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放.高論 / 大人物時代
放.高論
大人物時代

【大人物時代】行人,行不行?

2024.08.22
17:22pm
/ 文周周

台灣行人的問題,可以說是錯誤的設計及主管機關落後的觀念所累積,交通意外的發生,速度快固然是主因,但交通主管機關的解決方法,只有一昧地設測數照相及警告標誌...

 

國外網站「Preply」的一份「亞洲最適合步行的城市」調查,台北市敬陪末座,被列為亞洲最不適合步行的城市,這對於已經被批為是行人地獄的台灣,又成了另一個負面宣傳。

 



估算、標題和「行人地獄」意義不同

 

不過細看網站上的調查方法,他們設定的條件是在一天之內按照旅遊路線探索,使用人工智慧為每個城市設定一個假設的一日步行行程,從早餐地點到景點,到午餐地點,到另一個景點和晚餐地點。然後,使用Google地圖計算路線的總長度(以英里為單位),並將其轉換為步行所需的分鐘數。平均而言,2000 步等於1英里,燃燒200卡路里,網站還計算出了步數,以及步行這段距離平均燃燒多少卡路里。

 

Preply網站是以這樣的方法估算在台北,平均需要步行9.7英里(15.6 公里),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總共需要224分鐘,平均步行19400步,總共燃燒約970卡路里。以此得出了台北市最不適合步行城市的結論。

 

這個估算與標題,其實與行人地獄是代表著全然不同的意義,不過,台灣的交通,確實是人人皆知的需要改進。2022年12月CNN travel專題將台灣稱作行人地獄,報導中美國國務院警告:「要警惕許多在交通中穿梭的摩托車,過馬路時要小心,因為許多司機不尊重行人的通行權」。而每年有關行人事故的意外也層出不窮,2023年台南一對母女過馬路走斑馬線時遭到後方左轉休旅車撞擊,3歲女童傷重宣告不治的新聞畫面,殘忍的提醒著國人,台灣還是以車為本的社會。

 

最新的行人交通事故死亡統計,113年1-5月累計人數為16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4人,可見雖然政府已開始推動禮讓行人相關措施,但數字上並無有效改善。

 

死亡數字沒改善

 

台灣行人的問題,可以說是錯誤的設計及主管機關落後的觀念所累積,交通意外的發生,速度快固然是主因,但交通主管機關的解決方法,只有一昧地設測數照相及警告標誌,而忽視了台灣普遍車道過寬及缺乏交通減速設施如減速灣、鋸齒標線等,透過設計來制約駕駛的超速行為。

 

行人斑馬線周邊的淨空及夜間照明也同等重要,前交通部長王國材不去檢視汽機車不停讓行人的原因,反而還拍宣傳要孩童過馬路要舉手的錯誤觀念,一個全國最高交通主管首長思維都如此,難怪台灣無法擺脫行人地獄的問題。

 

除此之外,實體行人道的設置也長期被忽視,騎樓也常被商家佔據,行人只能走在車道與車爭路畫面屢見不鮮,營建署的《都市人本交通道路規劃設計手冊》中,針對人行道設計準則是,一般使用者單人人行空間最低需求寬度為0.75公尺,輪椅和嬰兒車使用者的人行道,路幅應至少有1.1公尺。但縣市政府寧可留過寬的路肩或讓汽機車停車,好一點的,畫個標現型行人道,卻又往往被違停的汽機車佔用。

 

低碳運輸的角度規劃新城市交通

 

其實,不單只是行人,在全球都在往低碳城市發展的趨勢下,要邁向低碳,不單只是透過將油車轉為電車,更需要提供有效率的大眾運輸及替代運具。以全世界自行車發展最好的哥本哈根為例,丹麥人有各種理由不使用自行車。大多數人都很富有,而且天氣很糟糕,但即便如此,哥本哈根人還是喜歡騎自行車。

 

就算不騎自行車,他們寧願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只有約 29% 的哥本哈根人擁有汽車。哥本哈根擁有路邊自行車道、專用自行車道,甚至還有自行車和行人專用的橋樑。去哥本哈根旅遊,一定要去體驗稱Cykelslangen的高架自行車道,自行車橋漂浮在街道上方,在周圍的建築物之間優雅地進出,將一座橋與另一座橋連接起來。同時,他們也考量到騎行的效率,引入了綠波(Green Wave)系統,在主要通勤路線上的交通信號燈協調一致,使騎自行車的人在高峰時段以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行駛時可以一路綠燈。

 

哥本哈根的這些措施不僅大大減少了碳排放,還提高了城市宜居性。該市計劃到 2025 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的首都。台灣,不只要擺脫行人地獄的臭名,更應該從低碳運輸的角度來規劃新的城市交通,期待能有城市拿下亞洲第一個實現碳中和的榮耀。

 

編輯部說明:迎接「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浪潮,《放言》推出以科技創新發展為主題的專欄《大人物時代》,由科技專業人士撰文,帶讀者進入「大人物」的世界。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Seasia Stats 臉書;示意圖製作:放言視覺設計部  林巧雯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
文周周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從社會時事、科技、體育、政治,事事關心的「工人」智慧鍵盤大叔。
延伸閱讀
最新新聞