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養豬業者全面防堵非洲豬瘟,雖然面臨高漲的進口飼料價格,有豬農反應希望能改以廚餘餵養,但是若因此開放廚餘養豬,將會提高染疫風險。
採訪·撰文=張語屏
挺過口蹄疫、防治仔豬下痢,位在彰化的神農獎得主、黑豬青農鄭育松仍隨時上緊發條,近幾年全面防堵非洲豬瘟,一刻都不敢鬆懈。
雖因以飼料餵養,原料來源清楚不怕病從口入,防疫同時,看著飆漲的飼料價格,鄭育松憂心表示,「養豬戶隨時如臨大敵,任何市場的風吹草動與環境變化,可讓人一夜致富,也能一瞬間血本無歸。」
口蹄疫、非洲豬瘟威脅仍在!改吃廚餘恐將病從口入
2021年末,農委會曾暫停廚餘餵豬1個月,針對飼養規模在199頭以下的廚餘養豬場,輔導改用飼料或是退場,200頭以上的廚餘養豬場落實高溫蒸煮規定仍可養豬政策,卻因高飼料成本,部分業者大喊吃不消,希望恢復以廚餘養豬。
行政院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對此表示,台灣廚餘養豬戶豬隻數,佔比不到8%。「由於非洲豬瘟與口蹄疫,仍有防疫風險與威脅性,現階段會精進廚餘養豬政策工作,但仍以輔導轉型為飼料飼養為目標。」
定期檢疫、標準管控吃的量和內容,了解來源才能讓豬隻健康成長,屠宰後的屠體也安全。圖為牧場正在補給飼料的情形。(張語屏攝)
走過口蹄疫的摧殘 市場曾面對豬隻大量減少、價格崩盤
鄭育松回憶起1997年爆發口蹄疫,全台灣豬農陷入產業危機,仍感震撼。雖然當年鄭育松家中豬隻沒有感染口蹄疫,卻也因豬價崩盤而血本無歸。「在如此恐慌的時刻,必須面臨將豬隻的撲殺淘汰、縮減豢養規模的抉擇。」
「口蹄疫來得快也去得快,一年之後疫情已控制住。」鄭育松說。當時全台一瞬間撲殺大量豬隻、也無外援的豬肉,市場頓時供需失衡,豬價在一年後飆漲到70幾塊。而鄭家因保有豬隻,有足夠的健壯豬隻提供市場,1億多的債務,立刻償還完畢。
若感染非洲豬瘟 恐難復養
挺過口蹄疫,最令人擔憂的非洲豬瘟,卻潛伏在側。鄭育松說,口蹄疫消毒完可再次養殖,若感染上非洲豬瘟,牧場在3~5年內仍無法清洗消毒乾淨,恐怕很難復養。
母豬平均一年生2胎,一胎約有8~12隻小豬,黑豬產值一頭約1.5萬元左右,一胎約10隻就有15萬,一年內,一頭母豬則有30萬的產值,依飼養規模而定,中大型農戶可有80頭母豬以上,種豬場則更多。若一時不察染上非洲豬瘟,5年內完全無法養殖,將瞬間化為烏有。
母豬1年內平均生下16~24隻小豬。白豬養成約6個月、黑豬8個月後可供上市。(圖片來源:鄭育松提供)
戴運、餵養廚餘 有極大感染風險!
鄭育松嚴格管控飼料狀況、環境清潔、空氣流通,避免任何外人進入。依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公告,非洲豬瘟可透過多種途徑進行傳播,如廚餘、載運染病豬隻或廚餘車輛、壁蝨、豬隻的分泌物與排泄物、肉類製品與相關人員衣鞋,都能成為傳染源。
飼料成本雖是衝擊禽畜牧業者的重大因素,相鄰的東南亞國家更持續有非洲豬瘟疫情。2022年初,在台南查獲泰國郵包內含有非洲豬瘟陽性豬肉製品,雖然順利擋下,但是邊境仍不能鬆懈。若爆發非洲豬瘟,將重大影響產業與市場豬肉製品與價格等連動效應。因此從人員與環境衛生、運輸車輛的清潔與餵養內容成份,全面做好傳染疾病防治工作,避免豬隻病從口入、交叉感染,釀成更大的災害。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出口香港、米其林餐廳也搶用!「豬王」鄭育松如何養出口感不輸伊比利豬的本土黑豬?
▶飼養成本和染疫風險孰輕孰重?即使飼料飆漲 台灣養豬業不應走廚餘養豬回頭路!
▶為何廚餘不適合餵豬?加熱處理並不管用,最新研究顯示「朊毒體」有殘留危險
本文經食力(foodNEXT)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