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豪不諱言
放.高論
豪不諱言

【豪不諱言】「亞洲沙皇」康貝爾

2021.01.15
12:41pm
/ 陳東豪

康貝爾和台灣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李登輝總統時代的「明德小組」。「明德小組」為了因應九五、九六年的中國導彈危機,在日本提議,美國同意下,美、日、台三方政府派員定期會面,共同商討東海與台灣安全問題,蔡英文總統當時曾以台灣國安會諮詢委員身份參與「明德小組」的後期運作。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時代、國務院前亞太助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將出任下任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國安會(National SecurityCouncil)「印太事務協調官」(Coordinator for the Indo-Pacific)。 

 



印太事務協調官是拜登政府將新設的職位,位階在新任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之下,但在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之上,美國媒體先前形容這職位為「亞洲沙皇」(Asia tsar)。 

  

康貝爾的任命案可望讓包括日本、澳洲、越南、台灣等亞太國家對拜登政府未來的亞洲戰略鬆一口氣,確認未來與拜登政府之間擁有熟悉、互信的溝通管道,可以充分理解拜登政府的對中態度與策略。 

康貝爾至少來過台灣六次,康貝爾在二○一三年卸任亞太助卿後,當時馬英九總統還曾在總統府當面頒贈康貝爾「特種大綬景星勳章」,以感謝他對美台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 

  

但國民黨今年正在進行反對萊克多巴胺美豬公投,甚至將萊豬說成毒豬。同時國民黨能不能透過康貝爾重新建立和美國政府的互信關係?眼前就像高空走鋼索,高難度的挑戰。 

 

明德小組美方代表 

  

康貝爾處理過非常多涉中事物。二○一二年的中國維權律師陳光誠事件,就是當時擔任助理國務卿的康貝爾到北京陪著陳光誠飛往美國。後來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回憶錄中,用了二十頁詳述這段過程。 

  

同時美國總統歐巴馬第二任所提出的美國「向亞洲再平衡」政策,康貝爾就是規劃執行者。由此可見康貝爾在未來拜登政府的影響力,不會只是個事物協調官,而是有決策性的Tsar(沙皇)。 

  

康貝爾和台灣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李登輝總統時代的「明德小組」。「明德小組」為了因應九五、九六年的中國導彈危機,在日本提議,美國同意下,美、日、台三方政府派員定期會面,共同商討東海與台灣安全問題,蔡英文總統當時曾以台灣國安會諮詢委員身份參與「明德小組」的後期運作。 

  

當時康貝爾是柯林頓政府國防部助理部長,康貝爾是在阿米塔吉(後來擔任小布希政府副國務卿)推薦下代表美方,也是唯一據有美國官方身份的成員。包括美國著名的國際政治學者約瑟夫·奈伊(Joseph Samuel Nye, Jr.)都曾參與過「明德小組」會議,約瑟夫·奈伊曾任美國國防部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及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 

 

美國力量依然存在 

  

同時阿米塔吉與康貝爾、小布希政府的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Randy Schriver)等人曾在二○一六年四月率團訪問台灣。薛瑞福離開川普政府後,接掌阿米塔吉創立的智庫「二○四九」研究所,在去年十二月與台灣遠景基金會、日本智庫三方合辦「二○二○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座談會時,就頗有將當年美日台「明德小組」檯面化、正式化的味道。 

  

康貝爾當時主軸在說明拜登新政府的對中策略。但他很重要的一句話是,拜登政府會讓外界知道「美國力量」(American power)依然存在。 

  

康貝爾點出,美國的亞洲政策是具延續性,包括中國在南海、印度、澳洲甚至對亞洲民主國家的經濟杯葛,使美國兩黨瞭解未來面臨的挑戰。拜登政府也會延續川普政府在區域的作為,包括強化台美合作及信守對台灣的承諾。 

  

康貝爾緊接著又在十六日與我國駐美代表蕭美琴進行視訊會談。康貝爾指出,美國「挺台但不反中」,仍希望在特定議題上與中國發展建設性關係。但未來拜登政府將在川普政府執政的基礎上,確保美、日、澳、印四方對話機制(QUAD)變得更加穩健蓬勃,美國也必須重新加入國際組織,發揮領導力。 

 

信守對亞洲承諾 

  

至於兩岸關係部分,康貝爾期盼兩岸緊張情勢趨緩及恢復某種程度的對話,但他也直言這超出美國能力範圍,而且「球在北京那方」。美國的目標是信守對亞洲的承諾,並透過國防承諾來確保台灣民主穩定,且不單是對台灣,而是整個亞洲,川普政府做得很好的部分,盼望拜登政府得以繼續保持。 

  

康貝爾其實和台灣藍、綠兩大政黨都有深交。對執政的民進黨而言,去年十二月的兩次視訊會議,至少證明蔡英文政府有管道、有能力和拜登新政府溝通交流。

 

 

圖片來源:總統府

 

 
最新新聞
陳東豪
因誤會而走入新聞世界,卻因此優游而終身不悔。曾任職《新新聞》、《今周刊》、《商業周刊》、《壹周刊》、《自由時報》、《蘋果日報》。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