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放·評論》兩度重申勿談2026「循黨內機制公平對待」... 民主政黨「選舉要贏」才是最高目標!美「換登」大戲可借鑑

2024.09.16
17:58pm
/ 放言編輯部 吳亦軒

「按兵不談」固然有全黨團結的公眾形象,但相對的媒體報導也可能因而薄弱邊緣化,整體選戰氣勢與候選人知名度的提升,都將不易開展...

 

民進黨主席、總統賴清德在中常會、總統府「派系便當會」兩度重申,勿談2026縣市首長選舉,屆時一定公平公正依循黨內機制,不會沒收初選。但有資深媒體人表示,太過理想化、單一思維的方略,不是面對選戰的積極態度。

 



該媒體人舉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為例指出,民主黨為了獲勝,各派系大老不念舊情逼退拜登的無情換人大戲,為的就是勝選。賀錦麗臨危受命,終於穩住陣腳,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打敗對手川普,至少扭轉了拜登必輸的局面。美國是民主典範大國,此一發展,民進黨足可借鑑。循機制選出的候選人一旦太弱,選前換將又遇亂流,最後戰果崩潰恐怕難以想像。

 

該媒體人說,「按兵不談」固然有全黨團結的公眾形象,但相對的媒體報導也可能因而薄弱邊緣化,整體選戰氣勢與候選人知名度的提升,都將不易開展。何況從人性的角度上看,有意參選者公開不談轉私下互鬥的狀況將會更經常出現,久而久之負面效果更為嚴重。這種現象必然引發支持者焦慮,情緒效應難以控制,衝擊選情情況難以評估,民進黨有識之士不能不多所思考。

 

賴清德8月28日找來各派系代表至府內「便當會」,新潮流為前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前立委段宜康;正國會由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外交部長林佳龍代表;英系為高雄市長陳其邁、嘉義縣長翁章梁;湧言會為立委王定宇、前議員顏曉菁;蘇系為立委蘇巧慧、張宏陸;綠色友誼連線是掌門人陳勝宏、中執委林益邦;民主活水則由行政院長卓榮泰,活水系統的國安會諮委馬永成出席。另外,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總統辦公室主任陳羿伶都到場。

 

媒體報導,賴清德在便當會中開宗明義,表示他清楚民進黨有「派系共治」傳統,但競爭後更能合作,賴清德會中強調兩個重點,第一、針對2026即將來臨的縣市首長選戰提名,地方有各種謠傳,但他重申未來能協調先協調,若不能協調,黨內有既定程序可循,一定會公平公正對待每位人選,推出最有勝算的人,「只要在我任內絕對不會沒收初選!」

 

賴清德這番話,代表未來提名人選若有黨內競爭,無法協調後將由初選產生,要派系別太擔心。

 

第二、賴清德也提到,希望黨內先不要對外討論2026選舉議題,應該先關注執政政策、福國利民優先,才是民進黨政府和公職的目標,也要各派系謹言慎行。

 

根據與會人士轉述,賴清德8月21日在中常會提醒所有黨員同志,「不要在這個時間點談論縣市長選舉問題」,現在才2024,離2026的事情還早,最重要的任務是如何推動福國利民政策,幫助國家發展,才是民進黨政府、黨公職應該全心全力關注的目標。

 
賴清德叮嚀大家應該以國家發展為重,不要談論縣市長選舉問題,並提醒大家謹言慎行、團結,把國家發展作為最重要的任務。

 

賴清德在中常會說「先別談2026」的時間點,正好是「台南幫」接連失火的時刻,前交通部長李孟諺爆小三、民進黨立委林宜瑾也被檢調搜索,賴的「本命區」立委卻為初選開殺,他要適時止血,約束黨內有意出戰2026者,無可厚非。

 

不過,選舉的現實面,不是談不談、討論不討論,而是要取得最終勝利,賴清德說「一定公平公正」不能空口說白話,而是要確切敲定機制;另外,如果機制之下產生的候選人選不上該怎麼辦?恐怕也是尷尬問題。

 

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歷經「換登」大戲後,轉由副總統賀錦麗出征;而拜登當初競選連任,因為民主黨的傳統機制,就是支持現任總統爭取,拜登在今年的初選沒有挑戰者,獲得3896張黨代表票,超過贏得初選所需要的1976張黨代表票門檻,夠超過黨代表人數3949人的半數。

 

不過,拜登後來的一場「災難級」辯論,經過24天長考,終於在民主黨資深議員、金主、海量輿論壓力下宣布退選;事實上,拜登和核心幕僚一度想要「選到底」,最後卻難堪退場,外界直指是「五大群體」施壓包含媒體、黨員、民主黨四巨頭等,因為黨內也擔心,若拜登落選恐怕要付出喪失國會席次的代價。

 

賀錦麗接手之後,態勢看來沒比較好,她跳過黨內初選火速獲得提名,雖然外界認為因不必經過激烈初選「放大鏡」檢視,讓賀不會露出馬腳的「超光速」選戰有優勢;另一方面也有民主黨內人士反指,若賀一但犯錯,能從中站起來的周旋時間更少,錯誤會被放大。

 

後者被證實的很快,賀錦麗13日在賓州接受當地電視台訪問,這也是她成為總統候選人後,首度接受媒體專訪,但她答題時回應空泛、不斷重複辯論時的話語,毫無實質內容也引發批評。雖然最新民調顯示,賀錦麗在全國範圍整體支持度領先共和黨對手川普五個百分點,但也只是小幅領先。

 

換登大戲警示甚深,先沒意識到尋「黨內機制」選出的候選人太弱,後來火速換將,卻又面臨放大檢視的憂慮,前景堪憂;賴清德說先別討論選舉,檯面上專注福國利民政策沒錯,但缺乏黨內、外界輿論洗禮,屆時真要提名或初選,是否會因時間太趕碰到困難,甚至被質疑僅貫徹「賴意志」?

 

 

圖片來源:民視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