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新聞 / 人物
放.新聞
人物

兩岸關係「維持現狀」不是口號!賴清德:保護主權、維持和平為首要目標

2023.12.12
11:54am
/ 放言編輯部 陳念渝

賴清德軟硬兼顧,向中方表達,台灣人對主權獨立、民主生活方式的追求不懈之心,也提出兩岸交流的期待。

 

兩岸關係「維持現狀」,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國內政治的現實。台灣選民心知肚明,兩岸對立不對峙,保持交流,和平共存,是現今最安全的兩岸關係。

 

如美國總統甘迺迪所言,「備戰以避戰」,是最高原則,賴清德也透徹了然。經營兩岸關係多年,賴清德軟硬兼施,站穩立場,向中方表達,台灣人對主權獨立、民主生活的追求;同時也提出兩岸交流的期待,釋出善意訊息,邀約習近平一同餐敘。

 

競選總統,賴清德態度依舊堅定。面對中國潛在的武力威脅,保護主權、維持和平,為首要目標。不過,一旦賴清德當上總統,與習近平友善來往,維持良善關係,實屬必要;賴清德此刻拋出的橄欖枝,便成為了日後雙方溝通交流的良好基礎。

 

面對難解的兩岸議題,賴清德如何應對及處理?更多關於賴清德的治國理念藍圖皆收錄在作者周玉蔻新作《萬里「清德」的挖礦人生》一書中。

 



重點精彩摘要如下:

 

1.國防、外交、兩岸:「準備好了」!黨政高層:「維持現狀」是密碼

 

內部意識形態分裂,外有不放棄統一的強鄰,在台灣這樣的國情下,不管是急統派、統派;急獨派、獨派,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兩岸互動相關的中國政策,必須走到中間路線,維持現狀,不統、不獨、不武。

 

這是鐵律。一九九六年首次總統民選開始,迄今不變。

 

雙方差異,親美基調外,對中定義與距離

 

這是現實,也是必然。

 

二○二三年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是如此,國民黨的侯友宜,也不能不這樣。

 

雙方的差異,只是在親美的基調外,和中、遠中與友中的定義及距離。

 

從李登輝一九九六年的第一次台灣總統民選,到二○○○年,陳水扁政黨輪替成功;二○○八年馬英九翻轉情勢,蔡英文二○一六年奪下總統大位,到二○二○年大獲全勝。每一位打敗對手的總統候選人,到了選舉最後關頭,藍色立場的強調不統,勇於向中國共產黨說不;綠營主張的,必須保證,不宣布獨立,不挑釁兩岸關係。

 

維持現狀,不是口號

 

維持現狀,不是口號,是國際與國內政治的現實。

 

賴清德務實的台獨主張政治工作者,遵循蔡英文的四個原則,轉化成為賴清德的四個堅持、四大支柱。名稱不同,內涵強化: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沒有宣布台灣獨立的必要,維護民主和平,強化國防,備戰止戰。

 

不宣布法理台獨,三十年前的底線

 

競選期間,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一度脫口說出的,不宣布法理台獨底線,看似他發現的大秘寶,實則自李登輝當上總統起,至今近三十年,是美、中、台有識之士的默契。

 

這一底線之被強化,與陳水扁總統任內,幾度被美方批判斥責為麻煩製造者的歷史經驗有關。

 

陳水扁執政磨合啟發:維持現狀

 

民進黨第一次執政八年下來,美台磨合、中方叫囂,陳水扁執政的啟發,就是「不能宣布法理台獨」,維持現狀。

 

「Status Quo」,維持現狀,也約束著馬英九。二○○八年當選總統,馬英九「生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鬼」的宣言,感動了不少本土派選民。對中政策,馬英九推出了一個被認為是編造出來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馬英九欲與中國簽和平協議,美國警覺

 

二○一二年,競選連任,馬英九的團隊,設法把曾經為李登輝總統研議「兩國論」意涵的對手蔡英文,扭曲成會破壞兩岸現狀的總統候選人,加上宇昌案的操作等,成功獲勝。

 

任期結束前,馬英九露出真面目,企圖與中國簽訂和平協議,藉著二○一五年十一月,在新加坡與習近平會面的機會,將「九二共識」,投入了「一中框架」。

 

「一中各表」,正式被馬英九丟到了歷史的垃圾桶。

 

馬習會,習近平大勝,台灣人譁然。美國人警覺到馬英九向中國傾斜的意圖。

 

台灣主流民意發威

 

台灣主流民意再度發揮功能,倡議主權獨立尊嚴,維持兩岸現狀,不挑釁、不找麻煩,不生事端的蔡英文,選上了中華民國第一位女性總統。

 

二○二○年,蔡英文破紀錄八百一十七萬票的選票數字,打敗國民黨流星一般的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很多人說,是習近平二○一九年,「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催化台灣人湧向投票所,用選票反對習近平的結果。

 

台灣民眾選票選擇「維持現狀」

 

仔細觀察,台灣民眾,用選票選擇的,仍然是「維持現狀」。

 

這個意向,在二○二二年底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打出「票投民進黨,年輕人上戰場」之後,又廣泛的形成了台灣基層民眾的吶喊。

 

台灣人不是畏戰,台灣人也不是不反對中國獨裁政權,台灣人心知肚明的兩岸最安全關係,就是「維持現狀」。

 

「維持現狀」,很奧妙

 

「維持現狀」,很奧妙。「維持現狀」的底線,是不破壞現狀,但也不能讓有意破壞現狀者,找到破口。

 

現狀的真實展現,就是台灣政府實質主權獨立運作,外交備受中國壓制仍設法突破,以及兩岸對立不對峙,保持交流,和平共存。

 

和平共存,「維持現狀」的目標

 

和平共存,既然是「維持現狀」的目標,防止和平被打破,不讓企圖破壞和平者有機可乘,「備戰以避戰」,是最高原則。

 

近代政治人物中,最早喊出這句話,備戰避戰的,是美國傳奇總統,約翰.甘迺迪。

 

古巴危機戰爭威脅

 

甘迺迪總統當政的一九六○年代,美蘇冷戰對抗嚴重,蘇聯侵門踏戶,在美國鄰近的古巴部署飛彈,形成古巴危機,幾乎引發致命的世界大戰。一九六二年十月,美方經過與蘇聯十三天的關鍵談判,心理喊話,軟硬兼施後,終於逼使蘇聯撤除設在美國後院古巴的飛彈基地。蘇聯也獲得美國同意,從土耳其與義大利秘密撤回彈道飛彈部署基地。

 

美國總統甘迺迪:備戰才有和平

 

這一役,感受深刻,甘迺迪總統的名言就是:「備戰才有和平。」

 

對台灣人而言,最好的和平,過去三十年經驗顯示,是保住台灣經濟發展、政體主權獨立、國防自主、國安自衛,絕不主動挑釁。

 

一九九六年三月,總統民選,觸怒中國共產黨禁忌,發動導彈危機,兩岸戰火一觸即發之始,直到今日,都是如此,只是程度差異之別。

 

「維持現狀」,需要謀略與勇氣

 

面對統一是中國共產黨民族使命,政權續命活血,絕不會軟化的現實,台灣的生存之道,沒有改變。

 

「維持現狀」,強化自主,是動態的防禦,也是靜態的攻擊。內涵深奧,領導人需要高明的政治技巧、談判耐力,與大於一般政治人物的謀略和勇氣,才能找到平衡點。

 

二○二三年總統大選起跑時,一位民進黨的黨政高層人士私下就說了,「維持現狀,全世界都聽得懂。」賴清德當然透徹了然。

 

二○一四年上海行,復旦大學破冰座談

 

「如果民進黨不來這裏交流,就不會了解這裏的情況,反之亦然。」二○一四年六月七日,在上海復旦大學的座談會上,來自台南的賴清德市長說,兩岸應該合作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彼此尊重,自信交往。

 

名為文化交流,實是政治交手

 

復旦大學那場座談,是台南市舉辦陳澄波先生城市巡迴畫展,一次表面上稱之為文化交流的政治交手。當時,賴清德人望極高,中方有趁此摸清楚他的底氣的用意,雙方心知肚明。

 

賴清德軟硬兼顧。他告訴中國朋友,台灣人對主權獨立、民主生活方式的追求不懈之心,也提出了兩岸交流的期待。

 

九年後的二○二三年競選總統,賴清德態度不變。面對中國尚未撤除的武力威脅,實力備戰、保護主權、維持和平,是基本目標。

 

自信交往上,他提出了約請習近平一起餐敘的善意訊息。

 

約習餐敘的政治密碼

 

了解政治密碼的行內人都知道,這是一種表態,實質上吃什麼飯,如何安排飯局的時間、地點與機緣,是另外一個層次的政治。

 

中國當局聽到,也看到了這樣的訊息。為了不讓賴清德在處理對待兩岸事務上得分,拿到選票,國台辦不只一次,公開發言時,對賴清德邀約習近平品嚐台灣美食,嗤之以鼻不說,還粗魯謾罵賴副是賴皮等等。

 

此時伸出橄欖枝,日後搭橋基柱

 

形勢比人強,一旦賴清德當上總統,中國當局,內外交磨,情勢所逼下,習近平與未來的賴清德政府友善來往的必要性,必然存在。

 

賴清德此時此際伸出的橄欖枝,就是日後雙方搭橋的基柱。

 

見面吃個飯,說起來簡單,背後思量,不可謂不深。賴清德的政治競爭對手,未能琢磨出意涵,將之貶為笑柄,顯然缺少智慧。

 

賴習會吃蝦仁飯,未必不會實現

 

下一步,賴總統的預知紀事將會如何?

 

了解賴清德忍功第一、耐磨耐操,具備解決問題能力的人士相信,兩岸關係,蔡規賴隨,假以時日,賴習會面吃蝦仁飯,未必不會實現。

 

即使如此,深諳總統大選內涵的學者專家都提醒,全國層級的選舉,舉世皆然,內政第一,台灣也不例外。賴清德兩岸國防主張,脫離選戰之初對手拋出「疑賴論」的戰爭與和平糾纏之後,選民關心的,仍然是內政民生問題。

 

內政民生議題突圍,才能致勝

 

賴清德如何在他一系列的治國理念藍圖下,向人民述說他能夠打造更美好台灣的願景,說服陷入物價、食安等躁動情緒干擾下的平民老百姓,才能致勝。

 

全文連結:https://bit.ly/3TjtDyw

 

最新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