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漫步港都當文青 基隆潮藝術特邀各界藝術家及表演者共創文藝基隆

2018.10.09
18:16pm
/ 放言編輯部

基隆的海風,總吹來陣陣鹹腥而潮濕的味道,它開啟了繁華扉頁,也承載著故事,你的、我的、他/她的,一叢叢喜怒哀樂與轉折,如浪般波濤,最終被捲進海深深的心裡,於是它被後人畫下、寫下、刻下,歌頌著、舞動著。興許是這樣風情萬種的港都,以致於藝術之花在此綻放得格外嬌麗。

 

文/放言編輯部 吳竺君

 

秋日,基隆的落葉沾上從不歇息的細雨,整座城市顯得淒淒迷迷,彷彿是詩人流連的海港;是作曲家楊三郎先生旋律下的夜雨,帶著幾分調情、幾分別離和萬般蒼茫。

 



 

基隆的海風,總吹來陣陣鹹腥而潮濕的味道,它開啟了繁華扉頁,也承載著故事,你的、我的、他/她的,一叢叢喜怒哀樂與轉折,如浪般波濤,最終被捲進海深深的心裡,於是它被後人畫下、寫下、刻下,歌頌著、舞動著。興許是這樣風情萬種的港都,以致於藝術之花在此綻放得格外嬌麗。

 


(《迷網之境》-郭月女)

 

基隆港口藝術雙年展─問津 菲律賓藝術家引領探索內在「深音」

 

基隆港口藝術雙年展─問津,由在藝術領域深研多年的高千惠老師策展,特別邀請近25位藝術家共同參與創作展出,除本國各領域藝術者的作品展出,本次還有來自英國、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國籍的藝術家作品來到基隆。其中菲律賓藝術家Martha Atienza因在菲律賓宿霧的班撘延島長大,對於海洋別有一番情感,因此在她的作品《遷徙》系列中,便是由「水」與「海洋」作為創作核心概念。這次「遷徙」到基隆,表達了海域無國界,希望透過海洋的召喚,引領觀者探索自己內在的「深音」。

 


(《遷徙》-Martha Atienza)

 

殖民時期的微縮標本─基隆

 

基隆港,作為曾經繁華一時的國際大港,其歷史的豐富性,更是由上到下充滿多元卻又不失獨特。因曾被西班牙、荷蘭、日本等佔領,基隆港也成為帝國主義殖民時期的縮影,在時空洪流中,化作一個微小而真實的標本,形成它獨樹一幟的「子流文化」。高千惠老師本次以港口據點的文史、舶來,提出在地與國際渡口文化的對話來做為策展主題,以打開基隆視覺文化的展演生態。展覽期間,除了藝術家們展出的作品外,還安排講座分享,期望可以推廣結合在地藝術。

 


(《錨 - 泊》-劉柏村)

 


(《水貨》-陶文岳)

 

表演狂潮不同主題每週看

 

在「表演狂潮」中,自9月開始一路到11月中,每週更是邀請到各式各樣不同性質的表演來滿足大眾需求,跨足舞蹈、音樂、戲劇、脫口秀等精彩演出。演出者一字排開都是鼎鼎有名的劇團、舞團、合唱團,內容更是包羅萬象,有薪傳歌仔戲劇團演出的《花田錯》、阮劇團的《城市戀歌進行曲》、台北首督芭蕾舞蹈團《玩芭蕾5》、玉米雞青少年劇團《青春絮語》、雨韻合唱團《The Prayer─日出台灣》、綻放中東肚皮舞團《綻有2018。如影隨形》、長弓舞蹈劇場《Bon 4 Bon》、卡米地喜劇俱樂部《Five Club:砍掉重練》、笑太夫漫才集團《走味關係》等。

 


(《愛情哇沙米》-春河劇團)

 

「委託行」基隆獨一無二的故事

 

其中又以名演員郎祖筠的春河劇團演出的《愛情哇沙米》,以及慾望劇團《雨信委託行》最受期待。而《雨信委託行》更是以基隆獨一特有的「委託行」作為故事背景。1950-1980年代,基隆港進出口往來貿易最為興盛,與戰後撤退來台,帶著濃烈鄉愁的軍人形成強烈對比,當初堅信三、五年就能反攻大陸,卻在台灣種下了一輩子。無法直接寄信回老家的愁苦,只能悄悄委託船員到香港幫忙寄信,漫長的等待,不知會是消息先到,還是眼睛先闔上? 劇中情節表現出艱難歲月裡的苦中作樂,而那遙望的等待,彷彿映出兒時記憶裡,爺爺眼裡沉默而說不出口的酸澀。

 


(《雨信委託行》-慾望劇團)

 

來基隆當文藝青年吧!

 

邁入第三年的基隆潮藝術,在今年帶來了動、靜態兼具的藝術展出,讓人們漫步在這雨都中,不再只是看見凋零的繁華,而是在這座古老的城中,看見海的遼闊與歷史演變的壯麗。來這裡一起當個文藝青年,感受浪漫詩意的基隆吧!

 

基隆港口藝術雙年展─問津

活動時間:2018.9.25-2018.11.04

 

表演狂潮

活動時間:2018.09.01-2018.11.17

 

詳情請至基隆市表演藝術官方Facebook

 


 

 

(圖片來源:基隆市政府提供)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