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社會
放.新聞
社會

《她們的故事》巡迴播映悼念 專法建構職災完善保障

2023.10.27
10:46am
/ 放言編輯部

為紀念「廿五淑女事件」50周年,勞動部特別舉辦《她們的故事》紀錄片全國巡迴播映會,感謝、提倡勞工權益的重要性。

十五、六歲的年輕女孩,拎著包袱來到都市,將青春印記在轟轟作響的生產線上,是台灣經濟快速發展重要功臣。但就在民國62年,25名在高雄旗津工殤加工出口區工作的女性勞動者,在趕赴上班途中遭遇船難,這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單一性別職災事件,亦成為日後政府透過法令保障勞權的重要推手。

 

今年為「廿五淑女事件」50周年,紀錄片《她們的故事》以數位復刻版重現,勞動部特別舉辦全國巡迴播映會,自10月18日起將於全國5地進行播映會,除了感念這些將青春完全奉獻給台灣的女工們,亦宣示守護勞工權益與勞動平權永不停歇。



《她們的故事》復刻重現  感念經濟奇蹟幕後英雄

 

民國五、六零年代「加工出口區」促使台灣經濟蓬勃發展,當時廉價、卻又吃苦耐勞的「女工們」是重要基石,據統計當時加工區七至八成是女性勞動者。沒有加班費、沒有周末、沒有颱風假、沒有勞工運動的保障,但是「女工們」吃苦耐勞展現無比堅韌的生命力,創造台灣經濟奇蹟。

 

但在高雄前鎮加工區成立7年後、民國62年9月3日的清晨,25位女工為趕赴上班,憂心遲到被扣全勤獎金,搭上嚴重超載的旗津渡輪,卻發生翻覆沉沒意外,震驚社會,大家才發現當時對勞工的保護機制如此不足,掀起立法討論。「廿五淑女事件」發生後,旗津渡輪由政府接手管理,並於次年公布實施《勞工安全衛生法》,即為《職業安全衛生法》的前身。

 

紀錄片導演柯妧青花了近四年時間拍攝《她們的故事》,以「廿五淑女」工殤事件為引子,口述訪談為紀錄基礎,採訪超過40位在電子和紡織生產線工作的女工,在2008年完成首播。今年適逢意外發生50周年,紀錄片以數位復刻版重現,除了悼念台灣經濟的幕後英雄,亦檢視政府50多年來對提升勞動平權的努力。

 

「廿五淑女」50周年巡迴放映 政府持續積極守護勞權

 

即使「加工出口區」的經濟型態已然改變,但政府守護勞權的腳步並未停歇。2021年三讀通過《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藉由制定專法,將職業災害保險自《勞工保險條例》抽離,並整合《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以建構包含職災預防、補償及重建之完善保障體系。除擴大納保範圍,受僱登記有案事業單位勞工皆全部強制納保,同時增進給付權益及大幅提升保險給付水準。該法亦透過挹注穩定經費,成立「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以專責單位進行「預防」、「保護」、「重建」全面性的服務工作,職責包括「職場健康臨場親近服務」、「職災勞工一條龍個管服務」、「復工計畫重返職場專業服務」等,以期有效減少職災。

 

雖時間不能重來,但能以史為鑑,《她們的故事》將自即日起至12月1日止舉辦5場播映會,期盼透過紀錄片放映,令人再次思考與反省,提醒各界更重視女性勞動權益及職災勞工保護,不讓悲劇再發生。5場播映會分別為10月18日北北基宜場、11月3日桃竹苗場及雲嘉南場、11月10日中彰投場,以及12月1日高高屏場,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
財團法人職業災害預防及重建中心廣告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