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佳濱表示,過去我們腦海存在柏林圍牆倒下情景,圍牆垮了、列寧的銅像被拉倒了,「我是覺得,上個世紀推倒威權的想像,現在這個世代又過了快二十年了,大家應該有不同的想像。」
空間就是權力,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政務委員林萬億拋中正紀念堂變立法院方案,對此議題藍委陳學聖直言:「完全反對,多此一舉」;綠委鍾佳濱指出,立院的確需要廣大陳抗腹地,他建議國會南遷,立院位於中部對全國民意較公平;時委林昶佐則表示,立院會議空間的確不足,中正紀念堂距離中央各部會都近,可以考慮。
陳學聖:無必要問政品質與地點無關
林萬億拋中正紀念堂變身立法院方案,預計年後召集文化部、促轉會等相關部會,啟動跨部會協商。對於日後赴中正紀念堂「開會」的可行性,國民黨立委陳學聖今(31)日接受《放言》採訪時表示:「完全反對,多此一舉」
「立法院225席我也待過,113席也待過,跟人數多寡、場地好壞無關係,跟問政品質才有關係,所以,立法院不應該再換好的地方,不然民眾也會覺得,立法院太奢侈了,沒有必要。」陳學聖說。
陳學聖進而指出,「過去很早就有人建議要把立法院遷到中正紀念堂,但是,那時候也都反對,反對最多是民眾,因為民眾覺得立法院要改變的是品質,不是建築物。」
陳學聖:轉型正義最好對話地點是故宮
被問及中正紀念堂轉型的內涵與心中圖框,陳學聖表示:「我覺得先落實真正的對話,雖然文化部有辦過一些對話,但是實際上,那個對話是不夠徹底,而且,非常侷限性。」陳學聖認為,對話不要給自己設定一個期限表,一定要有對話、溝通、諒解才有後面轉型的議題,前面沒有做就會產生衝突。
「它(文化部)當時找的對話單位是沃草嘛,你可以多找幾個不同的團體來舉辦不同的對話,讓大家彼此更諒解。」
陳學聖強調,轉型正義必須讓歷史真相功過並存,「你要談蔣介石的過,是不是也該談蔣介石的功,故宮的博物都是蔣介石時代來的,而且沒有任何損失。我覺得轉型正義最好的地點從故宮開始,但是,民進黨又不肯同意,過去有建議過但他們不願意,他們說這個功過不能相抵,我說不是功過相抵是功過並存。」
陳學聖表示,沒有人希望看到鄭惠中那樣的事件發生,「從這點看出來對話不夠徹底。」
鍾佳濱:立法院宜放中部首都減壓國會南遷
對於政委林萬億拋出的中正紀念堂變身立法院議題,民進黨立委鍾佳濱接受《放言》採訪時則指出:「現在有兩個面向,一個是中正紀念堂要轉型;一個是立法院要放哪裡,我覺得立法院應該放在中部,這對全國民意的可及性比較公平。所以我長期提倡跟林佳龍部長想法一樣–首都減壓國會南遷。」
鍾佳濱解釋,立法院必須有寬闊陳抗區域讓民眾可於此處表達,「過去常有陳抗進行影響到周邊民眾辦公或是生活起居,要有足夠這樣的腹地,如果以這點來講,中正紀念堂是一個可以考慮的地方,但是問題是它在台北。」
「所以,我覺得應該把這兩個條件綜合起來後,在中部找一個跟中正紀念堂一樣有足夠的腹地,讓各地民眾有同樣公平的可行性來國會表達意見。」鍾佳濱說。
鍾佳濱:轉型正義應開發民眾想像需求而非設定框架
至於中正紀念堂後續如何轉型才能真正讓國民有感,對此,鍾佳濱表示:「我覺得從上而下的目標設定都跟本身要挑戰的權威,是犯了同樣的問題。」
「比如說集體膜拜一個偉大領袖,這樣的設定當時是國家政府去設定要人民接受,現在所謂的轉型正義,如果國家又設定了一個新的目的,要人民去接受,同樣是從上而下,我是覺得比較不能夠落實。」
鍾佳濱認為,應該是去開發這個地方在都市的空間、紋理當中,有怎樣的活動民眾需要在那樣的場所進行,「像中正紀念堂有人認為它轉型成年輕學子在那邊街舞,很多迴廊都在那邊跳舞嘛,這個就是民眾自然會去找尋它的使用方式,應該是去促進、激發都市的民眾找到它的使用方式想像需求,而不是我們設定一個框架應該怎麼用,現在開始A不行改作B,如果這樣從上而下跟早期有什麼兩樣?」
鍾佳濱表示,過去我們腦海存在柏林圍牆倒下情景,圍牆垮了、列寧的銅像被拉倒了,「我是覺得,上個世紀推倒威權的想像,現在這個世代又過了快二十年了,大家應該有不同的想像,所以如果聚焦在一個銅像,這個命題就是上個世紀的想像。」
對於中正紀念堂變身立法院可行性,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接受《放言》詢問以簡訊回應:「目前立法院這邊會議空間的確不足,中正紀念堂距離中央政府各部會都近,可以考慮。」
(圖片來源:鍾佳濱臉書、陳學聖臉書、林昶佐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