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國際
放.新聞
國際

Ai能讓民主更透明?政治領域逐步引用 《日經》指「不是敵人、也不是盟友」:人類價值才是決定因素

2024.06.28
14:42pm
/ 放言編輯部 王晨芝

AI既不是民主的敵人,也不是盟友。關鍵在於政治家能否持續發現比AI更具價值的東西⋯⋯

 

台灣在Ai產業上大放異彩,未來人工智能將成為世界趨勢。《日經》報導指出,政治領域正在逐步引入人工智能的應用,不過,雖然期待其能提高選舉和議會的生產力、擴大政治參與及活性化審議,但也伴隨著虛假信息傳播等風險,該報記者也分享觀點,他認為,AI既不是民主的敵人,也不是盟友。關鍵在於政治家能否持續發現比AI更具價值的東西,「人類的價值」才是決定性因素,AI應與人類共同加強民主。



以下為《日本經濟新聞》全文報導:

 

AI能強化民主嗎?探索共存的政治前線

 

政治領域正在逐步引入人工智能(AI)的應用。雖然期待其能提高選舉和議會的生產力、擴大政治參與及活性化審議,但也伴隨著虛假信息傳播等風險。人類能否利用AI加強民主?我們追蹤探索共存的政治前沿。

 

「經濟重生,讓你有感。」這是自民黨在4月發表的新選舉海報口號,由黨內的「自民黨AI」創意產生。該AI學習了大約三年的政策宣傳材料及首相岸田文雄的記者會內容,提出了超過500個方案,最終由首相採用了AI的方案。

 

街頭演講的應用

 

如果讓AI學習聽眾的屬性,可以製作出掌握當地特點的街頭演講稿。黨內人士表示,AI非常適合作為構思的撞擊板。


國會內也開始出現應用案例。立憲民主黨的中谷一馬眾議員首次在國會使用生成AI來製作提問方案,該AI能根據問題瞬間生成自然的文字。他使用美國OpenAI的「ChatGPT」,詢問其關於新型流感對策法案的問題,並在2023年3月的眾議院內閣委員會上向岸田首相提問。

 

對於國會答辯中使用AI的問題,時任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在2023年4月表示,如果能消除機密信息洩漏的擔憂,將考慮活用AI。

 

全球視角

 

在政治數字化領域領先的國家,AI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印度尼西亞在2月的總統選舉中,國防部長普拉博沃利用AI製作的3D動畫角色成功吸引了年輕選民。印度在4至6月的全國大選中,由於語言多樣性,AI翻譯發揮了重要作用。印度人民黨利用AI將莫迪首相的演講翻譯成八種語言。

 

世界首位AI議員候選人

 

英國南部城市布萊頓出現了世界首位「AI議員候選人」。實業家斯蒂芬·恩德科特聲稱,所有議員活動都將交給其公司開發的AI化身「AI史蒂夫」處理。

 

負面影響

 

然而,AI的負面影響也開始顯現。在美國總統選舉的各州預選中,模仿拜登總統聲音的AI假電話導致選民放棄投票。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宣布使用AI自動語音電話是非法的。包括微軟、Meta在內的20家全球IT公司簽訂了協議,旨在應對AI選舉干擾。

 

AI的角色

 

世界各國開始研究AI在政治中的角色。法國圖盧茲的研究小組提出了將學習選民政治傾向的AI代理人(數字代理人,DA)納入政策決策的構想。印度智庫「政策4.0」利用「AI雙胞胎」進行了實驗,該AI學習了選民的政治信念,並準確預測了選民在全國大選中的投票選擇。

 

記者觀點

 

AI既不是民主的敵人,也不是盟友。關鍵在於政治家能否持續發現比AI更具價值的東西。AI的速度和合理性並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人類的價值」才是決定性因素,AI應與人類共同加強民主。

 

 

圖片來源:免費圖庫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