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政治
放.新聞
政治

新冠肺炎列十大死因證明台灣防疫失敗?李秉穎駁「排名非成敗與否指標」:應客觀與先進國家相比

2023.06.15
13:08pm
/ 放言編輯部 王晨芝

針對這項排名,節目主持人周玉蔻直呼「這是真的嗎?!」她接著指出,台北仁濟醫院總院長李龍騰認為,將新冠肺炎做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這件事本身不合理,因為造成死亡可能參雜其他因素⋯⋯

 

衛福部統計處公布2022年十大死因,癌症蟬聯榜首41年,新冠肺炎排名第三名,被質疑嚴重超額死亡是台灣防疫失敗的依據。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15)日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時表示,排名不是防疫失敗與否的指標,較客觀應該跟其他先進國家相比,總結台灣防疫是成功的,他再次提醒高風險族群盡快去施打疫苗。

 



針對這項排名,節目主持人周玉蔻直呼「這是真的嗎?!」她接著指出,台北仁濟醫院總院長李龍騰認為,將新冠肺炎做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這件事本身不合理,因為造成死亡可能參雜其他因素。周玉蔻反問李秉穎,是否有可能是到院感染、可領死亡補助等,被列入為死亡的因素?這樣可以證明台灣防疫失敗嗎?

 

李秉穎表示,所有國家都是新冠死亡率前三名,在疫情嚴重時可能會排到第一、第二名,且疾病管制署也說,以死亡發生率來講,在所有先進國家裡,台灣還是吊車尾,也有很多人可能不是直接死於新冠肺炎,但併發死亡仍將它歸類,不能說就不是,所以不能只單看死因排名就說防疫失敗,排名不是防疫失敗與否的指標,美國新冠死亡排名第一、第二不就比台灣更糟,台灣的新冠死亡率遠低於其他國家,「那就是防疫成功!」

 

至於有公衛專家指新冠有藥、有疫苗不應該死亡率這麼高?李秉穎則表示,「在醫學上絕對不能這樣講」,他舉例:像敗血症,就不能說細菌感染死亡就是有疏失;流感也有藥、疫苗,但還是會死亡,因為疫苗、抗病毒藥物保護效果不是100%,沒有即時治療效果又更差,且新冠藥物侷限在高風險族群跟重症病患,沒辦法一開始剛確診就所有人都用藥,也不可能沒有人死亡,傳染病並非靠抗微生物就可以完全解決。

 

李秉穎說,像是肺炎鏈球菌是引起最多人類死亡的細菌,50、60年前就有研發疫苗,但後來因為有抗生素,疫苗停止研發,經過30至40年後發現,抗藥性細菌不停出來,死亡率降不下來,現在肺炎鏈球菌疫苗又變成明星疫苗,不要以為有藥物傳染病就會消失,比較客觀應該跟其他先進國家相比。

 

周玉蔻總結,用超額死亡、新冠肺炎為10大死因的前三名,作為評估防疫失敗的原因是不公平的,且也不正確。李秉穎重申,「台灣防疫是成功的」,他接著開玩笑的說,「要不然你我怎們可能會坐在這裡,防疫失敗搞不好什麼人就不在了」,台灣死亡率真的很低,一個大突變病毒出來,將會持續影響5至10年,主要危險族群長者、沒有打疫苗、有潛在疾病等族群有高風險,還是會有很高機會得到重症,李秉穎呼籲,沒打疫苗的人要盡快去打。

 

至於是否會再次迎來高峰?李秉穎說,疾管署是推估增加,但他認為未來很難預測,不過傳染病6月的確容易達到高峰,到7月天氣變熱新冠不易傳播,且正值學生暑假不利傳播,下半年是否建議再打疫苗,要看疫情跟疫苗發展狀況,滾動式檢討疫苗政策。

 

 

圖片來源:衛福部提供、《新聞放鞭炮》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