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熟齡商機」時,最先或最常被提到的,多半是跟醫療保健、旅遊、網購等相關的產業,但其實在流行音樂產業中,熟齡商機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歌手張清芳發表離婚聲明的當晚,社群媒體臉書上出現一番有趣的現象,40多歲以上的用戶們,紛紛抒發「那些年我最愛的張清芳歌曲」,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丟出歌曲MV的YouTube連結,還相揪不如立刻殺去KTV大唱特唱;相較於「長輩」們的激動,20、30歲的用戶要不就是毫無反應,要不就是留言詢問「她是誰啊?不認識耶」。一熱一冷的強烈對比,映照出後社群時代,分眾更為極致的狀況。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數據,台灣50歲以上的新熟齡族群人口,在2018年底會達到870萬人,佔總人口數近四成,而他們貢獻了超過四成的民生消費品銷額,消費力驚人。一般講到「熟齡商機」時,最先或最常被提到的,多半是跟醫療保健、旅遊、網購等相關的產業,但其實在流行音樂產業中,熟齡商機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黑膠唱片銷量持續增加
串流平台目前已是音樂產品消費的主流,它隨時隨地可聽的便利性和曲庫音樂數目的多樣化,完勝屬於「前一代」的CD,CD銷量日漸式微也是預料中之事,但更前一代的音樂產品—黑膠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去年底公布數據,過去10年來,黑膠唱片銷量穩定成長,銷售額到2019年甚至已經要超越CD而達到4.2億美元,是2010年時的7倍之多,這樣的趨勢在全球幾大音樂市場及台灣都是一致的。現在聽黑膠唱片的,有一部分是年輕人,因為他們喜歡黑膠溫潤的音質,也喜歡要動手操作(黑膠唱機)的手感;而有更大一部分的人是屬於50歲上下的族群,這群人年輕的時候就喜歡聽音樂,但當時經濟上不一定允許他們大肆揮霍的購買CD;現在經濟狀況比較有餘裕,聽到年輕時喜歡的歌曲心中仍有悸動,也覺得有收藏保存的價值,於是起心動念,把喜歡的專輯黑膠唱片,一張一張的買回來!
(許多舊專輯都重新發行復刻版黑膠唱片)
一般的黑膠專輯(非特別版、限量版)售價約1200元上下,黑膠唱機便宜的3、4千,貴的3、4萬也有,另外看個人講究與否搭配擴大機、喇叭等設備,要一圓年輕時的夢可要花上不少錢,但也可就此看出其中的商機有多大。因應這樣的趨勢,唱片公司紛紛把許多「中古」歌手過往的經典專輯推出復刻版黑膠唱片,博客來、五大唱片的網站都設立黑膠唱片專區,台北的三創商場闢出樓層專賣黑膠唱片和相關設備,誠品書店的誠品音樂館更是常舉辦活動推廣黑膠唱片。
熟齡偶像歌手演唱會門票秒殺
音樂產業中另一個充滿熟齡商機的環節就是現場演出。新熟齡族群身體狀況仍健康,喜歡呼朋引伴與差不多年紀的同伴一起從事休閒活動,其中,參加充滿「回憶殺」的演唱會,把場子搞成全場合唱的大型KTV,可說是十分熱門的活動之一,這讓近年來觀賞音樂現場演出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粗略列出近5年內,聽眾族群以超過45歲年齡層為大宗的華語歌手所舉辦過的演唱會場數,像是江蕙封麥演唱會唱了25場,費玉清封麥演唱會巡迴世界41場;除去這兩位已退休的歌手,羅大佑唱了8場,李宗盛唱了7場,前兩天爆出離婚新聞的張清芳,專心當家庭主婦的期間也唱了3場,還有一些零星的像是《民歌40》演唱會、齊豫潘越雲《回聲》演唱會。若是再加上粉絲平均年齡層雖然低幾歲但仍有重疊到45歲以上的歌手,張惠妹唱了104場,「歌神」張學友體力驚人,巡迴全世界233場;同為「四大天王」的郭富城有55場,還有劉德華、黎明、張信哲、萬芳等等,要全部列出還真有困難。
(羅大佑《當年離家的年輕人》演唱會大受熟齡族群歡迎)
上面的這些數目代表了什麼?這幾位歌手的演唱會門票,最高價約5、6千元,低的也要1、2千元;很多年輕人為了「孝親」要搶票送爸媽去看演唱會,自己買票看的新熟齡族群也多半有「機會難得」、「要善待自己」的心態,造成這些演唱會就算不是門票一開賣就秒殺,也一定可以在開演前售罄;而台北小巨蛋、高雄巨蛋這樣的演出場館,都可以容納超過1萬人,這樣計算下來,票房收入有多麼可觀就很清楚了。
不論是重新推出復刻版黑膠唱片還是資深歌手持續舉辦演唱會,賣點都是熟齡族群著迷的「懷舊」情懷,隨著這些伴著熟齡族群一路成長的資深歌手持續推出新作品且活躍於舞台上,這股音樂產業的熟齡商機就有持續成長的廣大空間。
(圖片來源:相信音樂臉書、博客來網站截圖、羅大佑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