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共創「非核家園」,書寫瑰麗島嶼未來!減煤、增氣、展綠、非核,扎穩台灣能源轉型步伐

2021.12.16
14:25pm
/ 放言編輯部 丁瑄

我們如何應全球極端氣候、科技產業用電劇增等問題,許一個安全、環保、穩定發電的未來?

 

綠能已是世界能源發展所趨,台灣也以「能源轉型」為方向,透過「減煤」、「增氣」、「展綠」、「非核」,盼能於2025年時將發電占比調整為50%燃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達到「非核家園」目標,逐步建構未來能源永續利用模式。

 



減煤、增氣、降空污 妥善橋接綠能過渡期

 

目前火力發電為台灣能源主力,約佔總發電的82%,以燃燒煤炭、液化天然氣及石油殘渣油來產電。但燃煤與燃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較多;為避免全球暖化加劇、須符合國際間碳排規定,燃氣是相對潔淨的能源,碳排量少了二分之一,且燃燒後無殘渣、廢水等污染物產生,兼顧安全與經濟效益,在多數國家眼中是再生能源發展過渡期的最佳橋接能源。藉由降低燃煤比例、提高燃氣佔比,搭配降低燃煤機組發電、改善機組空污防制措施,來逐步減少碳排放量,也還給市民一個清新的空氣品質。

 

在「減煤」方面,除了停止新擴建燃煤機組,並將現役燃煤機組陸續除役,改為燃氣機組;如台中火力發電廠預計在短期將原有的10部燃煤機組,改為2部燃氣機組和6部燃煤機組的運轉模式。

 

台灣缺乏化石燃料,火力發電原料絕大多數仰賴國外進口,為維持現行儲槽容積天數至少為15天、安全存量天數至少為7天,至2027年時儲槽容積天數至少為24天、安全存量天數至少為14天,須增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保證燃氣原料數量足夠、穩定獲取。台灣中油公司正積極進行臺中及高雄永安接收站擴增計畫,並於桃園觀塘工業區增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而台灣電力公司則規劃新建基隆協和接收站與台中港接收站,使各站就近提供原料給鄰近燃氣電廠使用,減少南氣北送的成本,同時滿足北部用電需求,達到能源轉型之「增氣」目標,作為未來銜接全綠能發電的基礎。

 

擎劃台灣綠能藍圖 穩健提升綠電配比

 

政府致力擴大再生能源使用,以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為發展核心,密切與國際綠能科技公司合作,熟悉綠能應用技術來「展綠」,攜手擎劃台灣地再生能源藍圖。台灣電力公司的一期離岸風電在今(2021)年8月27日完成初始併聯,待正式供電後可發出3.6億度電;台泥嘉謙綠能公司大型漁電共生也即將上線,而嘉義漁電共生案場、臺南鹽水案場、屏東高樹案場及工業局台西新興區案場正在施工。將綠能與精進儲能設施相結合,預計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離岸風力裝置容量則達5.7GW以上,與燃氣機組協力發電,可快速做起降、靈活調度電力。

 

避免核災重創寶島遺留無窮後患 堅定「非核」守護美好家園

 

許多人將核能錯比綠能,事實上作為核原料的鈾礦須經開採、提煉等繁複程序才可被使用,且終有一天得面對原料耗竭窘境;此外,鈾礦採集過程就已造成輻射污染,製作燃料棒時需耗費大量淡水,並產生廢石、廢泥漿與廢水與碳排,且發電後仍有核廢料放置問題。《2021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The 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2021, WNISR 2021)中顯示,全球核能的總發電佔比,從1996年創最高峰的17.5%至2020年已下降到10.1%,大多數發展核電的國家新建之核反應爐來不及遞補退役老電廠,甚至有約12%的新設反應爐尚未完工便遭棄置。近年來國際爭相發展綠能,也讓2020年非水力再生能源佔比卻成長至10.7%,已超越核能發電。

 

目前核能發電約佔總發電量的10%左右,核一廠已停止運轉,核二、核三廠也將於2025年前陸續除役;台灣處板塊擠壓帶,且極易面臨颱風豪雨造成的土石流及水患威脅,即便避免人為疏忽等可控因素,對於發展核能來說仍是極度脆弱而危險的體質。回憶過去福島核能外洩憾事,為日本甚或周遭國家帶來的極大的損傷與恐懼,如今福島核電廠仍艱困地進行善後處理,廢料殘骸無法除去,只能就地存放;而輻射外洩所造成的污染難以清除,民眾罹癌比例暴增約60倍,足見核災後患之駭人。

 

唯有走向「非核」才能避免難以挽回的惡果,守護我們的至親,繼續書寫瑰麗島嶼的故事;台灣必須凝聚能源發展共識,堅持能源轉型進程,共創環保「非核家園」,為後代留下豐饒淨土。

 

 

圖片來源:取自經濟部臉書、台灣中油公司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