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年晃說明,國民黨有個非常「粗糙」的做法,當時公視的董事任期尚未結束,突然就被通知說不用去上班,時任公視總經理馮賢賢,發現辦公室的門禁卡不能用,就這樣被鎖起來。
公視著手執行成立國際影音平台計畫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甚至被指控「政府的手」伸進公視,想進行「大外宣」。雖然文化部昨日宣布終止計畫,國民黨今(30)日仍召開記者會指控「國際頻道」的爭議,其實是民進黨的「大內鬥」,並且質疑公視這樣下去還能「獨立運作」嗎?事實上,政黨介入公視運作時有所聞,《放言》今日訪問資深媒體人鍾年晃,他還原2008年時,國民黨為掌控公視董事權,所做的粗糙手段。
國民黨掌控公視「2大手段」
《放言》詢問,當時國民黨掌握公視的過程?鍾年晃指出,由於公視董事會的任期,跟總統任期並不一致,國民黨為了掌握公視的董事權,採取兩大做法。
2008年民進黨在立法院僅僅只有27席立委,公視董事審查等同掌握在國民黨手上。鍾年晃表示,第一個做法,國民黨修改公視的組織章程,藉由擴大董事名額,將原來董事占的比例稀釋掉。
國民黨還有一個非常「粗糙」的做法,鍾年晃說明,當時公視的董事任期尚未結束,突然就被通知說不用去上班,時任公視總經理馮賢賢,發現辦公室的門禁卡不能用,就這樣被鎖起來。
鍾年晃指出,當時國民黨提出的董事名單,包括明華園團長陳勝福,後來出任董事長。他說,由於當時明華園在選舉時非常支持馬英九,很多人批評陳勝福上任是酬庸,而且陳勝福並沒有電視方面專業,當時國民黨就是透過這些方法,把公視囊括己有。
「大外宣」是惡意指控
針對媒體形容國際影音平台是政府為了「大外宣」所設計,鍾年晃表示,大外宣是中國的專有名詞,媒體以此形容有點惡意。他說,事實上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有對外宣傳,包括美國、英國、卡達、韓國等等,都在對外宣傳。
鍾年晃認為,像是台灣這麼特別的國際處境,必然需要一個向全世界發聲的頻道或是節目,而共通的語言就是英語。他覺得公視有些董事把問題「狹義」化,董事還是用頻道、新聞的概念看國際頻道,但現在是OTT的時代,只要有好的節目,不管是戲劇,還是介紹台灣的旅遊人文,只要節目做得好、做得出來、做得漂亮,根本不怕沒有頻道播,公視的董事們可能有點誤會這個方向。
鍾年晃指出,這只是一個國際宣傳的平台,然後委託給公視去做。據他所了解,政府高層當初的概念認為,這就是一個「標案」。至於為何委託給公視?因為政府相信公視弄得出來,結果被講成說,「政府的手要伸進來」。他說,國際平台原始的設計,並不會管到內容,當然也不會去干涉,用意就是要讓國際多認識台灣,出發點就是這麼簡單。
(圖片來源:翻攝自鍾年晃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