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擂台 / 放擂台
放.擂台

一封給堅守本土價值朋友們的公開信:伸出雙手 作伙前走

2018.11.27
09:45am
/ 謝宗樺

我們重重地跌到了,但我們至少還是跌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而不是「中國台灣」。因此,我們不只要再站起來,我們還要找回更多同伴,伸出雙手、結伴前進。

 

九合一選舉的結果,毫無疑問地讓許多民進黨或本土價值的支持者感到痛心、甚至心碎。然而,這就是民主社會,身為其中的一份子,我們只能接受、反省,然後重拾信心與熱情,繼續向前行。只是,面對這樣巨大挫敗的我們,大半也是巨大的茫然,擦乾眼淚之後,要怎麼走?走向何方?

 



九合一選舉加上十項公投同時舉辦將社會分歧赤裸裸呈現在社會大眾眼前

 

政策方向的調整、施政方式的檢討,固然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但除了繼續鼓勵並監督我們支持的政黨和政治人物,身為支持者,我們能做的應該還有更多。那就是找到身邊對這兩年執政失望、在這次選舉中投下反對票的親朋好友、街坊鄰居,傾聽他們、說服他們、邀請他們一起回到本土與改革路上,陪我們繼續走。那麼,具體而言,我們該怎麼做呢?

 

首先,每一次激烈的選舉,都伴隨社會高度動員、對立,更何況這次不僅九合一選舉,還有十項公投同時舉辦,許多過去潛藏的社會分岐,諸如東奧正名、同婚、核電等等,因為公投浮現為赤裸裸的對抗。由於各議題正反雙方的鼓舞、煽動,原先中立觀望或不願表態的民眾,也只得選邊站。如果說,傳統公職選舉造成支持不同政黨或候選人的對立,那麼公投就是在生活方式、價值觀等更直接切身的議題,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這造成的不只是對立,更是社會的撕裂。

 

其次,在高強度的對抗中,雙方各自堅壁清野、針鋒相對,將對方妖魔化變成難以抵擋的誘惑。無論韓粉附和韓國瑜砲打高雄又老又窮、而綠營支持者反唇相譏韓粉「喜韓兒」,或是愛家公投妖魔化同志,而挺同人士不分青紅皂白全面開戰基督教會,甚至動輒以智力測驗譬喻投票行為,皆是如此。一連串的「大家來互相傷害、互相霸凌」,不管哪邊做得比較過火,都是破壞社會不同意見互相瞭解的可能與人們的互信。如此一來,大家或各自在同溫層取暖,或集結湧入臉書等各種平台出征洗版,阻斷傾聽對方意見、表達自己看法的溝通可能。

 

一面倒的假新聞官方澄清時間不成比例 間接干預選舉

 

第三,無所不在的假新聞、假消息,對這次選舉的影響無可否認。但是,官方澄清需要的時間、傳播的廣度,通常與假新聞、假消息產製、傳播的程度令人遺憾地不成比例。更不用說,部分媒體對特定候選人及政黨,一面倒的大量正面報導。姑且不論這樣超越常態的「不平衡」報導,背後是否有哪一隻黑手介入,台灣作為民主開放的社會,要求政府強硬地介入媒體經營,有違保障言論及新聞自由的基本價值。最重要的是,在社群通訊軟體發達、資訊量大爆炸的今天,管制手段永遠趕不及資訊海量產製。這並不完全是官方回應的問題,而是攻守之間結構性的困境,中心化的、科層組織式的資訊源,永遠趕不上去中心的、個體化的資訊散佈。

 

因此,在這場選舉中受到重傷的,不只是執政的民進黨,和我們一路追求的本土價值,更是台灣社會中不同認同與價值之間的信任與諒解。在這次選舉之後,如果無法修復不同立場間撕裂的傷痕;無法放下彼此嘲弄、輕視的慾望;無法明辨真偽新聞、訊息,那麼一個分化分裂、無力溝通,也缺乏識讀能力的台灣社會,將毫無抵擋中共侵略的可能。

 

支持立場不同的人與力抗假新聞守護民主價值為重新出發的必要條件  

 

為了捍衛我們支持、守護的本土價值,首先,我們必須放下成見,傾聽並理解在各種立場上與我們不同的人,不管是東奧正名、同婚、核電等等議題。其次,我們不能重蹈美國民主黨人嘲笑川普支持者的大錯,不能以為講道理可以取代感同身受,更不能繼續將不同意見的人們貼上負面標籤。最後,我們要一起對抗假新聞、假訊息,積極為遭虛假訊息打擊的對象辯護、一起呼籲大家看新聞不能只看標題,也不要輕信來路不明的懶人包、養成親自 google 查證的習慣,面對部分媒體極端偏頗的報導,我們也要積極轉貼轉發平衡的報導。

 

總結而言,身為本土價值的支持者,我們不能氣餒,更不能放棄。我們必須回歸初心,堅持本土價值,但在其他地方求同存異,盡可能地集結更多的盟友,而不是用負面標籤、仇恨語言,輕易將有任何一點差異的人們推到對立面。同時,我們不僅要作虛假訊息、偏頗報導的謠言終結者,更有義務破解「國際觀等於中國觀」的迷思,以現今「美中貿易戰」的國際變局、中國內部經濟困境、社會衝突等問題,說明堅持本土價值的重要性。

 

我們重重地跌到了,但我們至少還是跌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而不是「中國台灣」。因此,我們不只要再站起來,我們還要找回更多同伴,伸出雙手、結伴前進。

 

 

 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鄭羽彤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謝宗樺
高雄市民/中小學教師。
作者文章列表
謝宗樺
高雄市民/中小學教師。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