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瑞婷表示,數位身分證不是民進黨政府失敗的第一個數位政策方案。不久之前,NCC提出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也因為民怨爆爭議,行政院主動拍板宣布中止...
「數位身分證」過去因為資安爭議喊卡,後續傳出廠商向政府求償逾十億元,近日國民黨點名2019年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負責,再度引起討論。「聯合報」今(7)日刊登專家評論,表示數位身分證並非民進黨政府第一個失敗的數位政策方案,包含《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爆發民怨中止、數發部遭戲稱「點麵線平台」的「台灣雲市集點數補助」申請率僅3%,更於今年五月提早結束。
「聯合報」今日刊登世新大學傳播學博士褚瑞婷評論,褚瑞婷說,行政院在2018年宣布將全面換發數位身分證,但由於外界對資安仍有諸多疑慮,內政部遂向行政院提出暫緩發行計畫,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於2021年1月在院會中宣布政策暫緩執行。
而後,承辦廠商向政府求償5.26億元,加上已支出費用5.24億元,總計逾10億元。經過調解後,公共工程委員會與廠商在今年1月達成協議,賠償金額約為2.8億元。
褚瑞婷表示,數位身分證不是民進黨政府失敗的第一個數位政策方案。不久之前,NCC提出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也因為民怨爆爭議,行政院主動拍板宣布中止;而數位發展部甫成立時推動俗稱的「點麵線平台」,即「台灣雲市集點數補助」也將在3月中告終,停止企業申請點數補助。該業務由數位發展部數位發展署辦理,據媒體報導指出,此計畫在去年11月時的申請率僅有3%,原將推行至今年5月卻提早結束,數位署亦無對外說明計畫終止的實際原因,令人揣測是否政策成效不彰而導致提早收攤。
此外,褚瑞婷再指,2016年蔡英文總統提出「數位國家、智慧島嶼」政策綱領,行政院隨即啟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2017-2025年)」(DIGI+方案),並於2021年起由行政院智慧國家推動小組開始執行「智慧國家方案(2021-2025年)」,目標將在2030年完備智慧國家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
褚瑞婷指出,換句話說,數位政策自民進黨執政以來,歷經多項政策推動且投入龐大預算,照理說應該要有數位政府或數位國家的執行樣貌或治理方式,「但近幾年來,民進黨政府的數位成績單可說是完全不及格。」
褚瑞婷以數位身分證為例,工程會主委吳澤成認為,此案是因政策實施與決策過程中遭遇到民意反彈而變更作法,未來應做好溝通,政府體系也會有所檢討,「然而,賠償金額該由哪個部會扛責,卻是閉口不提。」
褚瑞婷認為,政策執行前本來就應該經過問題界定與政策制定的階段,主管機關內部必須經過嚴謹的政策溝通,蒐集產官學界的專業意見,同時考慮民意與民情的基礎來提出適切政策,怎麼會到政策執行的階段才發現社會民意無法接納新政策?
褚瑞婷直言,由此顯見,民進黨政府處理數位議題等公共政策的評估與專業能力不足,對於資安環境與數位治理缺乏清楚認識,才導致政策與民意脫鉤。數位身分證在缺乏法治基礎與監理單位的前提下胎死腹中,業者承接政府數位轉型的委託案卻無故蒙受損失,民進黨政府對於數位政策的不明不白,讓台灣的數位政策持續原地踏步。當世界多國都以數位治理為執政的基本原則時,台灣的數位政策還能再失敗幾次?
(圖片來源:數發部臉書、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