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千言萬語
放.高論
千言萬語

【千言萬語】白色『小草』終將成為『雜草』?

2024.09.09
18:21pm
/ 徐千惠

十年前柯文哲挾著眾人的盼望,登上台北市長寶座,如今深陷京華城弊案疑雲,狼狽遭上銬,粉碎了多少人的政治信仰...

回看柯文哲十年政治路,從一個誓言推倒藍綠高牆的政治素人,如今戴上手銬,走上囚車,無數人的政治信仰跟著陪葬。



9月5日對民眾黨來說,應該是個刻在心上的數字,10年前的這一天,柯文哲正式登記為台北市長,矢志要做一個超越藍綠推倒藍綠高牆的政治人物;10年後的9月5日,柯文哲因為京華城圖利案,進了土城看守所,柯文哲花了十年的時間戴上魔戒,卻再也摘不下魔戒,十年心性成魔,卻讓信仰第三勢力新政治的小草跟著陪葬。

 

如今隨著柯文哲收押,這個靠著『一人政黨』上位成為政壇不可忽視政治能量的民眾黨,己經有如風中殘燭,該拋下柯文哲浴火重生,還是堅持不下車,跟著柯文哲墜入山崖深淵,政黨面臨未來路線的十字路口!

 

但從9月8日立院晚上外場號稱集結二萬人聲援柯文哲司法迫害的行動來看,小草們都不想拋掉阿北這個神主牌,『一人政黨』的標籤撕不掉。粉絲政黨靠著迷幻小草在立院,北所外呼喊釋放柯文哲。

 

司法是國家的最後防線,對政客的過度崇拜是不健康的

 

對政客過度的崇拜是不健康的,更遑論是整個黨的一起膜拜,9月8日召喚小草《集結》的活動,何其諷刺;柯文哲因為政治獻金案,京華城案身陷土城看守所,他在政治上的道德、誠信、清廉、透明、能力等防線己經全部瓦解,但小草們抗議司法,聲援柯文哲的地點卻是選在柯文哲花了4300萬買的商辦,及陳佩琪在微風涼涼時,閒來沒事,怕空窠憂鬱症發作跑去看的上億豪宅旁的百公尺處,豪宅和商辦成了集會的背景,小草們似乎絲亳不在意,二萬株白色小草們用行動羞辱了正當的法律程序。

司法是一個國家的最後防線,過去民眾黨總是說要司法改革,當政敵出現貪汙或圖利時,民眾黨的批評總是不手軟,甚至操作惡意的連連看,為的只是加油添醋醜化政敵,甚至是用莫須有的故事,看照片幻想,加深政敵的仇恨值;如今面對自己的黨主席涉貪,不但沒有讉責,祭出黨紀,甚至要求柯文哲辭去黨主席,眾草們還一味集體上車,塑造政治迫害,往後民眾黨要再談司法正義,社會改革和挑戰威權,有又誰會相信這空洞的口號呢?

 

政治的荒謬劇莫此為甚,柯文哲因涉嫌圖利京華城被收押,結果在小草口中司法變成有權者用武器對付政敵的工具,以至讓柯文哲委受屈辱,民眾黨立委陳昭姿說,柯文哲就是「示現菩薩」,用他的肉體、用他受到的折磨要讓大家看清楚司法如何操弄政治、對付政敵的真相;民眾黨立委吳春城在台上也高喊,「搶救柯文哲,台灣曼德拉。」柯文哲曾說要做台灣的曼德拉,關多久都沒關係,「阿北做鬼也要把你(賴清德)拉下台」。陳佩琪則是在台上開始哽咽,試圖隔空串證,稱京華城案最後是柯文哲指派的專案經理人(時任副市長彭振聲)同意的,也幫柯蓋市長的甲章,還扯出一小時不開門的時間是因為在洗澡,陳佩琪想要用感性訴求糾結小草的心,掩蓋大家理智判斷的能力。但不管是夫人的悲情牌還是如偉人壯烈般的悲壯牌,民眾黨如今要緊箍小草的手段也只剩下『民粹』一招。面對為什麼圖利京華城或者流出1500帳本的真相,卻避之危恐不及。

 

回看柯文哲從政以來,如今的下場似乎有跡可循…

 

其實柯文哲走到這一步,當真是預料不到嗎?2014年才當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接受蘋果日報專訪時曾說,「柯文哲坦言,兩年後他可能會出事,因為剛開始是政治素人,還會有學習態度,等到對市政議題熟稔,『因為我都是對的』,沒有人敢反駁,所以擔心再也聽不到實話」。「預防出事的方式,除了得每天反省外,把敢講實話的人放在身邊,那個人就是蔡壁如。」而過去柯語錄一書中也提及柯文哲曾經說過的話,「如果我做的所有事情都讓法律追究的話,下半輩子都要在牢裡度過!」「人家要給支票,我都會說現金比較好」,不管是專訪還是柯語錄,再再都由2024年柯文哲所犯的事件所認證。

 

想當年,柯文哲在距離選舉投票前幾天,宣布停止對外募款,他說,「錢就像魔戒,掛上去就捨不得拿下來」,降低慾望最好的方式,不要賺那麼多錢,降低競選費用,也有助於台灣政治清廉化。如今的柯文哲卻是賺錢靠圖利財團,選舉補助款拿來買房。

 

俗話說,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或許柯文哲對於自己的個性及行事早了然於胸,所以這十年的政治成魔路,都是一步步照著柯文哲的心性而為。

 

走在後柯文哲時代,當民眾黨選擇繼續崇拜阿北個人,而捨棄政治價值理念,捨棄當一個稱職的在野監督黨的時候,又如何能浴火重生,做一個沒有柯P狂人的政黨昂首向前?人生沒有後悔藥,民眾黨的選擇也註定了4年內,他必將泡沬化,小草終將變雜草。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最新新聞
徐千惠
主跑政治新聞多年,現為政治評論家。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