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文創 / 放文創
放.文創

體驗想像中的台南生活!我住台南|宿321設計展邀你品味「老屋生活」與「社區美學」重拾巷弄記憶

2024.11.06
17:14pm
/ 放言編輯部 林可妮

帶著夢想走進台南321巷,體驗榕樹下的老台南,與心中的「家」不期而遇!

 

在台南這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每條巷弄似乎都藏著生活的印記。今年的台灣設計展,透過〈我住台南|宿321〉的沉浸式體驗,邀請參觀者回到老台南,探索這片土地上的人情味與美好。從榕樹庇護下的入住大廳,到承載女力故事的裁縫桌,再到留下一張「夢想房卡」掛上未來牆,展覽以細緻的空間設計和豐富的互動內容,重構現代人對社區的理解,喚醒人們對生活、對社區的全新想像。

 



臺灣設計展於321巷藝術聚落再次開放,邀請訪客探索不同的老屋空間

 

走進老屋 感受時間與社區的厚度

 

321巷藝術聚落的展覽空間分成四個主題展間:A區「321 Action」、B區「社區放送」、C區「社計會客室」、D區「社區夢想室」,每個展間以細緻的概念設定與空間設計,讓參觀者在不同情境中體驗台南的生活點滴。

 

接待大廳,讓民眾辦理入住台南手續

 

展間A「321 Action」作為展覽的接待大廳,融入台南地景與社區生活的氛圍。入口的榕樹形象、貼滿老舊公告的佈告欄及主題論述牆,瞬間帶領參觀者進入「入住」台南的氛圍中,彷彿抵達一個社區的心臟地帶。這裡彙聚了台南各社區的活動海報、過去三十年社區營造的歷程故事,讓人們對「社區」這個詞產生更深層的共鳴。

 

食的餐桌|沿海四季物產、孩子製作虱目魚、全魚模型&菜餚

 

展間B「社區放送」將台南當地的農產與美食透過藝術手法呈現,彰顯土地生長的文化。從佳里鹿肉乾、白河蓮藕粉,到左鎮葛鬱金麵等多樣農產品,這裡展示了台南社區設計力如何以當代語彙重新詮釋地方文化。展間中的「大地冰箱」陳列著來自社區的各式食材,搭配象徵飲食文化的碗盤設計,讓人們感受到台南飲食文化的溫暖與獨特風味。

 

女力客廳|工作桌擺放裁縫用具與使用布料,可體驗剪裁布料並蓋章

 

女力與共創 社會議題的多元共融

 

在展間C「社計會客室」,則特別探討了台南社區中的女力與設計行動。該展區以「女力客廳」為核心,播放了社造女力們的故事影片,並陳列裁縫用具、布料,讓參觀者可以親手體驗剪裁和蓋章的過程。這一展間既是對女性在社區營造中的角色致敬,也是台南社區多元共創的一種體現,讓人們感受到社區在藝術創作與公共參與上的活力。

 

此外,C區的展示不僅聚焦於女力,還涵蓋了青銀共創的議題。透過展品中的立繪、聲音裝置,以及由當地年輕人與長者共同製作的作品,該展區呈現了不同世代對生活的理解,喚醒人們對「社區」更廣泛的想像。

 

社計會客室|展現藝術、女力、青銀、街區等不同面向社區議題及設計行動

 

夢想中的未來社區 寫下你對家的期許

 

最後的展間D「社區夢想室」,邀請參觀者以「夢想房卡」的形式寫下自己對未來社區的期望。房間中設有投票互動區和寫字檯,參觀者可以將對社區的美好想像留下來,掛在牆上的「夢想牆」上,這些文字成為展覽中最具情感溫度的部分。在這裡,每一個人都是夢想的創作者,將個人的理想轉化為社區未來的一部分。

 

展內空間融入台南真實生活感

 

室內展區之外,〈我住台南|宿321〉的戶外空間同樣充滿互動性。A區的「城市洗頭車」為入口處增添了一抹輕鬆愉快的氛圍;B區的戶外用餐區設有桌椅,提供訪客一處稍事休息的地方;C區懸掛著以回收布料創作的布幔作品,D區的套圈圈遊戲則成為孩子們最愛的區域。這些細節,不僅讓參觀者更融入展覽環境中,更帶來獨特的社區參與感。

 

大崎村落創藝基地設置套圈圈遊戲互動

 

特別活動 藺草編織與社區分享

 

展覽期間還有許多特色活動輪番上演。11月8日至9日,「檨林藺草工坊」的工坊婦女將在現場展示藺草蓆的編織過程,並分享西港的地方故事。藺草編織這項技藝承載了台南人的生活記憶,現場駐點活動也讓人們有機會體驗這項古老工藝的魅力。此外,11月9日晚間將舉行城市洗頭車行動分享會,由曾敬淳講述社區中的生活故事,讓人們更深刻理解這次展覽的精神。

 

以老屋、社區,獨特元素邀請你細品台南「家」的魅力

 

台南生活新詮釋〈我住台南|宿321〉

 

本次展覽不僅是台南文化的縮影,更是一趟關於生活與社區的沉浸式探索。通過展覽空間的精心規劃、在地特色活動的安排,以及深度的社區議題探討,〈我住台南|宿321〉帶領人們重拾對「社區」的想像,並引發每個人對居住空間的重新思索。展覽延續至11月10日,在這個秋天,不妨親臨台南,感受這座城市不僅有古意與文化,還有每一條巷弄裡流動的生活詩意。

 

〈我住台南|宿321〉展覽資訊

時間: 10/26 - 11/10

地點:321巷藝術聚落

地址:台南市北區公園路321巷

 

圖片來源:台南市文化局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