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而來的疫情,逼著損失重大的演唱會產業不得不迅速轉型,舉辦線上演唱會,對演唱會籌劃公司、歌手及唱片公司是一個多方共贏的局面,似乎成為眼前唯一且必然的解方
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全球許多城市為了避免群聚感染而封城,最需要人潮聚集的實體演出活動也因此停擺無法舉辦,現場演出產業成了重大受災戶。但山不轉路轉,拜科技和相關技術發展成熟之賜,大家動起可以開「線上演唱會」的腦筋,一時間,從台灣到全球、從新歌手到天王天后都紛紛開唱,讓關在家裡的大眾多了比平常還多的欣賞演唱會機會。
過去這四個月裡,華語歌手舉辦線上直播演唱的人非常多,也各有不同的形式和名目。比較小規模,直接在練團室之類空間簡單就唱起來的像是光良、孫燕姿、韋禮安;有的加上視訊特效燈光設計,看起來像是一場在Live House的演出,譬如八三夭831、周興哲、楊丞琳、林俊傑,林俊傑的直播還請來陶喆、蔡健雅、五月天阿信等大咖助陣。人在馬來西亞的黃明志用虛擬攝影棚形式演唱行銷高雄觀光,天王郭富城為幫助受疫情影響的演藝幕後工作人員募款而在香港的海港邊唱跳了一小時;A-Lin在台北萬豪酒店的頂樓開唱,劉若英則是為了呼應自己是音樂人與電影人的雙重身分,把大批工作人員拉到很有氣氛的新竹內灣大戲院做演唱直播。去年金曲獎新人王ØZI代表台灣參加國際線上公益演唱會《IDENTITY:PROJECT BLUE MARBLE》,做了10分鐘的live session,另外還有抖音《沙發音樂會》系列演出,以及年度熱播劇《想見你》彩蛋音樂會等等。而其中最受矚目的,當然就是以實體演唱會規格,花了1500萬台幣打造,在台北綜合體育場實地開唱的台灣天團五月天、他們的《突然好想見到你》線上演唱會,一小時的演出,在全球各平台總計吸引逾4200萬人次觀看。
(劉若英的《陪你線上演唱會》在新竹內灣大戲院做演唱直播)
科技的發展讓線上演唱會普及
線上演唱會其實已經行之有年,早在2007年時,蘋果(Apple)公司就在英國倫敦辦起了《iTunes音樂節》(後更名《蘋果音樂節》),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每天晚上都有2-3組的歌手演出,除了讓少數蘋果用戶透過抽獎可以免費到現場參與之外,也在線上串流播出,由於演出者不乏世界級的A咖歌手,當時也少有所謂的「線上演唱會」,一推出就造成轟動。後來隨著網路頻寬、串流直播的技術日益精進,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也越來越普及,線上演唱會也越來越多,但這些「線上演唱會」嚴格說起來幾乎都只是實體演唱會的「線上直播」,是為了搶不到門票或去不了現場的粉絲所做的額外服務,就算少數有開始收費,但帶來的收益相對於實體演唱會來說仍偏低。
突然而來的疫情,逼著損失重大的演唱會產業不得不迅速轉型,舉辦線上演唱會,對演唱會籌劃公司來說,演唱會的技術人員、舞美設計人員都因活動取消而閒置,這樣做至少可以「練兵」維持團隊的「手感」,順利的話,還能發展出日後穩定續辦的新路線;對歌手而言,可以在疫情期間傳遞心意,維繫與粉絲間的高互動性;以唱片公司的立場看,可以增加歌手在網路上的聲量,並藉由影片串流分潤、廠商贊助、發行現場版專輯單曲等方式,多少帶進一些不無小補的收入,多方共贏的情況下,線上演唱會似乎是眼前唯一且必然的解方。
實體演唱會的體驗無可取代
線上演唱會可以靠著鏡頭運用、AR實境擴增、VR虛擬實境等技術,讓觀看者有如坐在演唱會第一排的感覺,清楚看見偶像的一顰一笑;演出前不用緊張搶不到票、也不用花時間往返演出現場,已經習慣看各類直播且留言回應的網路世代觀眾,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彌補沒有真人在旁互動的感覺。但是不管是觀眾或是業界人士,大部分還是認為實體的演出是無法被取代的。對粉絲來說,要參加一場演唱會時,抱著期待的心情出發、到現場排隊買周邊商品、和同樣喜歡這位歌手的一大群人一起大唱大笑、再一路哼著歌回家,這樣的儀式感和魅力是線上活動怎麼樣都無法取代的。而對產業人士來說,最重要的仍是線上演唱會的商業機轉及獲利模式仍不明確,線上演唱會雖然可以減少場地租金、保全人員等的支出,但是要處理轉播系統、串流頻寬、收音品質等技術問題,其成本不見得會比實體演唱會低,在收費機制、觀眾觀看及付費習慣也都還未明確建立的情況下,脫離疫情威脅的限制之後,想繼續成為產業中的主流產品,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圖片來源:相信音樂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