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琢磨南方璞玉,發揚在地經濟力 大南方計畫培植南部發展動能

2021.11.19
16:47pm
/ 放言編輯部 丁瑄

相對於發展成熟的北部,臺灣南部就像尚未琢磨的璞玉,隱含幽光,就待嶄露鋒芒。

 

蔡英文總統在2019年推動「大南方大發展南臺灣發展計畫」,盼以「用聚落帶動發展」、「用交通連結世界」、「用行銷撐新農業」、「用觀光創造繁榮」四大策略,厚植南台灣產業實力、精實交通建設、創造觀光價值,均衡南北區域發展。其中「區域聚落」與「交通連結」主要透過建設計畫,以南部產業園區開發與深耕,配合運輸系統整合、佈建強韌南部城鄉交通網絡,帶動地方經濟與產業穩健成長。

 



由交通部所屬的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轉投資的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多年來參與城鄉規劃開發及各類型重大交通建設,恭逢其盛積極參與投入「大南方計畫」,以其累積豐富且完整之經驗,在所專精之「區域發展」及「交通鏈結」領域,為國家建設貢獻心力。

 

首先在區域發展上,首重城鄉規劃及產業園區開發,大南方計畫在產業上係為推升南臺灣成為臺灣科技廊帶的關鍵拼圖。透過串聯南部科學園區及各科技產業園區,跨部會整合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及周邊大學研究機構,形成一新的科技廊帶,結合創新、生活、綠色等元素,因應產業數位轉型,發展大南方的科技廊帶,均衡南北發展。重要的建設規劃包括:

 

南部科學園區整體發展-打造產業創新引擎

 

近年來美中貿易衝突不斷,國際局勢緊張,許多跨國企業轉往他處製作產品、不少台商返台設廠,產業園區土地需求迅速攀高。

 

南科在既有半導體、生技醫材、精密機械、光電綠能等產業基礎下,將持續強化發展,結合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對焦精準健康及產業創新政策,結合AIoT及5G等,建構更完整之產業聚落。科技能量並延伸到高雄路竹、橋頭及楠梓科技產業園區,串聯亞洲新灣區,成為全世界非常重要的科技產業廊帶。為延續產業聚落效應,規劃新設園區向北往嘉義,向南往屏東擴散,以軟硬整合的產業布局,把既有南部工業基礎聚落推進為跨域創升(創新升級)廊帶。

 

 

過去工業的繁興,常是奠基於自然資源的破壞、居住品質的犧牲,如今,發展規劃已邁向重視環境永續經營理念,透過與在地共融的精神,在追求發展同時,堅守生態永續價值。

 

高雄科技橋頭堡 宜居家園新城鄉

 

以台灣世曦所參與之高雄市橋頭新市鎮二期區段徵收工程為例,團隊以「韌性永續」、「高效便捷」、「魅力友善」、「防災智慧」設計構想,在新市鎮建設中導入生態價值、尊重在地生活紋理,並運用低衝擊開發模式,融合「生產、 生活、生態」三要素,讓強健產業聚落與宜居家園能夠和諧共榮。

 

(圖說:高雄市橋頭科學園區願景圖)

 

為建構安全永續的發展基盤,除力求達到土方挖填平衡之目標,進一步使用循環經濟材料進行回填。並提高滯洪池的保護標準、留設透水窪地與草地,調節區域排水及增加基地下游之抗洪能力,增強基地韌性與永續發展。

 

將既有人造林活化,並保留區內老樹,結合基地內特殊的滾水坪泥火山地質景觀,以土、綠、水、虹、風等主題規劃五座滯洪池公園。構築適用全年齡與無障礙之友善人行道,發揚園區人本精神之無窮魅力。

 

為確保園內設施安全,同時籌組專業研究團隊,透過對泥火山區域的鑽探測試、InSAR分析等,評估其對設施與管線之影響,在盡力維持天然地景的同時,發揮智慧防災效能。基地將導入智慧化應用服務,結合5G網路完成全自動即時營運,提供宜居新市鎮與科技產業發展共榮之優質環境。

 

臺南區段徵收及市地重劃工程 活化土地資源及地域觀光經濟

 

在台灣世曦所參與之臺南市地重劃與區段徵收計畫中,為打造永續城鎮建設,在規劃上更重視人文與生態相關課題之因應處理,積極整合基地與鄰近區域的土地利用、公共設施及防災系統,除活化土地資源,更提升區域內整體設施效益;例如在喜樹灣裡重劃區內規劃妥善排水系統,改善重劃區原先低窪易淹水的困境,並連結在地熱門景點黃金海岸,打造「灣裡人工濕地公園」,提高區內居住質感、活絡地域觀光經濟。

 

其次在「交通鏈結」部分,將以交通串聯區域發展,結合國道1號、國道3號、高快速道路,城市軌道建設及未來高鐵南延,串連產業聚落量能,壯大區域創新系統,提升產業聚落成長動能,並藉由高雄國際級海空雙港(高雄港和小港國際機場)資源,提供高效率國際運輸服務,加速南部科技廊帶成長,強化區域經濟韌性。

 

國道7號建設-打造大南方新動脈

 

高快速公路為產業發展的動脈,堅實的產業聚落均有賴於完善的交通路網支持,才可真正鞏固鄉鎮對外連結、接軌國際,將在地蘊藏量能轉為國家成長動能,為經濟發展體奠定穩固基礎。

 

高雄港是進出口貿易的關鍵樞紐,但因國道系統尚未直通港區,大型貨車需行駛於市區平面道路才得與國道1號相接,增加運輸時間,並造成國道1號市區段壅塞情況。

 

因此,國道7號以解決國道1號高雄市區路段日漸壅塞,並滿足產業聚落發展之聯外交通需求為建設目標。未來可藉由新設國道7號連接國道10號,直接連通遠程幹道與高雄港區,讓貨物進出更為便捷省時、大幅降低運通成本,同時改善高雄地區整體運輸效能,舒緩國道1號、國道3號、台88線等高、快速公路等要道的車流負荷,加強區域間聯繫效能,提升高雄港之國際競爭力。

 

除工程技術課題外,於規劃期間,台灣世曦團隊針對路線對現有地區交通、生態環境及廠商營運之影響,進行全面且充分的民意溝通,檢討調整規劃,並就各界關切議題妥擬因應對策,以消弭歧見凝聚共識,達成國道7號建設計畫順利推動之目標。

 

(圖說:國道7號願景圖)

 

高鐵延伸屏東規劃-預見屏東生機蓬勃的發展潛能

 

臺灣高速鐵路打破距離藩籬,成功創造臺北與高雄的一日生活圈,而作為國境之南的屏東因無高鐵直達服務,運輸網絡較為薄弱;地域狹長的屏東,農牧產業發達、特色景點多元,且文化資源豐沛,亟須透過完善的交通系統向外鏈結,實踐生機蓬勃的發展潛能。

 

為此政府規劃整體鐵道運輸建設藍圖,以高鐵延伸屏東,提供更高效率、高效能之高速鐵路服務,有效縮短城際旅行時間,使一日生活圈可延伸至屏東境內。

 

同時為加強高鐵與臺鐵之連結,台灣世曦規劃將臺鐵既有六塊厝車站遷建,與高鐵屏東站雙鐵共站,以連通廊道方便轉乘,將公共運輸系統效益最大化。搭配「恆春觀光鐵路建設計畫」,將可減少假日車潮,為當地創造綠色觀光收益。

 

小港-林園-東港線捷運 建構高屏30分鐘旅運生活圈

 

為使高屏地區運輸網絡更為緊密、強化屏東交通系統,達成區域間均衡發展目標,規劃興建「小港-林園-東港線」捷運系統,連結高雄市小港區、林園區及屏東縣新園鄉、東港鎮,給予高屏居民除台17線外,往來高雄市區的安全路徑,解決原有公路行車堵塞窘境,與眾多重型貨車帶來的交通安全問題。建構30分鐘旅運生活圈,民眾可由從高雄左營站一路直達屏東大鵬灣,享受優質高屏往返乘車體驗。

 

嘉義鐵路高架化-縫合都市紋理,美化在地景觀、促進周邊均衡發展

 

早期鐵路貫穿市中心,引領整座城市脈動,但隨著產業變遷、都市型態改變,分隔市區核心的鐵道,不僅有礙當地景觀,更造成鐵道分隔的兩側街區發展不均,使城市出現發展參差不一的斷面。

 

現有的嘉義車站來說,東側市區商業活動豐富,西側多為住家與窄巷,且缺乏都市發展活力。新舊城區各自運轉,使城市地景雜亂、發展失衡。因此,透過鐵路高架化工程,除可減除平交道事故,增加鐵路行車安全與效率,更可重新縫合都市紋理,促進站區周圍平衡發展。

 

在嘉義鐵路高架計畫中,台灣世曦以執行全臺眾多都市鐵路立體化經驗,規劃4段臨時軌、沿用現有車站月台配置,使工程進行中,同時維持車站營運效能,讓徵收用地與住宅拆遷最小化。工程及建築設計依循嘉義昔日林業發展歷程,融入「森林」元素,運用正六角形造型單柱式橋墩表現阿里山神木意象,隨不同角度日照而有層次細緻的色澤與陰影變化,呈現別具深意的在地人文之美;於高架橋下設置線狀綠廊,與嘉北站、嘉義站、北回歸線站及水上車輛基地場站景觀區串連,構築森林城市門戶意象,為其注入都市發展活水。

 

(圖說:嘉義車站城市森林門戶意象)

 

政府掌握全球產業鏈進行重整契機,積極啟動大南方計畫,併行推動「區域發展」與「交通鏈結」,從中央到地方無不傾全力建設,「南方崛起」已成現在進行式。透過產業園區作為節點,規劃永續發展的南臺灣,以公路與鐵路大眾運輸系統連結,形塑科技業軸帶,激發在地觀光潛能,邁向安適宜居、商機多元的共榮願景。冀望由整合區域資源、促進周邊發展,使南部實力能向下扎根,讓枝葉持續向外開展,綻放自身殊異的萬千風采,打造強韌經濟體,與北部相輝映,形成整體產業鏈力量的提升及永續宜居的環境。

 

 

圖片來源:台灣世曦提供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