望河川依傍悠景,沿途設有的雙人座椅可提供歇息、洗滌日常煩憂。

 

 

弦月新橋連結多元交通路網 影映水波勾勒雙北絕美印象

 

新中正橋以提供便捷、快速、安全的車道,串連遊憩自行車網絡,及創造在地特色地標為改建目標。自「昔中和八景-網溪泛月」汲取橋體靈感,將跨河橋段設計為優美弦月造型,以橫越天際的琴弦弧線意象披蓋於來往車流,恍若過去月影映於水波美景,涼風吹拂而過時亦如撥琴奏樂,撫平整座城市之喧囂;為讓橋體融入周邊景色,考量自然溪流、泥地、遠山、天空及建物色彩,及維護管理、夜間照明等因素,選用可與四周環境完美調和的近白的淡藍色。

 

在考量橋址環境及橋梁意象下,主梁以曲線線形配置於原橋的下游側,同時橋面寬度配合現有匝道的匯入。跨河主橋規劃透空拱肋大跨徑鋼拱橋,河中不落墩,以雙拱合併成單拱方式強化橋體韌性,雙拱肋間用鋼管相連構成桁架系統,兩側配置各14條鋼纜,將主梁載重傳至拱肋,確保橋梁行車安全。橋梁雙向皆配置三道快車道及機車道,和3m寬的人行暨自行車道;台北市端點採汽機立體交叉,新北市端點則加寬混合車道,提高用路效益。為避免新建橋梁對水流造成的影響,需維持現有橋梁運輸條件,跨河主橋之推進支堡須平行於現有橋墩,並採用夾推工法來進行鋼拱橋主梁安裝。本工程為國內首次採用「曲線夾推工法」,配合新橋曲線線形配置,採多根軌道、曲線同心圓推進,縮減施工平台尺寸以符水理需求。施工團隊採拱肋吊裝方式,由原本的全場撐方式改為兩端採場撐方式、中間採提升方式辦理,加速拱肋安裝。

 

 

新中正橋改建計畫在復原舊橋昔日樣貌、橋樑建築創造曼妙城市光景,與活化重慶南路使用空間等設計方面深獲建築界獎項肯定,於2020年榮獲第八屆台灣景觀大獎之「環境規劃設計類佳作」、國家卓越建設獎之「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及第二十八屆中華建築金石獎之「公共建設類(規劃組)金石獎、金石首獎」,足見其建築創意與實踐策略表現優異。

 

新舊橋體共展殊異風貌,交織出雙北市美妙悠揚的協奏曲,療癒平板無趣的通勤生活。整體以琴瑟和鳴為設計概念和諧相容,新橋以「琴舞月光」作美學設計構想,舊橋以「錦瑟華年」之仿古意象、巧妙營造「川端錦瑟輕撫追憶華年,琴豎中正撥弦樂舞月光」今昔相映情境,將成為雙北間特色景觀標的。

 

 

圖片來源:台灣世曦提供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