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桑梓散步
放.高論
桑梓散步

【桑梓散步】「愛妻家」何德來和他的故鄉

2023.07.20
10:12am
/ 李拓梓

何德來是苗栗人,生於1904年,年幼時被過繼給新竹的大地主,九歲就被送往日本讀書,中學時返台念台中一中,1927年又考取東京美術學校。「離散」(diaspora)一直是他的人生功課...

 

從1994年至今,睽違近三十年,前輩畫家何德來的回顧展「吾之道」,終於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揭幕。在此之前,何德來因為創作期間常,作品多樣,一直被認為百搭,各種展出都可以穿插一兩張他的作品,「在夾縫中行走」可以、「秘密南方」也可以,雖然不是展覽中的明星,但也總是不可或缺。倒是在前兩年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當中,何德來的《豆腐》大受歡迎。那是他的太太秀子過世前,夫妻倆在病榻的一段回憶,畫面中有豆腐、砧板、菜刀,和一個碗公,簡單的構圖,卻有無盡的思念。何德來寫了一首短歌:

 



跟我妻 是最後的晚餐了


這張畫的豆腐 思念不盡

 

短歌感動了許多人,簡單的豆腐呈現真摯的感情,見者無不動容,何德來「愛妻家」的美名,也因此不脛而走。不過何德來對妻子的思念當然不只是豆腐而已,七十年代,秀子晚年纏綿病榻時,他日日陪病,也已醫院之窗為主題,畫了不少作品。御茶之水醫院的窗外,春之生、夏之炎、秋之瑟、冬之凜,四季景色與排隊的計程車、閃爍的街燈、流轉的河水,承載著畫家對妻子身體狀況的憂慮,和期待康復的心情,令人印象深刻。

 

何德來和秀子夫人是在關東大震災期間因為互相幫忙而認識。夫人是古琴家,家裡經濟條件不錯,岳父母對這位台灣出身的女婿也很照顧。他們夫妻感情很好,書信往來很多,本次的展出有不少文件書信,兩人通信傾訴思念宛如情侶,讀來充滿感情,有時甚至有點肉麻。不過何德來雖然被認為是「愛妻家」,以太太為模特兒的作品卻不多,有張太太背向畫家彈琴的肖像,和豆腐一樣,都隱含著濃烈但收斂的愛情。當然,極少數的正面也是有,看得出模特兒的自然,顯示他對畫家充滿信任,果然「愛妻家」認證。

 

一生選擇「吾之道」

 

何德來是苗栗人,生於1904年,年幼時被過繼給新竹的大地主,九歲就被送往日本讀書,中學時返台念台中一中,1927年又考取東京美術學校。「離散」(diaspora)一直是他的人生功課,早年他往返於台日之間,也熱心於和有志一同的台灣藝術家一起打拚。他是南部「赤陽畫會」的成員,同屬「赤陽畫會」的東京美術學校畢業畫家,有廖繼春、陳澄波、顏水龍、張舜卿和范洪甲等人。「赤陽畫會」後來和北部倪蔣懷組織的「七星畫會」合併成「赤島社」,是早年台籍藝術家重要的集結之地,雖然畫會宣稱與政治無關,不過名字裡有個「赤」,在當時還是引來不少政治關注,也被認為有在野藝術家想跟台展抗衡的意味。

 

不過「赤島社」活躍期間,何德來人在日本讀書,並不在台灣。東京美術學校讀書期間,何德來的成績並不出色。當時的東美學生仍以入選官展為主流,何德來卻對官展有不同意見,他說:「進入美術學校以前,憧憬著當詞的帝展(日展),但是有一天忽然想到如果自己提出作品,就會接受大畫家的審查委員審查,一般人都認為那是最高的舞台,可是那些人是自己未知的人,因此湧上來一種寂寥的感覺,而決心自己要走自己的路。」順帶一提,這段話的譯者,是以南洋志願兵為主題的小說《獵女犯》作者,詩人陳千武。

 

選擇「吾之道」的何德來,於是不參與官展、也不賣畫,連在台灣的藝術家集結,他也選擇了「赤島社」或者後來李澤藩的「新竹美術研究會」,而捨了大多數藝術家心心念念的台展。這樣的何德來在東京美術學校的成績,當然不會太好,畢業時他寫了一首詩自嘲:

 

入學考試得第一名進去


畢業時倒數第二名


何德來啊

 

東美畢業之後何德來回到台灣,和李澤藩一起投入「新竹美術研究會」,串連新竹地區的藝術家,但不久後他就因為胃疾回到日本治療。一般咸認1940年代是何德來創作的黑暗期,這段期間可能因為生病之故,作品很少。不過何德來家屬整理遺物時,發現一大批這個時期的寫生作品,這段期間他跑遍全日本四處旅行、寫生,伊豆、日光,東北都有他的蹤影,如他的詩句所寫:

 

畫畫的我 


腰帶纏著飯糰心滿意足的 


走向山 走向海去

 

聽起來好像桃太郎正打算出發,當然,飯糰一定是秀子幫他準備的。旅行期間兩人也經常通信,迫不及待的報告近日所見,或夢中所思念,也是鶼鰈情深。

 

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戰事不利,開始徵召志願兵入伍,前面提到的陳千武就是當年被迫「志願」入伍的一員。何德來自認很有可能被徵召,連美術界官展都不參加的何德來,自然是極厭惡戰爭,心中始終對徵召有一層恐懼。是以戰爭也成為他戰後最關心的主題。作品《惡夢》以朋友送他,上面刻著「武運長久」的刀為主題,作為他人生的夢魘象徵。另一幅作品《終戰》則有一種屍骨遍地的荒原感,策展拆裱時發現背後寫了一首詩:

 

戰爭雖停熄

 
可憐的同胞 


卻永眠於異國的土地不回來

 

畫家對戰爭的關懷不僅於此,經歷過大轟炸、核爆和戰敗,以及其後的冷戰,無論在日本還是他的故鄉台灣,都是這波浩劫的見證者。因此大概整個五六十年代,何德來畫了許多作品,都在討論戰後的人類未來。儘管科技一直在進步、復興一直在進行,但何德來總是在作品裡呈現了對這種現狀的批判,也算是他長年獨立於官展之外的一種在野態度表達。

 

值得注意的是,戰後何德來並沒有回到台灣,他也一如初衷,沒有參與台灣的省展,或是日本的戰後官方展出。不過儘管長年遷居日本,何德來並沒有歸化日本籍,他的認同於是成為當時日本人身份當中一個特殊的存在。何德來加入倡議在野的「新構造社」,繼續以他獨特、不屈服於主流的美學,在日本畫壇走跳,雖然不是炙手可熱的畫家,卻也是在野畫壇的一方人物。

 

離散綠葉綻出紅花

 

他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大多充滿象徵性,要不然就是對人類未來的思索,也或者是個人哲思上的表達。比如最有名的《五十五首歌》,山水上的一輪明月,寫滿了他人生歷程的關鍵字,以「台灣」為首、以「富士」終結,穿插著他的離散情感,以及戰爭對他的傷害與折磨。戰後他偶而回到台灣辦展,在飛機上心情常激動無比,他對這塊土地有眷戀,卻不知道因為什麼樣的緣故,而無法復歸,很多後期的水墨象徵作品,到底畫的是台灣還是日本,很多人也說不出個頭緒。

 

不過正因為離散之故,對台灣人來說,何德來始終很陌生。他總是各種展覽中的綠葉,卻極少成為紅花。這次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他為主角的回顧展,讓何德來再一次以主角之姿,躍上台灣美術史論壇。除了繪畫之外,策展單位也將何德來的短歌翻譯成中文,呈現給他所摯愛的台灣人民,讓大家有機會透過詩句的所為所思,再一次認識這位前輩藝術家,以及他所屬的時代。即便我們終究不知道他為何始終保持離散,選擇畫在家國之外,但也許,這就是何德來一生都不想妥協,想要獨立自主的「吾之道」吧。

 

展出資訊


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
時間:2023/07/08 - 2023/10/22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展覽室2A 2B

 

 

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臉書;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最新新聞
李拓梓
資深政治幕僚,業餘專欄作家,目前努力耕耘藝術文化領域。喜歡歷史,也喜歡旅行與讀書,相信歷史可以告訴人們過去的事,也能夠指引人們知道現在所在的位置。著有「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改變日本歷史的總理大臣」。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