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文教
放.新聞
文教

為期兩天!2024「臺灣古生物新犀望」國際學術研討會 9月10日至11日邀請民眾來場古生物研究對話!

2024.08.27
12:20pm
/ 放言編輯部

臺南市立博物館於9月10日、11日舉辦為期二天的【臺灣古生物新犀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即日起報名至8月31日止,歡迎全國對古生物有興趣的民眾一同參與這場學術盛宴。

 

臺南市立博物館於9月10日、11日舉辦為期二天的「2024臺灣古生物新犀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假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6樓拾光講堂,展開一場臺灣古生物研究的對話,希冀藉由這場難得的學術盛宴,讓更多人認識臺南這座臺灣化石研究原鄉的重要地位。

 



早坂犀牛研究40週年恰逢臺南400,歷史人文與自然科學的相遇

 

臺灣的古生物研究發展的起點,可追溯至日治時期任職於臺北帝國大學(即現今國立臺灣大學)的早坂一郎教授。當時早坂一郎教授在臺灣發掘出許多化石,並於1942年發表臺灣哺乳動物化石的研究,證實臺灣這片土地在過去曾存在著劍齒象、草原猛瑪象、犀牛等大型哺乳動物。

 

1984年大塚裕之教授和臺大地質系林朝棨教授,根據在臺南菜寮溪所挖掘出的更新世中期犀牛化石,並參照早坂一郎教授曾發表的犀牛化石發表研究,將臺灣所發現的犀牛化石命名為全新的犀牛亞種「早坂中國犀」,以紀念早坂一郎教授的貢獻。

 

而經過40年來學者們對於犀牛化石不斷的追蹤、鑑定與比對,如今的早坂犀牛被歸入新屬,以「早坂島犀」此一臺灣特有種之姿再度站上國際舞臺。可以說,2024年不只是臺南400年,也是早坂犀牛研究的40週年,是歷史人文與自然科學交會的重要時刻,透過豐厚的文化與自然資產,共同形塑出臺南獨特的城市性格與脈絡。

 

深度對談交流,充實臺灣古生物研究量能

 

南市博表示,本次研討會邀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組研究員張鈞翔教授、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蔡政修博士、臺灣知名古生物學家魏國彥教授、中央研究院林千翔教授以及來自美國、日本、法國、菲律賓等國學者發表演說及論文研究,將產出30篇中、英文論文及15篇學術海報發表,內容豐富多元,精彩可期。

 

臺南市文化局長謝仕淵說明,本次學術研討會以「化石的原鄉,南臺的榮光—臺灣古生物研究的新犀望」為主軸,期望透過臺灣古生物的研究成果以及與國際學者對談交流,發揚臺灣古生物研究,帶起臺灣古生物研究風潮,進而引發民眾和學子對地球歷史及生物多樣性的關心與認識。並期盼能讓更多人了解臺南這片土地遠在400年前甚至數十萬年前,便已是許多生命宜居的樂園,生態多樣且繽紛。

 

南市博館長王世宏指出,臺南左鎮菜寮溪流域,蘊藏著豐富的化石群,長久以來受到國內外研究學者高度重視。為了守護這項臺南重要自然文化資產,左鎮化石園區肩負起典藏研究與教育推廣的任務,並推動珍貴化石文物典藏及研究工作。此次「臺灣古生物新犀望」國際學術研討會,更是希望透過創新研究發表與深度對話討論,厚實臺灣古生物研究量能。

 

【臺灣古生物新犀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即日起報名至8月31日止,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05230415001675338516,歡迎全國對古生物有興趣的民眾一同參與這場學術盛宴。

 

 

圖片來源:臺南市立博物館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