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騰焰飛芒
放.高論
騰焰飛芒

【騰焰飛芒】《聯合報》大翻車不認錯,逃不過歷史審判

2023.07.20
15:32pm
/ 孫瑋芒

報紙在市場上已進入寒冬,《聯合報》刊登假新聞在先,文過飾非在後,如此糟蹋報紙信譽,令人慨嘆。若干年前,我在立法院會議室看到立委揮舞著手中報紙,據以質詢官員,今後更難看到類似場景重現。

 

《聯合報》12日刊載「南海工作會議紀錄全文」假新聞,誣指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會議中指示國防部依美方要求規劃設置新建P4實驗室,以研發生物戰劑。民進黨立委參選人吳崢、謝佩芬及律師黃帝穎等人18日前往北檢,對《聯合報》高姓撰稿記者告發「變造偽造公文書」、「業務登載不實」兩罪,可視為綠營對假新聞嚴重傷害政府威信的自救手段。

 



吳崢等人告發的變造偽造公文書罪,刑度是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且屬非告訴乃論之罪,無法在官司進行中撤告,法律上沒有轉寰空間。高姓撰稿記者一旦判刑確定,恐怕難免牢獄之災。

 

「南海會議」假新聞事件

 

「南海會議」假新聞事件,受害最深的政府單位,是行政院;受害最大的個人,是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政府控告媒體,民眾先入為主的觀念是「不尊重新聞自由」。即便是蘇貞昌就個人名譽權受侵害向《聯合報》請求民事賠償,也將被人扭曲為「民進黨迫害媒體」。總統府發言人兩度呼籲《聯合報》更正「南海會議」假新聞,並未揚言提告。《聯合報》僅於7月13日刊出「聯合報聲明」,以「已盡查證義務」、「盼政府尊重媒體新聞自由」做為擋箭牌。事情發展到吳崢等人出面告發撰稿記者,實為《聯合報》拒不更正,咎由自取。

 

《聯合報》以往針對錯誤報導刊登過更正啟事。舉一個顯著的例子:該報2011年10月12日以 A1頭題報導〈馬國慶文告 大陸瘋傳〉,A3刊出配合稿大讚馬英九這篇文告勝過胡錦濤。事實上,中國當時瘋傳的馬英九「建國百年國慶文告」,是馬英九當年的元旦祝詞,中國學者、網友張冠李戴,《聯合報》羅姓撰稿記者不察,依樣張冠李戴。台灣媒體同業指為大烏龍之後,《聯合報》2011年10月14日在A27兩岸版刊出「小啟」,聯合報編輯部具名承認這個錯誤,並表示「特此向讀者致歉」。

 

A1頭題鬧出大笑話,《聯合報》可以更正、道歉,對於「南海會議」假新聞,《聯合報》為什麼死皮賴臉不更正、道歉?因為「南海會議」假新聞是超級大烏龍,「台灣研發生物戰劑」之說傷害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國際社會對台灣的信任,更可能授予中共武力犯台的藉口,《聯合報》應是認為發出更正聲明對報譽將形成毀滅性打擊,故而硬撐。陰謀論者會解釋為《聯合報》負有中共交代的認知戰任務,不願這套新聞在中共的功勞簿上被塗銷。

 

《聯合新聞網》7月9日推出生物戰劑假新聞,張貼高姓記者撰發的「獨家幕後」:〈美要台灣設P4實驗室開發生物戰劑? 文件顯示民進黨政府曾開會討論〉,並刊出配合稿「關鍵評析」,痛批民進黨政府:〈從反生物戰劑到秘密推動研發 民進黨盲目親美毀棄良知〉。7月10日,《聯合報》A2頭題刊出〈研發生物戰劑?國防部否認〉,實則以「國防部否認」標題做掩護,散播假新聞。高姓記者在文中指出,「據了解,2022年6月23日與2023年1月9日,兩度由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主持代號為南海工作會議的祕密會議,2022年6月23日那次會議,美國要求台灣研發生物戰劑的問題,由國防部報告推動進度」。

 

在這個階段,中媒引述《聯合報》報導廣為擴散,汙衊台灣;紅媒政論節目抨擊民進黨政府研發生物戰劑。7月12日是「南海會議」假新聞事件的分水嶺。《聯合報》為了證明報導為真,刊出「南海工作會議紀錄全文」,府院強烈反擊。「官方說法」雖然無法完全掃除社會大眾疑慮,「南海工作會議紀錄全文」卻成為《聯合報》的致命傷。

 

會議紀錄格式不對:捏造者連行政院公布在網上的會議紀錄格式都不會模仿。會議紀錄用語不對:衛福部、農委會、國防部在行政院會議自稱「本黨」,蘇貞昌稱民進黨「我黨」,如此黨政不分,透出濃濃的中共味,使人不得不懷疑出自中共手筆。

 

捏造的「南海會議紀錄」一出,台灣不再有媒體同業跟進所謂的生物戰劑新聞;BBC、CNN等主流外媒也未視為證據而引述報導;「戰鬥藍」名嘴、藍營戰狼型民代也不敢「上車」聲援《聯合報》。以醜化民進黨政府形象為能事的中媒,「美國要求台灣研發生物武器」之說也跟著消風了。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14日在臉書發表《科技人觀點》一文,從她「對生物武器發展的歷史,科技的瞭解,美國政策的沿革,及民主政治的運作」,「確信在正常情況下,美國不會要台灣研發生物武器」。各界公認或默認:《聯合報》根據捏造的會議紀錄泡製了假新聞。

 

媒體的權威性

 

《聯合報》向來標榜「正派辦報」,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被台灣媒體圈視為「名門正派」。相較於隨時可更改的網媒新聞,紙媒刊登的新聞更具備有體性、持續性、權威性。傳統報紙刊登的新聞,是經營者在印刷廠、紙張、油墨、報紙配送投下數以億計的資金所傳播的訊息,經營者相信市場能夠接受這些訊息來維持報紙營運。報紙在市場上已進入寒冬,《聯合報》刊登假新聞在先,文過飾非在後,如此糟蹋報紙信譽,令人慨嘆。若干年前,我在立法院會議室看到立委揮舞著手中報紙,據以質詢官員,今後更難看到類似場景重現。

 

名門正派的《聯合報》,反省能力和認錯勇氣卻遠不如八卦媒體:香港《蘋果日報》。1998年10月,《港蘋》記者向家中發生逆倫命案而成為新聞人物的陳健康提供5000港元北上召妓,拍下獨家照片,提供《港蘋》刊發頭版新聞。陳健康事後揭露此事,《港蘋》在香港社會強力譴責下,創辦人黎智英於當年11月10日具名在頭版刊登全版道歉啟事,坦言「犯此大錯,實在罪過」。

 

陳健康事件已列為香港新聞史的經典案例。《聯合報》「南海會議紀錄」、「生物戰劑」系列假新聞,已成為台灣新聞史的經典案例。《聯合報》再怎麼堅持不認錯,也逃不過歷史的審判。現在的《聯合報》,已不是我當初所認識的正派大報,只是一具喪屍。

 

 

圖片來源:蘇貞昌臉書、聯合報官、翻攝聯合報;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孫瑋芒
自由作家、攝影人,出版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散文集。曾擔任美國《讀者文摘》特約作家、報社編務主管。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