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放文創
放.文創

《寶島第一名》王義郎追求卓越的奮鬥故事之一:46歲的王義郎與64歲的王義郎在直播間相遇

2024.05.06
09:50am
/ 放言編輯部 劉修齊

生於日治時代末期,貧窮的台灣農家子弟王義郎,從車行工友到銀行行員、跳槽亞洲信託當到經理後轉戰永興航空擔任總經理,創下七年任內沒有空安意外事件的紀錄。 之後,證券業的行銷口碑傲視同行,他又在眾人驚訝聲中,投入自己熱愛的食品行業,從46歲創立《香菇王》到64歲打造《第一名店》,王義郎多元斜槓的職涯行旅,克服貧困到成為成功的企業家,並參與多種慈善活動,他波濤精彩的奮鬥故事,足為年輕人的表率;他85歲了還在職場上活力滿滿、追求前進,更是年長者熱愛生命的指標。 本專題系列,每周推出一篇專文,介紹王義郎第一名的人生。

 

彰化成長的童年記趣

 

日治時代末期,許多事務百廢待興,當時的彰化仍然是一個非常偏僻、非常貧窮的小地方,而王家正是在1939年(昭和14年)迎來新生命,王家的第三個孩子即將開始他精彩的一生,成為台灣各個產業界中的奇才。

  



王義郎背起書包上小學時,日治時代已成歷史,所以當時他並沒有就讀日本小學,而是讀國民小學。他記憶中有關日本時代的記憶是日本空襲彰化鹿港的雅麻仁工廠,當時B29上的投彈手投不準,炸彈掉落炸死了王義郎的嬸嬸,他與哥哥死裏逃生,躲在防空洞中被焚風熏得睜不開眼。戰爭的記憶貫穿了小學之前的童年生活,他仍記得,一直到5、6歲時仍有許多尚未撤退的日本阿兵哥駐紮在村子中。

 

王義郎小時候生活在彰化市郊,由於家裡世代務農,所以家的周圍都是田,因此王家的孩子9歲就會自動自發到田裡工作,兄弟姐妹們一放學就穿著短褲下田除草。儘管面對艱苦的環境,王義郎想起來依然相當感慨,他說:「那個年代大家都是這麼辛苦的,吃飯都是吃地瓜籤,或是一大鍋稀飯,水多米少,喝水就會飽。」

 

談起求學生涯,王義郎分享,他周圍的親朋好友幾乎是一上學就希望能趕快畢業,幫忙家裡賺錢,在當時,家裡沒錢的孩子都會選擇商校或師範學校。因此,他也在這樣的時代趨勢下,選擇就讀彰化當地的商校。談話間他頑皮地學著廣東梅縣腔,並說:「以前我們商校的老師有很多老家在廣東梅縣,很多時候都在雞同鴨講。」

 

王家有四男三女,王義郎排行老三,家中的哥哥與王義郎都是半工半讀完成學業。他始終覺得母親很偉大,因為父親視力不好,所以許多工作幾乎都是由母親一手包辦,加上家中房舍狹小,兄弟姐妹只能四五個人橫七豎八地擠在一張床上,不但每天洗澡都要走到河邊提水,而且一遇到颱風就要找各種鍋碗瓢盆與水桶連夜接水。王義郎甚至記得,家裡附近的河邊有水缸,水缸邊總是比較陰涼,夏天總有蛇會在那兒蛻皮,這也導致家家戶戶都有一兩個捕蛇好手。

 

而他兒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民國48年那場八七水災,當時雨下得又大又急,不一會兒就淹到了腰部,但由於鄉下灌溉水溝本來就多,生長於田間的孩子幾乎個個都是游泳健將,王義郎就這樣帶著母親與失明的父親涉水而過。當時家中還有兩頭豬,那是王家重要的經濟來源,王義郎靈機一動,目測了水缸與大門的距離,便憑著自己身為足球、籃球、田徑選手的優勢,以孔武有力的手臂把兩頭豬丟向一旁的水缸中。後來那兩頭在風災中浮浮沈沈的小豬從30、40公斤漲到了200多公斤。談起過往,王義郎總是以輕鬆愉快的口吻說著當年的苦事,他說「民國47年823砲戰,民國48年八七水災,民國50年臺灣的出口產值是0,那時候大家都很窮、很辛苦。」

 

臺中打拼那些年

 

風災過後,王家一無所有,當時王義郎的父母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每個月僅能靠著在空軍基地當兵的哥哥微薄的軍餉、在八里當幹事的哥哥賺的180元及王義郎在台中汽車材料行當工友的80元過生活。不過當時在汽車材料行工作時,王義郎的老闆的媽媽剛好是蕭萬長副總統太太的姑媽,也就是未來蕭萬長副總統的岳母,他笑著分享:「我們都住在汽車材料行後的宿舍,剛好在隔壁,就這樣當了兩三年的鄰居,還跟著他們喊吳舅媽。後來我到證券行,她九十幾歲還會來找我服務,當時同仁看到她,都會對我喊:『舅媽來了!』很有趣!」這段經歷,替他奮鬥史增色了不少,甚至成為後來事業上的助力。

 

王義郎在臺中當工友時,每天都要拿很重的東西,包裝、送貨到車站乃至全省都要親力親為,非常辛苦。但也因為當時老闆的信任,讓他從整理環境、打雜到跑銀行、做業務都接觸了一輪,這替他未來的事業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並迅速成長。也是在這段頻繁下南部推銷零件的時期,碰上汽車零件業的蕭條,他才知道許多卡車上要載往台北的虱目魚,都是吃排泄物長大的。他在踏入食品行業以後,時不時將這段經歷拿出來思考,希望能夠從飲食習慣改變臺灣的食材教育。

 

儘管有了固定薪資,但王義郎的生活並未因為每個月80元工資而變得富裕,甚至到了屏東出差,他都要為了一碗5塊錢的冬瓜湯思考半天。他說:「那時候的我實在喝不下去,太貴了!」後來,他當兵結束,老闆仍希望他能夠回到汽車材料行工作時,他才開始認真思考自己人生「總不能一輩子抬這些東西」,加上每回他陪父親到農會辦事時,總會看到許多在銀行上班的人西裝筆挺地忙進忙出,父母親臉上羨慕的神情讓王義郎開始思考不一樣的路。

 

他報考了總行位於臺中的彰化銀行,在當時銀行業蔚為金飯碗的年代,他必須要從500取10人的考試中脫穎而出。他憑著高商學成的「好算盤」,從容應對著董事長、總經理與常務理事問的問題,終於成為彰化銀行的行員。

 

北漂拼經濟那些事

 

考上彰化銀行的王義郎如願來到最好的臺北城中分行,為了將大部分的薪資寄回老家貼補家用,他選擇住在宿舍,甚至連週末時間都不敢出去玩,而是自願代不願值週末班的女行員的班,賺取值班費。當時他一個月大約可以寄兩百塊錢回家,父母一方面因金飯碗的願望實現,另一方面也因實際生活得到改善而心喜不已。

 

當時的他上午要上班,晚上回家要繼續唸書,考中興大學經濟系夜間部,早上醒來,隔壁賣麵的老兵總會問他:「年輕人要不要來碗牛肉麵或滷蛋?」,而連吃滷蛋都捨不得的王義郎總說:「我今天不考試,吃陽春麵就好啦!」

 

在彰化銀行服務的十年間,王義郎發覺自己非常擅於募款,於是亞洲信託開幕時,他就鼓起勇氣去找負責人鄭周敏,希望他能夠把錢存到彰化銀行。沒想到鄭周敏一看到他就很喜歡他,對他說:「你來我這邊,我們缺人。」經過反覆思考,王義郎決定跳槽到亞洲信託,他說:「我那時候在彰化銀行表現很好,但是他們不認我的大學學歷,所以我一直是基層,做同樣的事情,領得比大學生的薪水還低。這沒道理呀!我跳槽以後也展現了自己的行銷能力,把許多彰化銀行的客戶帶到亞洲信託,一個人能夠頂九個人的業績,才一路從專員升到主管、經歷……」王義郎的業績從第七名醫錄攀登至第三名,於是就被派到石門水庫建造亞洲樂園,歷經兩年時間把樂園蓋好,也是在此時,工作繁忙、兩邊往返的王義郎體力上開始難以負荷,肝也因此受影響。

 

這時他碰到了芝麻飯店的張克東,以及來臺灣推廣香菇的日本森產業的老闆,並聽說尼泊爾國王的喉癌怎麼治都治不好,但喝了香菇精以後,身體得到改善,王義郎才決定試一試。這一試,讓王義郎成了主顧,甚至為日後轉型食品業與代理日本商品埋下伏筆。

 

 

 

(系列之一,未完待續)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