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騰焰飛芒
放.高論
騰焰飛芒

【騰焰飛芒】知識藍的悲憤

2022.01.13
17:43pm
/ 孫瑋芒

在藍軍之中,台獨主張被汙名化已久,甚且上綱到禍國殃民,不被認為是可討論的國家前途選項。對於僵固的統派,連共機不斷擾台也無法降低他們的中國崇拜心理。國民黨是藍軍精神指標,有責任調整兩岸論述,並勇於批評中國的不當作為,以台灣心來解開支持者的中國結。

 

中二補選、罷昶案藍軍吞敗的結果揭曉後,1月11日,文化大學教授、藍營前立委龐建國在內湖住家墜樓身亡,他生前分別在通訊群組和紙條留言「不公不義的台灣,我生不如死!」他的妻子邱秀珍說,他的過世原因應該和政治、健康有關。

 



關於健康,68歲的龐建國深受大腸癌擴散之苦。我同屬戰後嬰兒潮世代,我們這個世代已在和衰老、疾病對抗,有的人已先行離世。面對人生無可避免的悲愴,想起白居易詩句:「秋風滿衫袖,泉下故人多」。

 

關於政治,龐建國好友、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說,龐建國對國民黨看衰,對未來台灣兩次大選也看衰,「他覺得他沒有未來,所以他選擇這樣的行為,跳了下去」。

 

中二補選、罷昶案僅是國民黨未來可能敗選的前兆...

 

中二補選、罷昶案僅僅是國民黨未來可能敗選的前兆,牽動兩席立委席次而已。記得2012年總統大選揭曉之夜,是綠軍的悲憤之日,聚集在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全國競選總部的支持者紛紛落淚。當時,執政的馬英九愈來愈向中國傾斜,卻在美方暗示相挺、多位親中企業家表態支持之下當選連任,那種惡劣形勢,那種不公不義,更是令綠軍傷心失望。4年後,蔡英文捲土重來,高票當選總統。

 

龐建國的悲憤,也使我想到1990年代新黨全盛時期,候選人每每在選舉造勢場合抨擊時任總統李登輝,宣稱「中華民國快要亡了」,現場的老榮民紛紛揮灑熱淚。老榮民們無法認清民主化、台灣化是大勢所趨,不知政黨輪替與亡國與否無關。身為軍人子弟,我對我的父輩感到深深同情。

 

藍軍、綠軍心中各有悲憤,眼中各有不公不義。龐建國是知識精英、曾擔任新黨籍台北市議員、親民黨籍立委、馬政府海基會海基會副秘書長,並未走出藍色悲憤,乃至以身相殉。

 

一個人的政治立場,由出生背景、教育環境、具有重大衝擊的經驗所形成,有其僵固性。知識的累積,至少應使我們能夠從事相對思考,不要落入絕對主義的陷阱。我們反對的政黨勝選了,他們不是我們的仇敵,一樣懷抱著政治理想。我們不一定全對,他們不一定全錯。儘管我們並不同意他們,民主社會有監督機制、有下次選舉,何須敵視?何須絕望?

 

龐建國有很深的中國崇拜心理...強烈敵視「台獨主張」!

 

龐建國的從政經歷,是個統派無疑。他的臉書粉專最後一則貼文《繁榮的大陸是台灣經濟成長的活水》,是他去年在報端投書。他的最後遺作,是 去世前一天發表在中媒《今日頭條》貼文《吃飯砸鍋!這家公司明知故犯,將台灣印為“生產國”》,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早已成為世界共識」破題。他發表遺言的群組,之前貼有《這才是我國敢和美較量的真正原因!》一文的連結,這是吹噓中國經濟體質的宣傳文。他有很深的中國崇拜心理,他對台獨主張強烈敵視。

 

在知識藍之中,心態類似龐建國者,不在少數。他們接觸的中國人,以官員、官方學者為主,他們看到的中國就是優遇台灣人的中國。他接們觸到的資訊,大抵是通過政審的官方資訊,不外乎強調中國的強盛威武,掩飾中國的負面消息。他們明知中國不自由,卻認為那是治理14億人(這個數字被認為有灌水)的必要手段。國內外媒體報導新疆維族被中國當局清洗,他們選擇視而不見。他們也無視香港自由派媒體被中共逐一消滅。

 

兩岸互不隸屬、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對此客觀存在,國民黨不乏具有清醒認識者,朱立倫是其中之一。他競選黨主席期間因批判對手張亞中「紅統」,被封為「朱綠倫」。為了政黨的「市場區隔」,為使國民黨擔任兩岸溝通的「總代理」,也為了爭取台商捐助,他繼續演統派。

 

國民黨是藍軍精神指標!有責任調整兩岸論述以「台灣心」來解開支持者的中國結。

 

媒體多元化、分眾化,同溫層以通訊群組互相取暖,陷入偏誤而不自知,認識中國的真相愈來愈不容易。在藍軍之中,台獨主張被污名化已久,甚且上綱到禍國殃民,不被認為是可討論的國家前途選項。對於僵固的統派,連共機不斷擾台也無法降低他們的中國崇拜心理。國民黨是藍軍精神指標,有責任調整兩岸論述,並勇於批評中國的不當作為,以台灣心來解開支持者的中國結。

 

在很難改變對方的情況下,我們只有強調「包容」這個普世價值,以「珍愛自己」寄望持不同政治立場者。任何一場選舉的結果,都會帶來情緒波動,對立的陣營或許無法像賽事結束的運動員互相握手,我們畢竟是同一國人,我們有過家人間的爭吵,終須為了這個家攜手合作。

 

 

圖片來源:陳以信、蔡詩萍臉書;;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傅建文

 

最新新聞
孫瑋芒
自由作家、攝影人,出版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散文集。曾擔任美國《讀者文摘》特約作家、報社編務主管。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